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讽刺

2018-01-12卢良媛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6期
关键词:封建思想呼兰河团圆

作者简介:卢良媛(1980-),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艺术设计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呼兰河传》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1911-1942)的一部经典现代小说,小说以萧红童年的记忆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呼兰河周边发生的人和事,小说中运用了很多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的向读者展现了呼兰河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鞭挞了封建迷信思想对于人们的戕害,讀完引人深思,让人在痛心的同时思考故事背后的原因。本文就《呼兰河传》话语特色中的讽刺手法进行介绍,带领读者解读其中的讽刺意味。

《呼兰河传》中作者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养猪的、老胡一家、老厨子、拉磨的、漏粉的、二伯、团圆媳妇、团圆婆婆等,其中,故事对于团圆媳妇和团圆婆婆的描写最能体现小说的讽刺意味,让人哭笑不得,也让读者对团圆媳妇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对于团圆婆婆的愚昧无知和荒唐表示鞭挞和深思。

故事起先对于团圆媳妇的描写比较明朗欢快,团圆媳妇在嫁到老胡家前,还是一个梳着又黑又长的大辫子的爱笑又任性的小姑娘,但是她的婆婆认为“团圆媳妇就该有团圆媳妇的样子”,认为团圆媳妇这样是行不通的,于是就想着要“教训”一下她,让她朝着自己心中认为儿媳妇应该有的样子发展。于是,后文中就有了大篇介绍团圆婆婆是如何“教学”团圆媳妇的描写。其中,在团圆媳妇被婆婆折腾得生病了后,团圆婆婆请来了抽贴的人,团圆婆婆与其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他来我们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我只打了她一个月……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的是有点狠了,打昏过去了……也就十天半个月就好了……”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婆婆的话是前后矛盾的,她极力强调自己是没怎么打过儿媳妇的,但是从她的言语中,团圆媳妇受到的虐待真实让人痛心疾首,而在她婆婆看来,自己反而没有多狠,也就十天半个月团圆媳妇就好了,从婆婆的语言中,就能看出婆婆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用平实、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婆婆的毒辣,让读者对婆婆这一角色深恶痛绝。人们不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团圆媳妇遭受这样的残酷对待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这种环境中,团圆媳妇再被无数次的虐待摧残后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呼兰河的人没有一个同情她的,而是认为团圆媳妇是“狐仙旁边的”,于是,大家采用封建迷信的方法继续折磨团圆媳妇,强迫她喝各种奇怪的偏方、当众洗滚水澡,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的的确确是发生在了呼兰河小镇上,故事描写的团圆媳妇在被众人折腾洗滚水澡时,众人的反应是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止,大家都是远远的揪心地看着,但确认为这是应该的,没什么不妥。在团圆媳妇被折腾晕倒一次后,醒来后围观人群的反应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大家对于这一残忍的折磨事件权当是开热闹,作者通过众人对于团圆媳妇遭遇的描写,也讽刺了这一时期呼兰河民众的愚昧无知和荒唐可笑,讽刺了他们的病态心理和精神状态。

在这样一次次残酷的折磨和虐待下,团圆媳妇最终还是被折腾死了,她那又黑又长的大辫子一夜间全掉了,和之前爱笑的小姑娘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通过运用语言描写、对于围观群众的神态、动作、反应等的描写让故事极具讽刺意味,鞭打了呼兰河众人乘人之危、爱占便宜、安于现状、愚昧无知、恃强凌弱、搬弄是非等众多的人性阴暗丑陋面。透过小说的整体叙述描写,看似讽刺的是呼兰河生活着的众人,但是这些荒唐的人本性是善良的,他们只是按照传统的封建思想做事,并没有什么不对。因此,作者真正要讽刺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和制度,这些思想制度对于人们的精神思想和行为荼毒至深,才导致呼兰河一幕幕荒唐故事的发生,让无数像团圆媳妇一样无辜的百姓在这一制度思想运行下成为可怜的牺牲品。作者通过呼兰河小镇的人物和故事描写,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是对封建思想制度的鞭打,而对于呼兰河周边的人和有着团圆媳妇类似遭遇的民众的深深无奈和同情。

正如茅盾在《呼兰河传·序》中写道:“也许你要说《呼兰河传》没有一个人物是积极性的,都是些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而又自怨自艾的可怜虫,而作者对他们的态度也不是单纯的。她不留情地鞭笞他们,可是她又同情他们:她给我们看,这些屈服于传统的人多么愚蠢而顽固——有的甚至于残忍,然而他们的本质是良善的,他们不欺诈,不虚伪,他们也不好吃懒做,他们极容易满足。”

参考文献:

[1]刘亚. 读者反应论视角下的《呼兰河传》英译本中本土文化的翻译研究[D].南华大学,2015.

[2]韩晓芹,管晓莉. 伪满乡村社会与民间文化广场——《生死场》、《呼兰河传》与伪满前后东北地域文化解读[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01):86-87.

猜你喜欢

封建思想呼兰河团圆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团圆中秋
梦游呼兰河(组诗)
浅论祥林嫂的悲剧
卖给黄金的殖民地女人
悲剧的始作俑者
《小团圆》是否有出版的必要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