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坭兴陶天球瓶
2018-01-12雪里红
□ 雪里红
图1 民国 钦州坭兴陶刻绘花鸟螭龙纹粗颈天球瓶
钦州窑,属清代地方窑场之一,1934年叶麟趾著《古今中外陶瓷汇编》和1975年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中国的瓷器》等书将钦州窑归为清代地方窑场之一,叶喆民在《中国陶瓷史》曰:“以后鲜为人知,也较少见于文献。”为方便叙述,本文持此论。
钦州坭兴陶,又称宜兴陶,因钦州方言中“宜、泥”发音相似,后逐渐称之为“坭兴陶”。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坭兴陶器兴盛一时,品种主要以文房、茶具等生活用品为主,产品远销东南亚一带。民国年间(1915~1930年)钦州坭兴陶器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和比利时世界陶艺展览会上分别获得金牌和金质奖,其兴盛之势可与“宜兴陶器”相媲美。
图2 堆贴螭龙纹
钦州坭兴陶器是以含铁量较高的褐红色泥土制成,其泥土取自钦江东西两岸的“东泥”和“西泥”,以适度比例进行混合,制泥成器,用缸瓦大窑高温烧制,经传统打磨、抛光、刻画等技法,使坭兴陶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工艺上,以辘轳及手工拉坯成型,注重修胎,圈足的处理。器物上的纹饰以山水花鸟,道观仙人,吉祥图案等为主。技法有堆贴、雕塑、刻画、填白、刻字等。其中堆塑技法主要以捏、贴、雕、塑、刻画为主,常见的有两种手法。一是贴塑,将成型的半成品粘贴于坯体所需的位置上。二是堆塑,在选中的位置上,按其要求堆塑成型后,再施以刻绘工艺技法,使其作品独树一帜。
原湖北省文物总店藏有一件民国钦州坭兴陶刻绘花鸟堆塑螭龙纹粗颈天球瓶(图1)。该瓶高37、口径8.3、底径12.5厘米。直平口,粗颈,圆腹,假圈足,底部微凹,成弦月状。造型端庄,制作规范,风格典雅、古朴。选料精细,胎质坚致,细腻光滑、滋润。瓶体不施釉,光洁素面,包浆含蓄,光泽柔和、潇洒。瓶肩、颈部堆塑螭龙纹(图2),威风凌厉,呼之欲出。螭龙首、龙身用精泥雕刻,贴塑。螭龙爪、龙尾、龙鳞、龙须用冲刀法阴刻,线条清晰、柔和,深浅适度。腹部刻画折枝月季花,枝繁叶茂,画面清晰。一只白头鸟矗立枝干上,栩栩如生(图3)。运刀老辣,刻绘精准。布局严谨,左右逢源。左边阴刻行楷“壬戊年季秋彩云轩主人写”款,款书的左边刻方形框,框内左下角阴刻 “∧”图形,右上角阴刻一点(图4)。足底凸印条状楷书章款“广兴”两字(图5)。
图3 长春白头花鸟纹
图4 彩云轩干支纪年款
图5 广兴底款
这件钦州坭兴陶螭龙花鸟纹天球瓶造型符合乾隆朝天球瓶的基本特征:直口,颈较粗,圆腹,假圈足,也印证了“民国天球瓶多仿乾隆”这一结论。在技法上,采用堆塑和刻绘相结合的方法。将螭龙脊堆塑在设计好的瓶体颈部,用捏塑好的龙首,塑贴在瓶肩和龙脊的结合部,再用雕刻之法,呈现龙眼、鼻、嘴、角,让龙首侧视昂起,形成俯冲之势。经“红火法”烧制成型、打磨、抛光后,再创新性的阴刻出龙鳞、龙须、龙爪、龙尾。工匠娴熟将塑贴、雕刻、刻绘三种技法和谐的糅合到螭龙纹的表达之中,与瓶身合为一体,形成视觉美感。纹饰表达上,运用传统长春白头,吉祥美好的寓意图案。用以刀为笔的刻绘技法在瓶腹中部阴刻折枝月季花、白头鸟纹,刻写干支纪年、署款、刻章,一气呵成。如果将整幅画面铺陈开来,便如同一幅完美的工笔花鸟图,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立体感的、富有动态的画面,在光洁素面的胎体中展露出一种古朴、醇厚的艺术气息。体现了工匠内在的书画水平及运用刻刀能力的非同一般。钦州坭兴陶如此的装饰特点及其艺术魅力自成体系而独步陶苑,显得生气蓬勃而耐人寻味。这其中不乏陶瓶烧造者善于吸取传统技艺中的巧思,善于利用坭兴陶泥的可塑性,将传统的造型技法和纹饰表述方式,巧妙地融入到传统的技艺中而形成创意新品。富有现代文创创意精神,值得当下文创创意设计者们借鉴。
图6 明 嘉靖白釉贴塑红蟠螭纹蒜头瓶
图7 清 蟠螭纹紫砂胆瓶
民国时期,钦州坭兴陶沿袭明清陶瓷工艺传统,按照自身的独特风格,健康地发展。如果将传世品中相似的堆塑龙纹陶瓷器同此器进行比较,会发现从瓷器到陶器在造型和装饰工艺上一脉相承、互为影响。在传世官民窑龙纹堆塑作品中,见之著录的官窑陶瓷器仅有2件,一件明代景德镇嘉靖白釉贴塑红蟠螭纹蒜头瓷瓶(图6),一件是清代宜兴蟠螭纹紫砂胆瓶(图7),2件作品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堪称官窑珍品。明嘉靖白釉贴塑红蟠螭纹蒜头瓷瓶极致地运用了色彩对比,继承和发扬汉以来传统的贴塑技艺,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霸气的威严。清代宜兴蟠螭纹紫砂胆瓶则是在惟妙惟肖继承传统,以局部细节装饰增添了作品的美感,让观者感受到皇家器物的精致。其所表达的是官窑体制下对作品精益求精的制作,对传统技法中规中矩的继承。而钦州坭兴陶天球瓶则展示出地方窑口对传统技艺创新性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工匠们重视吉祥寓意重组和运用。将螭龙纹,折枝月季花,白头鸟图案的重组,是一种大胆创新的运用。龙是尊严的象征,也被赋予了男女感情,美好吉祥寓意。月季花俗称长春花。白头鸟,大小如画眉,老则白头,又名白头翁。长春花和白头鸟组合是民国时期陶瓷器上流行的绘画题材,其象征着长春白头。而螭龙、月季花、白头翁的重组,寓意着男女情感“长春永筑,白头到老”,生动地反映了工匠们对吉祥寓意所赋新意,也体现出民国时期人们对传统婚姻观所加持的新观念。民窑中,尚未见之有堆塑龙纹作品问世,见之著录的也是凤毛麟角。而钦州坭兴陶天球瓶应是现阶段所发现的一件以龙纹为装饰的民窑精品,较之明清官窑陶瓷器珍品毫不逊色。
“彩云轩”阴刻款识,尚无文献记载。南朝(梁)江淹《别赋》中有:“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之语,古谚语有“自古巧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之句。因此,彩云轩之名应含有“珍贵”之意。据考此款有三种使用情况:康熙青花人物盆上有书“彩云轩”款识;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王崎的早期作品上有落“彩云轩”款识;民国时期景德镇民窑中有用“彩云轩”为作坊名。上述三种情况均在传世的瓷器作品上以书写形式留下痕迹。钦州坭兴陶天球瓶上“彩云轩”是以刻写形式,不论是书写还是刻写的款识,是对“彩云轩”名号运用,都体现出作品的“珍贵”。从干支纪年考证,“壬戊年季秋”为民国11年即1922年9月。钦州坭兴陶在1915~1939年期间为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优秀工匠和作品辈出,虽暂无资料证实该“彩云轩主人”是坭兴陶哪位工匠所使用的称谓,但随着对钦州窑坭兴陶器的深入研究,好作品、好工匠会不断涌现,其人其物终将物至名归。
参考书目
1.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中国的瓷器》,1975年。
2.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出版社,2003年。
3.叶喆民《中国陶瓷史》,三联书店,2006年。
4.吕成龙主编《故宫陶瓷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5.梁白泉主编《国宝大观·陶器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6.谢瑞华编《钦州泥兴陶器》。
7.黄立廉《钦州制陶与坭兴史考》,广西地方志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