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乡风文明
2018-01-12赵碧原
_赵碧原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工作的一个重点,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14年发布中央1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提出,为今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治理的本质内容,建立了良好的乡风,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持续和生活的安定,乡村才会变得更加美丽,乡村振兴才有了灵魂。营造乡风文明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
抓好抓实产业发展。乡村的振兴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乡村的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就失去基础,就成了落后风俗。乡风文明应该是建立在现代农业产业基础上的文明,一种朴实的、和睦的、邻里互助的现代文明。同时,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必然要求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机械的现代化就需要把分散承包的土地整合起来,各类专业合作社也就应运而生,这样一来,以各类合作社为平台和纽带,又为农村营造乡风文明增加了一个抓手。
保护乡村传统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风文明还要体现在农村特有的传统风貌的保护,乡村独有的山水田园、青山绿水、村落景观,农业生产的节约循环和悠闲自如的生活方式处处都体现着生态文明。民俗节庆、各种民间社会礼仪、传统工艺都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都要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乡村的传统风貌,特别是古村落的开发,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代代、一辈辈传承下来的文明的记忆、文明的故事。多一棵古树、多一口古井、多一栋古宅、多一条古巷,就会多一些文韵、多一些风土人情、多一些乡村文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风文明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传承载体。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治理中,形成了“皇权不下县”的社会治理结构,自古以来,乡村就是依靠传统道德观念、村规民约自治系统进行治理,形成很多道德教化,乡风文明得到彰显。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原有乡村的社会化组织体系逐渐瓦解,新的农村社会组织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长,特别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弱小散,并且多数合作社是产业发展类的,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的关系。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才、信息、技术、文化等在城乡之间的快速流动,一些低俗的文化反而在部分农村地区快速膨胀,金钱观念变得越来越重,人情往来越来越淡薄,原来的邻里互助变成了有偿服务,人情往来变成了金钱往来,有的甚至兄弟间、父子间为了利益大打出手等。对生产的发展也成了竭泽而渔,田毁了、树砍了、塘填了……生态文明不断被破坏。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法治前提下的乡村自治模式。但很多事仅靠法律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优秀的乡村治理模式,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祖先崇拜的国家,中国人不拜鬼神拜祖先,而拜祖先的场所就是祠堂,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宗祠文化。常州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之光说:祠堂有道德教育基地的功能,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宗祠文化给古代的乡村治理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现在很多地方保留着祠堂。如腾冲的和顺就很完好地保留着八大家族的祠堂,其中李家祠堂每年还举行祭祖活动,并且推选族长管理家族日常事务,积极配合村委会管理全村事务。又如腾冲董官村,光绪二十二年制定的《董官村村规》,诸如“吾村中之人,无论老少,不准联盟结党、三五成群。无论老幼,不准妄行殴打。无论老少,不准在老寨子十里内赌钱”等,至今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事例说明,运用好传统文化元素,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可以树立良好的乡风文明。当然运用传统文化是一种扬弃,要注意取舍。
强化法制保障。从某种意义说,乡风文明是管出来的。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治理乡村,并不是就不要法治,德治要靠法治作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近年来,农村的法治建设工作不断强化,但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些人法治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水平低。在一些地方,因涉及土地收益分配、征地拆迁补偿、扶贫专项补助等的利益冲突,甚至引发家族械斗、群体性上访等,这些都需依法管理、依法打击。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抓好基层党建,是乡风文明最本质的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就需要我们党的基层组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在农村形成向上向善、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