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快速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2018-01-12黄永红
张 艳,黄永红*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快速性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由于近些年高血压、冠心病与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以及心肌梗死抢救率的提高,因此心房颤动患者也越来越多。有研究显示,风湿性心脏病在最近几年明显减少,而且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谱发生了很多的改变,目前临床多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是此类患者的高危风险疾病,故临床需要加强脑卒中预防工作[1],本文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女15例,男15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为(56.9±6.7)岁。持续房颤发作时间为1~7天,平均时间为(2.4±0.5)d。实验组:女16例,男14例,年龄42~62岁,平均年龄为(54.3±6.4)岁。持续房颤发作时间为2~6天,平均时间为(2.3±0.3)d。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三磷酸腺苷治疗,给患者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使用量为20 mg/次,1次/d。实验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药物摄入量为70 mg/次,1次/d[2]。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数据纳入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s)和(%)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检验与卡方检验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 果
常规组患者的转复率为76.7%,转复时间为(195.4±18.1)d,复发率为26.7%,实验组患者的转复率为93.3%,转复时间为(85.7±6.4)d,复发率为6.7%,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3 结 论
根据临床病理学分析,心房颤动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由于患者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了患者房率紊乱,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较为常见[3]。但是根据临床经验分析,在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也有一定的发生几率。该疾病机制较为复杂,如果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处理,会引发患者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状,对患者健康造成显著影响。在临床中,心房颤动患者按照颤动类型分析,可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以及永久性心房颤动,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在7h以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在2天以上。
三磷酸腺苷是一种高能化合物,主要以次黄嘌呤核苷酸为根基,能够给患者身体内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去磷化作用促进人体合成尿酸,对患者的心脏起到一定的负性肌肉力量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是该药物液存在一定的不足,即该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短,且容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普罗帕酮是临床用于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不仅可以起到稳定膜的作用,还可以有效阻滞竞争性受体,从而降低患者的心肌兴奋性,使药物作用更持久,从而促进患者转率成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据研究,从1980年,虽然西药治疗房颤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极易引起不良反应,有潜在风险存在于其中。而相比于西药,在治疗观念上,中西药联合治疗更趋成熟和完善,科学合理地对处方药进行选择,可对房颤发作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实现心律的转复,并可对心室率进行控制,避免形成血栓,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加强心房颤动患者的规范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危害与抗栓治疗的必要性,提高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增加法华林与抗凝剂的使用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与减少脑卒中的发病。
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了60例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急诊治疗。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常规组患者的转复率为76.7%,转复时间为(195.4±18.1)d,复发率为26.7%,实验组患者的转复率为93.3%,转复时间为(85.7±6.4)d,复发率为6.7%,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这代表,自拟生脉桂枝汤联合西药能够使房颤转复率提高,使转复时间缩短,并能降低房颤复发。
总而言之,急诊治疗快速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效果极佳,可广泛地推广以及应用于临床。
[1]闫文菊,郭忠秀,张 普,尹鲁骅,张焕轶.抗心房颤动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22):3337-3343.
[2]丁宗发,旷辅铭,伍松涛.急诊快速性心房颤动治疗药物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06):7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