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流程用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评价

2018-01-12曲凌云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心肌梗死

曲凌云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治疗原则在于快速控制病情,确保血管再通,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是此类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1]。本文分析了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发病且被送至我院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的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纳入患者19例,研究组纳入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是(58.6±3.6)岁。对照组纳入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是(60.2±3.4)岁。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经排除静脉溶栓治疗禁忌,均选择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方法:入院后先予以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明确诊断时选用硝酸甘油10 mg实施静脉输注,选用吗啡5 mg和肝素5000 U实施皮下注射,之后选用尿激酶150×104实施静脉快速输注。在患者接受急诊溶栓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则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更加高效的护理。这项工作开始时,我们将提高护理质量、救治效率、治疗安全性为重点,对急诊护理相关的流程、工作、制度进行优化,了解患者与家属多方面的需求,设计针对性、灵活性更强的急诊护理流程。静脉溶栓治疗后①静脉治疗完成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仍不可松懈,积极帮助患者预防相关并发症。协助随时保持合适体位,帮助其定时轻缓变化体位、对受压肌肉进行按摩。在饮食方面予以干预,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列出饮食清淡,帮助患者对膳食结构进行调整,提醒家属为患者准备低脂、低盐、清淡的食物,多食用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以预便秘的发生。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患者往往存在较严重应激反应,也会从机体方面表现处理,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患者常常有血压、血糖异常,要予以重视,以免影响治疗效率。②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予以关注,对导致患者产生心绪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告知不良情绪对机体功能及疾病预后的消极影响,引导患者对自身存在的不理性情绪进行分辨,传授起正确放松身体、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鼓励其多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帮助其走出发病后的心理阴影,更加主动的参与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以及确诊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溶栓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住院病情稳定后了解其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的确诊时间以及确诊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研究组溶栓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静脉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促进梗死灶范围缩小以及神经细胞相关功能恢复[2]。因此,在此类发病进入急诊治疗、明确诊断后,除常规治疗,应立即对溶栓禁忌进行排查,保障患者及早开始进行溶栓治疗[3]。我科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将更加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研究组护理工作,在开始溶栓治疗前分工明确,做好资料收集、评估工作,配合医生完成救治,排查溶栓禁忌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干预;在溶栓治疗时准确完成药液输注操作,加强对各项体征的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后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营养策略,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强化信心。结果提示,研究组的确诊时间以及确诊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研究组溶栓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组间比较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及家属对医护服务更加满意。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