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8-01-12肖志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

肖志平

[摘要] 目的 研究与分析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65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发肢体残疾和躯体疾病分为对照组(32例,无)与观察组(33例,是)。采用自制量表对两组基础资料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经2个月常规治疗后,采用BPRS评定两组疗效。 结果 观察组社会支持系统比较缺乏,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PRS总分为(82.34±8.75)分,与对照组(74.12±7.58)分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社会支持系统较差,且治疗后疗效并不理想,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其予以重视。

[关键词] 流浪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躯体残疾;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30-008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icated physical diseases in wander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Methods 65 wander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physical disability and physical disease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32 cases, no) and observation group(33 cases, yes). The self-made scal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data and social support of both groups. After 2 month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PR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acking,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total score of BP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82.34±8.7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74.12±7.58),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nder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complicated with physical diseases are mainly poor social support system, and the efficacy is not ideal after treatment. Therefore,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must pay attention to it.

[Key words] Wander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Physical diseases; Physical disabilit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流浪精神病患者部分是由于毀物、自伤、伤人、四处流浪、影响社会秩序、扰乱交通、社会治安,由群众报警后,警务人员怀疑为精神障碍或者异常并送至医院的患者,大部分患者为救助站送至入院[1-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65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其是否合并发肢体残疾和躯体疾病分为对照组(32例,无)与观察组(33例,是),通过采用自制量表以及BPRS评分量表,对两组基础资料、社会支持、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65例进行研究,根据其是否合并发肢体残疾和躯体疾病分为对照组(32例,无)与观察组(33例,是)。所有患者均满足CCMD-3诊断标准[4],其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情感障碍2例、精神发育滞1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5例、精神分裂症46例。观察组伴有躯体疾病类型为传染病(结核腹膜炎)1例、皮肤破损及软组织损伤10例、骨折2例、妊娠1例、营养不良(贫血)5例、糖尿病7例、心血管疾病8例、肢体残疾11例。观察组患者中,21例合并有两种躯体疾病,12例既存在肢体残疾,又存在躯体疾病。而对照组患者无肢体残疾及躯体疾病。

1.2 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两组基础资料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即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自制的现状健身病检查表等,对患者基本临床特点进行观察记录,然后对观察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r>0.85)。经2个月常规治疗后,采用BPRS评定两组疗效。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基础资料、社会支持及治疗情况。治疗情况经BPRS量表[5]进行评分。BPRS量表评定指标:思维障碍、缺乏活力、焦虑抑郁、敌对猜疑,分数高低与患者治疗效果成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础资料及社会支持比较

观察组社会支持系统,即有人探望的情况比较缺乏,而观察组姓名、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入院方式、既往史等方面的资料知晓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BPRS评分比较

观察组BPRS总分为(82.34±8.75)分,与对照组(74.12±7.58)分相比显著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流浪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时间流浪在外,其基础资料较为缺乏,且有些患者缺乏良好的接触,而在入院之后,其既往史以及病史等均较为缺乏,因此其所存在的精神症状也非常复杂,而对于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有躯体疾病的情况,其大多数不能正确描述和表达自己的临床症状,且反应迟钝,再其认知功能逐渐减退,再加上其缺乏典型的躯体症状,因而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6,7]。对于流浪精神并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其疾病类型几乎涉及机体所有的系统,特别是皮肤损伤化脓、软组织损伤、营养不良、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相对较多,而存在肢体残疾的情况也相对较多[8,9]。通过对其各种临床特征原因进行分析,其可能与患者长时期在外流浪,且经济卫生条件差,进食无规律,且社会功能退缩严重,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相关,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10,11]。护理人员在对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且要对其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通常在患者入院后,需对其实施详细的、全方位的检查,要对其躯体情况以及皮肤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做好个人卫生,注意有效区分患者的躯体症状以及精神症状,充分掌握观察的重点以及临床表现,并对其生命体征加强监测,一旦患者出现任何异常均需及时应对和处理。同时根据疾病分类对传染性疾病做好消毒隔离管理,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对其加以护理和干预,以便尽可能的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13]。

流浪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非常严重,且长时间无人照看,其在入院之后病情已经属于严重状态,且主要表现为行为紊乱,即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此时医院需对其精神症状加以快速控制。而大部分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注射之后,由于其体质较差,其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嗜睡等各种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出现恶性症候群、猝倒等,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用药的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各种不良反应加以预防和处理。用药前,首先要采取适当措施安抚患者,要有效消除和缓解其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注意指导其缓慢起床,对于每个患者用药的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必须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针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果其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则还需重点护理,严密观察,以防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14,15]。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后,其社会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也会逐渐变差,且其主要表现为满足现状、被动、生活懒散、对外界环境失去兴趣等,因而护理人员需对此类患者加强社会功能以及生活技能训练,并且要带领患者完成一些适当的劳动,要注意活跃其情绪,并有效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定期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等[16,17]。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社会支持系统,即有人探望的情况比较缺乏,而观察组姓名、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入院方式、既往史等方面的资料知晓情况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BPRS总分为(82.34±8.75)分,與对照组(74.12±7.58)分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需更多社会支持,且需更长时间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疗效。

综上所述,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缺乏活力、社会支持系统较差、且治疗后疗效并不理想,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其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林纯玲,汤妙瑜,吴妙新,等.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3-24.

[2] 张国兵,张春林,伍业光.流浪精神病人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11,33(2):228-230.

[3] 吴福喜,朱海珍,黎丽燕,等.城市流浪女性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4):9-11.

[4] 朱琼.伴躯体疾病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9):2440-2441.

[5] 袁勤,邱正芳.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614-2616.

[6] 伍海林,刘志鹏,万爱兰.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12):25-26.

[7] 萧素媚,杨策策,范关银.不同性别流浪精神病患者特点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8):19-23.

[8] 吴小英,万诚,许锦泉,等.87例“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6):794-795.

[9] 何建华.青岛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9):73-74.

[10] 冯辉,陈玉明,杨佩娣,等.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综合性救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4):491-494.

[11] 马利.男性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9):87-88.

[12] 李启斌.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1):1747-1750.

[13] 何璀,罗毅.435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临床因子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44-45,67.

[14] 付美华,罗华,黎秀,等.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临床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74-76.

[15] 孟彬,林涛,张炳奎.流浪乞讨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情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6):56-57.

[16] 唐锴,叶庆红,陈志斌,等.流浪精神患者的救助现状分析[J]. 海南医学,2012,23(5):125-127.

[17] 罗娴,刘志鹏,吕品,等.218例住院流浪精神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88-90.

(收稿日期:2017-08-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基层医院门诊52例干眼的临床分析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