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成就与新气象

2018-01-12罗建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金砖世界发展

文_罗建波

2017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进取的一年,也是喜获“丰收”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呼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引领人类发展潮流的时代强音;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全面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进一步拓展;中国相继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厦门金砖峰会和世界政党大会,谱写主场外交的亮丽篇章。中国通过一系列外交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有效增进了自身国家利益,显著提升了大国形象和国际话语权。中国外交更富进取意识,更有全球视野,更显道义精神。

一、为人类历史发展勾画美好蓝图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社会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这些问题是否归罪于经济全球化,我们又应该如何维护这个开放的世界体系?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对此作了明确的回答: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他明确指出,各国需要携手打造新的增长模式、发展模式、合作模式和治理模式,共同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重大难题。他明确承诺,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欢迎世界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基辛格随即连线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称赞习近平总书记重新定义了全球化,这个意义很重大(fundamental significance)。他坦言,世人熟悉的国际秩序某些方面正在崩溃,但所幸的是中国正在加入其中。

同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万国宫,直击当前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并从“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入手进行回答。他明确阐述,纵观人类历史进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他以大国领袖的担当,明确提出中国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关乎人类未来的重大愿景。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中。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面对世界各国近300名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再次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中国外交系统回答了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中国如何作出更大世界贡献三个核心问题,为人类共同发展繁荣绘制了新的蓝图和实现路径,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奋斗目标和进取方向。

中国共产党旨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始终心怀世界。中国外交首先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这是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和根本追求,同时也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应有责任和担当。中国梦携手“世界梦”,是思考新时代中国外交使命的两个基本维度。

二、着力构筑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中国积极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2017年,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全面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进一步拓展。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走不走得顺,世界和平与发展能否有序推进,关键取决于大国关系的基本稳定,其中中美关系尤为关键。美国新一届政府就职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特朗普总统成功举行海湖庄园会晤、汉堡会晤和北京会晤,明确了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方向和原则,对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美新建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4个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同意努力扩大互利合作领域,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立柱架梁。中国明确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着眼增进双方战略共识,扩大双方利益交汇,避免双方可能发生的冲突,探寻一种全新的大国关系新模式。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早已超过双边关系范畴,攸关两国人民的福祉和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2017年一年内,习近平总书记与普京总统先后五次会晤,双边战略互信继续深化。中俄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航天航空等大项目上的合作稳步推进,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相互协作,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密切配合。中俄双方基于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和世代友好的理念,建立起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欧互为战略伙伴,双边关系意义非常重要。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经济体,中欧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作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成功访问瑞士、芬兰和德国,在G20汉堡峰会上与法国新任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举行了会晤。李克强总理出席第十九届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推进跨区域合作平台建设。中方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乐见欧盟的团结与发展。中国认真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共同致力于建设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繁荣富强之基。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共赢格局,着力夯实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共同利益基础。2017年6月,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继续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团结协作,同时正式吸纳巴基斯坦和印度为上合组织成员国。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岘港APEC峰会,呼吁共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地区命运共同体,同时承诺中国建设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将于2018年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博览会,为世界分享中国机遇搭建合作新平台。在马尼拉,李克强总理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呼吁加快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也是“10+3”合作启动20周年,中国将继续落实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全面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继续推进中国—东盟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出访便选择了越南和老挝社会主义近邻,显示出中国高度重视传统友谊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友好关系。

中国珍惜周边和平稳定大局,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致力于通过互谅互让的方式化解双边矛盾和分歧。面对中菲关系一度困难的局面,中国努力推动中菲关系转圜,使南海问题重回双边对话协商轨道。中国积极推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与东盟国家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推动各方打造地区合作的原则和规范。中国本着维护中印关系和平稳定大局,在捍卫自身主权权益的同时,以最大善意实现了中印洞朗对峙的和平解决。在文在寅总统做出“三不”重要表态后,曾因“萨德”问题而一度遭遇寒流的中韩关系开始出现积极变化。2017年12月文在寅访华,随行还有韩国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代表团,中韩关系有望继续得到回升。2017年是中韩建交25周年,双方以此为契机管控分歧,增进互信,不断深化互利合作。2017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汉堡和岘港进行了会晤,推动中日关系逐步向好发展。

中国一直视发展中国家为自身外交的基础,注重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的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一个重要亮点,是于2017年9月举办了第九届金砖首脑峰会。厦门金砖峰会开创了“金砖+”合作新模式,举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南南合作新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金砖合作的机制化进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的重要角色,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金砖合作的不断发展,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解决全球性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以及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应有权益,都有着重要意义。中国还于2017年12月举办了首届“南南合作人权论坛”,推动与会各方围绕南南合作和人权发展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三、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年”:5月,中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9月,厦门金砖峰会实现“丝路铺金砖”。特别是,29位外国元首和首脑、130多个国家的高级代表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中国首倡主办、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凝聚发展共识,对接发展战略,务实合作有序开展。截至2017年年底,我们已经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一大批标志性的项目落地,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所言,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把“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将打造成一个立足欧亚大陆,面向全球各大洲、辐射全球各大洋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体系。

一些外国人喜欢问,“一带一路”是战略还是倡议?他们想的问题是,“一带一路”究竟有什么地缘战略目的?“一带一路”秉持的不是西方人的国际象棋思维,而是继承和发扬了东方的围棋思维,也超越了围棋思维。“一带一路”强调顺势而为,主动去塑造并引领一种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在合作而非对抗中实现各方的双赢多赢共赢。“一带一路”强调共势而生,其目的不在于遏制或反制对手,而是做大共同蛋糕和发展空间,共享发展机遇,分享发展禀赋,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在当前世界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特殊时期,中国高举“一带一路”的合作大旗,给世界增添了许多确定性。它向世界表明,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继续维护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继续融入世界并承担应有的世界责任。因此,“一带一路”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新平台,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复苏的新动力,是增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纽带,是新时代中国奉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由中国提出,但属于全世界。

四、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及治理体系变革

当今世界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呼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面对并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中国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为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为增加世界经济发展动能,中国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宣布向丝路基金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与发展进程,中国在厦门金砖峰会期间,宣布设立首期5亿元人民币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计划,向金砖开发银行项目准备基金出资400万美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及其他国际安全合作。中国一直是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二大出资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5万余人次,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13名中国军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积极参与在索马里海域的国际护航行动,先后派遣了28期护航编队。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安全护送6000余艘中外船舶,其中半数以上为外国船舶或世界粮食计划署船舶。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有为”且更加“有位”。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再次明确宣示,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同时,中国也致力于推动世界银行、IMF等重大国际机制的改革,推动G20更好应对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问题。近年来,中国还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等,丰富了全球治理的体制机制。中国举办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共商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重大问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推动国际体系的公正合理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着力方向。

中国将如何认识和对待现有国际体系?国际社会有人担心,中国会在现有国际秩序之外“另起炉灶”。中国多次强调,将继续做当代国际秩序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的维护者,同时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体系的变革和完善。这种改革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携手推动世界更为有效地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发展造福自身,也正在惠及世界。

猜你喜欢

金砖世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窑里金砖的演绎
迎金砖会议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金砖”褪色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