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始作俑者
2016-06-22钟允允
【摘 要】关汉卿的《窦娥冤》被列为元四大悲剧之一,其中的悲剧色彩贯穿整个剧的始终。窦天章作为女主窦娥的父亲,他为了凑够进京考取功名的盘缠而把窦娥卖给蔡婆做童养媳,同时又是他从小对窦娥灌输的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思想一步步的把窦娥推向了死亡。备受封建思想禁锢的窦天章虽然最后帮助窦娥洗刷了冤情,可是窦娥已死,人死不能复生,悲剧在窦娥被冤杀的同时就已经无法挽回,所以窦娥的悲剧很大一部分是窦天章造成的。
【关键词】窦天章;自私;悲剧;封建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29-02
《窦娥冤》中窦娥三岁丧母七岁时父亲为凑够进京的盘缠把她卖给蔡婆家做童养媳,婚后的第二年丈夫去世她十七岁就开始守寡,和蔡婆两人相依为命。一天蔡婆去找赛卢医索要欠下的债险些被他害死,被张驴儿父子所救并收留他们。张驴儿想要娶窦娥,窦娥不从,张驴儿企图药死蔡婆逼窦娥就范,不料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窦娥为证清白和张驴儿对簿公堂,窦娥为使蔡婆免于酷刑而承认自己杀死了公公,在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血染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时隔十六年后窦娥的鬼魂见到了已经身为两淮提刑肃正廉访使的窦天章,诉说了冤情后窦天章重新审理了此案,死后三年的窦娥终于沉冤得雪。
窦天章在全剧中出现的篇幅虽然不多,但他对于剧情的发展却有重要的作用。窦娥之所以成为窦娥是他亲手把她送到了蔡婆的手中才从端云变成了窦娥,窦娥的冤屈也是因为他的重新调查才得以大白于天下,所以窦天章这个人物对于剧本的完整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要重点分析一下窦天章的人物形象。
一、自私的人性
在楔子中窦天章交代了:“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夺时运不通,功名未遂。……谁想禁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特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孩儿,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亲爷,将就的你,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骂吃。儿口乐,我也是出于无奈!”从上诉的总总可以看出窦天章是喜爱女儿端云的,否则也不会在把女儿送到蔡婆家后屡次交代看在“小生”的面子上要善待。并且在交代了蔡婆之后也不忘交代自己的女儿在蔡婆家不比在自己的身边,以后不要再那么的顽劣,否则就要找打。既然爱女儿,为什么最后还是把女儿卖给蔡婆呢?是因为窦天章“幼习儒业,饱有文章”而且如今“春榜动”,这里出现了一个对比性的问题,在女儿和科考之间如果做一个选择的话,窦天章选择了科考,这也就凸显了他人性的自私。女儿端云三岁就失去了母亲,窦天章作为端云唯一的亲人本应该给她更多的父爱,可是他在遇到自己渴望的东西时便放弃了自己的女儿,并且他用女儿换来了进京赶考的银子,这样看来不禁让人感到心寒。
等到窦天章再次出场的时候已经是十六年之后,这时端云已经不再是端云而是冤魂窦娥,窦天章也不再是落魄的穷书生而是手握重权的两淮提刑肃正廉访使。窦天章一上场就交代了自己如何的想念自己的女儿,“啼哭的眼目昏花,忧愁的须发斑白”,可是当他见到窦娥的鬼魂后得知那药死公公的案子就是关于窦娥的之后,便说下了一番狠毒的话语:“我窦家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你快与我细吐真情,不要虚言文对。若说的有半厘差错,蹀发你城隍祠内,着你永世不得人生;罚在阴山,永为饿鬼。”他不分青红皂白,不等窦娥的解释直接就先说下这么狠毒的语言,这俨然不像是一个和亲生女儿分别十六年之久还口口声声说想念女儿的人应该说出的话,但是窦天章却这么说了,这其中的原因细细想下还是因为他的自私。虽然他想念女儿,但是他更加不能忍受女儿辱没祖宗的世德。另外,他宁愿不要这个女儿也不想让自己有一个杀人犯的女儿毁坏了自己的清白,这就是他面对死去女儿的鬼魂时不先问为什么会死,而是先下狠毒咒语的原因。面对亲情窦天章变得如此的冷漠,他俨然已经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的机器。
二、封建思想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窦天章作为一个书生他从最初对考取功名的执念到后来初次见到窦娥鬼魂后对窦娥的态度,以及后来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帮助窦娥洗清冤屈都可以看出窦天章对封建统治思想是带有崇拜之情的,所以他费尽心血的去考取功名,首次见到女儿鬼魂时首先想到的是祖宗世德。
元朝是一个很特殊的社会,野蛮的蒙古族征服了文明的宋朝,像窦天章一类的读书人大多是不得志的,科举考试也出现过很久的中断,窦天章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即便家里一贫如洗还始终坚持着读书考取功名的态度,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是有很深的崇拜之情的,他迫切的希望通过科举取得一官半职,所以“春榜动”他就放弃了自己的女儿。十六年后当窦天章作为两淮提刑肃正廉访使随处审囚刷卷时,来到了窦娥所在的地方,准备看几宗文卷时“一起犯人窦娥,将毒药致死公公……我才看头一宗文卷,就与老夫同姓,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俺同姓之人,也有不畏法度的。这是问结文书,不看他也罢……”从这里可以看出,窦天章是不喜欢看这个卷宗的,一是因为犯人药死公公有违伦理纲常,二是她和自己同姓窦天章想要避晦。而窦天章的本职工作就是要到处刷卷查看案件的,这种有选择性的查看案件是因为他认为这种毒杀公公的人就应该去死并且不会有什么冤屈存在的。很多人说窦娥的案件之所以能沉冤得雪是因为窦天章,而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窦娥,窦天章原本是不想看这个案件的,他一次次的把卷宗放到最下面,窦娥又一次次的给他放到上面,这是窦娥的一再坚持才使得窦天章最后看了她的卷宗,也是窦娥的鬼魂出场才使得罪犯伏法认罪,所以这个案件是窦娥借窦天章之手而真相大白的,窦天章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他始终有他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无视窦天章对这个案件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窦天章,窦娥仅靠自己鬼魂的力量是没有办法为自己翻案的。
窦天章不仅自己尊崇着封建思想,而且他还影响了窦娥。通观全剧我们可以发现,窦娥之所以会死除了因为社会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其实窦娥生与死的问题上她是有选择的,在张孛老死后张驴儿提出只要从了他做老婆就可以私休,可是“好马不配双鞍,列女不更二夫”的思想让窦娥宁愿死也不愿嫁与二夫。在当时那个时代“三从四德”的思想并没有那么严厉,从张孛老威胁蔡婆说如果不从就勒死她时蔡婆同意再嫁就可以看出。可是窦娥却依旧死守三从四德,这是因为窦娥和窦天章生活的那七年对她耳濡目染的影响,也正是这种思想让窦娥宁愿见官也不愿妥协。在官府里面对贪桃杌的毒打窦娥一直没有屈服,而当提到如果窦娥不招就拷问蔡婆时,窦娥立刻就招认了她杀了公公“住、住、住,休要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因为窦娥的忠孝观,她害怕婆婆熬不住酷刑所以情愿自己招,我们假设这时候窦娥不招呢,那窦娥也不用死。所以在生与死的问题上窦娥是面临两个选择的,只是她忠于三从四德、伦理纲常的内心让她选择了死亡这条路,然而这种思想的灌输者正是窦天章。
三、总结
窦天章因为追逐官位而放弃了窦娥,又是他的官位让窦娥的冤情得以大白于天下。窦天章作为这出悲剧的造成者,同时在最后也缓解了这出悲剧的悲剧色彩。关于窦天章我不想把他和桃杌等官员归于一类,因为他是属于廉洁的一类官员,他身上闪烁的是当时那个黑暗社会里大众百姓的希望,所以关汉卿在他的作品中对窦天章的评价是正面塑造的,可是他的人性上的缺点也是不能掩盖的,这也许是那个黑暗的封建统治下给人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伤害。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03.
[2]施静.近二十年《窦娥冤》研究综述[J].前沿,2003.
作者简介:
钟允允,硕士,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