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2018-01-13王艳
王 艳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假体,包含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人群比例积极上升,又因其术后卧床时间长,很多高龄患者体质衰弱,合并多器官疾病,术后合并症易加重。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应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判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共对23例60~88岁的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01月~2015年12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31例,男9例,女22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9岁,其中发生有4例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有3例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有4例发生便秘。再选取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12月收治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男6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8岁,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4例,经过相对应的护理措施,23例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退化,身体机能老化,基础疾病多,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因害怕疼痛,不咳嗽,咳嗽乏力,导致痰液堆积,极易造成肺部感染。基于此,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切勿受凉,减少探视人员,保持病区清洁,术前戒烟,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引导有效咳嗽,叩击震颤,机械排痰,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为患者吸痰或雾化吸入。
1.2.2 压疮的护理干预
由于高龄患者术后因疼痛惧怕翻身,且感觉较为迟钝,组织持续受压,长期受压力、剪切力的作用,极易导致压疮的发生。所以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必须每Q2h翻身一次,对骨突受压处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对病情危重不易翻动的患者应放置气垫床,抬高床尾30 ,腰骶部垫小软枕,减轻局部压力。翻身时避免90 侧身,将患者侧卧30 ,并用侧身垫支撑这种体位,保持机体功能位以减少压力。要确保患者衣物与床单洁净平整,避免患者皮肤处于潮湿环境,鼓励并正确指导患者自行翻身,自主按摩骶尾部,促进患者早日离床活动。
1.2.3 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干预
患者手术后易引起膀胱功能暂时失调,常给予留置导尿。由于术后各种原因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特别是留置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原则上要求一旦达到留置导尿的目的,应尽早拔出导尿管,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在留置尿管期间,应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和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集尿袋每周更换两次,如尿管堵塞或怀疑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留置尿管期间,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术后卧床的高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勿憋尿,保持尿道口或外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
1.2.4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使患肢致残,发生致命的肺栓塞。髋关节置换术后且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为极高危人群。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1.2.4.1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抬高患肢20 ~30 ,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缓解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影响小腿静脉回流)。使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血液淤滞(足底泵、弹力袜)。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舒畅。
1.2.4.2 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血管内膜损伤易激活内外凝血系统导致静脉血栓,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下肢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尽量采用留置针,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刺激的药物。持续静脉滴注不能超过48小时
1.2.5 髋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置换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高龄患者由于缺乏运动协调性、准确性及活动失常易造成脱位。术毕搬运患者是应将患者平抬平放。保持外展中30 、中立位,两腿间放厚枕头或梯型枕。患肢不能超越身体中线,不能交叉双腿,坐位时不能前倾,曲髋小于90 ,防止患肢内旋内收,将患肢抬高20~30 。避免腘窝、足跟受压。高龄患者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应反复对患者及家属解释术后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2 结 果
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经过一系列并发症的相应护理干预,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全部患者均好转出院。
3 讨 论
由于许多患者年老体弱,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极易发生并发症,影响康复效果,严重者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早期观察与有效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