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2018-01-13王鹏皓孔涛杨玉萍蒋华薛寿儒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头颅征象抗凝

王鹏皓 孔涛 杨玉萍 蒋华 薛寿儒⋆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的中风类型,占所有脑卒中的0.5%~1.0%,早期研究显示其年发病率为2.2/100万[1]。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升,部分轻症及早期CVST患者得到诊断,CVST的检出率较前提高,荷兰一项有关CVST的流行病学报道其年发病率为 13.2/100万,其中 31~50岁女性为 27.8/100万[2]。CVST的发病率低,病因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36例CVST患者的诊疗经过,为临床提供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且诊断为CVST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37.5岁。均符合《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纳入标准:(1)经CT/CTV、MRI/MRV、DSA检查显示有CVST的直接征象或间接征象。(2)临床数据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慢性心、脑、肺部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回顾36例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收集住院期间及门诊随访期间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凝七项、脑脊液常规生化,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CTV/CTP、头颅MRI或MRI加增强/MRA/MRV、DSA。

2 结果

2.1 病因 36例CVST患者鼻窦炎4例,乳突炎2例,病毒性脑炎5例,抗凝血酶原Ⅲ活性减低1例,蛋白S缺乏症2例,免疫性疾病2例,妊娠期5例,产褥期1例,血小板增多3例,过敏性紫癜1例,贫血3例,口服避孕药物1例,不规律口服止血药物1例,有机械性操作史5例,脑静脉窦血栓史1例,下肢动脉栓塞史1例,肿瘤3例,脱水2例,高热1例,不明原因10例。

2.2 临床表现及体征 急性起病(<1周)27例,亚急性起病(1周至1个月)6例,慢性起病(>1个月)3例。头痛29例,25例为首发症状,仅表现头痛5例;眼痛1例;恶心呕吐20例;头晕12例;发热6例;视力模糊6例;复视5例;视野缺损1例;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5例;肢体麻木、乏力11例;癫痫发作9例;言语不清5例;失语2例;意识障碍4例,其中2例昏迷。体格检查阴性10例;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11例;面瘫3例;腱反射亢进8例,腱反射减弱者4例;肌力减弱12例;感觉减退4例;巴宾斯基征阳性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

2.3 实验室检查 36例患者中,白细胞升高18例,血小板升高3例,血红蛋白降低3例。22例行D-二聚体检查,其中16例首次测值升高;1例首次测值正常,随访复查升高,5例阴性。35例行血凝常规检查,抗凝血酶原Ⅲ活性减低者1例。2例行蛋白S、蛋白C测定,均存在蛋白S减低。9例行抗核抗体测定,2例阳性。10例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均为阴性。8例行抗心磷脂抗体检测,1例IgM阳性。22例行腰椎穿刺检查,颅内压110~390mmH2O,平均(234.77±79.08)mmH2O,脑脊液初始压力正常7例(≤180mmH2O),180~300mmH2O 11例,≥300mm H2O 4例,5例白细胞升高,3例红细胞升高,12例蛋白含量增加,糖和(或)氯化物含量异常5例。

2.4 影像学检查 26例行头颅CT平扫;8例行头颅CT/CTV检查,其中4例行头颅CTP检查。34例头颅CT平扫中26例表现异常。显示直接征象16例,“条索征”15例,“高密度三角征”7例,“空三角征”1例;显示间接征象17例,脑梗死11例,出血性脑梗死2例,脑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组织水肿4例,硬膜下积液2例,幕上脑室增宽1例,侧脑室受压移位1例。头颅CTV表现异常6例,均显示一处或多处静脉窦显影不清、充盈缺损或不显影。头颅CTP3例表现异常,缺血性灌注异常2例,过度灌注1例。34例行头部MRI+MRV检查,MRI显示31例图像表现异常,直接征象显示19例,表现为静脉窦区流空影消失且出现异常信号;间接征象显示17例,脑梗死11例,出血性脑梗死3例,脑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水肿4例,硬膜下积液1例,幕上脑室增宽1例,侧脑室受压移位1例。MRV发现有32例存在静脉窦显影中断或未显影,部分有杂乱迂曲的侧支小血管形成或静脉窦周围皮质静脉紊乱、扩张。3例行DSA检查均显示一处或多处静脉窦狭窄、充盈缺损或不显影。MRV结合DSA示:累及上矢状窦18例,下矢状窦5例,窦汇10例,横窦23例,乙状窦18例,直窦10例,大脑大静脉5例,颈内静脉1例,病变累及单个静脉窦10例,多部位23例。

2.5 治疗及效果 30例患者常规抗凝,22例低分子肝素治疗后给予口服华法林或泰必全治疗,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3例,2例阿加曲班治疗后给予口服泰必全治疗,单用阿加曲班治疗3例,其他治疗有局部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抗癫痫、补液、纠正贫血、营养神经等。3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症状完全消失/缓解)29例,症状无变化5例,1例意识障碍加重,呼吸循环衰竭,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患者死于颅内高压引起的脑疝形成。出院后15例患者复查MRV,其中4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较前好转,4例较前无明显变化,1例复发。

3 讨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中风类型,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3,急性、亚急性、慢性起病均可见[2]。CVST病因繁多,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以感染性病因及产褥相关为本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本资料显示感染为最多见的病因,占30.6%;孕期及产褥相关为女性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占30%,与文献报道一致[3-4]。此外,本资料检测部分患者蛋白S、蛋白C及抗凝血酶Ⅲ活性等遗传危险因子,阳性3例,仍有10例(27.8%)病因不明,较国外报道偏高[5],可能与V因子Leiden突变、凝血酶G20210A突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高危因素未检测有关。

CVST临床表现取决于年龄,病程的长短,脑实质病变的发生及血栓的部位,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类与静脉引流障碍引起的颅内高压有关,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另一类与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静脉性梗死、出血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偏盲、失语、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癫痫、精神异常等。头痛为CVST最常见的症状及首发症状,可见于75%~95%的患者,多表现为全头部持续性、弥散性胀痛,少数呈雷击样头痛、偏头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有时头痛是仅有的表现,Cumurciuc等报道的17例患者唯一症状为头痛[6]。不同血栓形成部位也与CVST的临床表现有关。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可表现为头痛,运动或感觉缺失,癫痫发作等;矢状窦闭塞时,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运动缺陷,局灶或全面性癫痫发作也较常见;侧窦孤立性血栓形成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左侧横窦闭塞常为失语;脑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出现昏迷、精神障碍、瘫痪,其部分闭塞时,临床症状较轻,可不存在意识障碍;海绵窦血栓形成可出现头痛、眼眶疼痛、眼结膜水肿、眼球突出以及上睑下垂、复视、眼球活动障碍等Ⅲ~Ⅵ颅神经受累的表现[7]。

对可疑CVST患者进行血液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感染、炎症、高凝状态或免疫功能异常。D-二聚体升高对CVST的诊断有一定支持作用,其在CVST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89.7%[8],研究表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形成的范围、程度以及病程相关,其阴性仅能提示CVST可能性小,或处于疾病的亚急性或慢性期[9],并不能排除CVST。CVST的脑脊液压力大多增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数和蛋白量增高,这种改变对其诊断无特异性,仅用于辅助排除颅内感染[10]。

头颅CT可作为CVST筛查的首选,其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包括空三角征、高密度三角征、条索征;间接征象包括脑水肿、脑室受压、缺血性或出血性梗死、大脑镰和小脑幕强化等。头颅CT的阳性率较低,约30%的患者无阳性表现,并且缺乏特异性,CTV也可诊断CVST,其快速而准确,有报道CT联合CTV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可达100%[11],但其辐射剂量大,合并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及过敏者不宜行此项检查。CTP可用于对CVST患者脑循环灌注异常的评估,且对评价预后具有潜在价值,Gupta RK等[12]研究显示,抗凝治疗前所有CVST患者的CTP均提示灌注不足,治疗后平均核心区域的CTP各参数均有改善。本资料中CTV、CTP异常者各占75%,CTV阴性者后经MRV检查均证实均存在一处或多处静脉窦显影中断,所以CVST的诊断目前仍然首选MRI与MRV联合应用。MRI的直接征象为血栓形成的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MRV不受血栓信号影响,可直观显示颅内静脉,其诊断CVST的直接征象为血流信号缺失、边缘模糊,间接征象为引流静脉扩张、远端静脉侧支循环开放。DSA仍是诊断CVST的“金标准”,准确率达75%~100%,DSA诊断CVST的直接征象为脑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不显影;间接征象为静脉期显影时间延长,静脉侧支形成等;但其不能显示血栓本身及继发的脑实质改变,当行MRV仍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考虑DSA检查,同时可以行血管性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为CVST的一线治疗方案,可以阻止血栓进展,促进血栓溶解,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无抗凝禁忌的患者应及早接受抗凝治疗,伴发于CVST的少量颅内出血和颅内压增高不是抗凝治疗的绝对禁忌。急性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1~4周,急性期过后应继续口服抗凝药物,常选用华法林,目标PT-INR值保持在2~3,疗程因血栓形成倾向和复发风险大小而定[3]。如应用足量抗凝药物病情仍然恶化,可考虑血管内干预,包括取栓或溶栓,如出现严重颅内高压并伴有进展性视力降低或出现脑疝早期者,应使用甘露醇、利尿剂脱水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手术减压治疗。对于伴发感染及癫痫者应使用抗生素及抗癫痫药物。经有效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一定病死率,约4%的患者急性期死亡,主因为大量脑出血所致的小脑幕切记疝,晚期死亡风险约8%~10%,其中约50%死亡由潜在疾病引起,大多数是癌症。

总之,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易造成误诊及漏诊,近年来随着诊疗方法的改进,CVST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仍需增强其认识,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抗凝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头颅征象抗凝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