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的影响
2018-01-12任洁
任 洁
(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2)
现阶段,中心静脉导管(CVC)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ICU患者而言起到了较好的监护作用。但是,在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安全事件,特别是相关性血流感染,直接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而集束化护理能够针对固有的风险进行防控,优化护理服务质量,能够解决护理过程中实际问题。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通过对比不同的护理方式进一步探究集束化护理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6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8±12.4)岁,此外,有132例为锁骨下静脉置管,其余18例则为颈内静脉置管。在APACHEⅡ评分上,平均为(19.35±7.9)分。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置管过程监控和导管日常维护及护理。在置管过程中需要规范每一步操作,确保置管无差错。其次,在日常维护中,需要进行严格的除菌准备,对于连续输液的患者则需每隔24小时进行输液装置的更换。在穿刺部位敷料更换中,透明敷料为7天一次。与此同时,需要对有渗液或者污渍的情况进行及时更换,在敷料选择上则以无菌纱布为主。除此之外,需要与医师做好日常沟通,并检测感染相关数据,包括血象、体温、C反应蛋白等[1]。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将对患者的血流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人数较少,即观察组占比为1.3%(4/75),对照组则为4%(3/75)。此外,且在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而言,观察组导管留置天数为(9.2±6.4)d,对照组则为(12.5±7.6)d;在住院天数上,观察组为(12.6±3.5)d,对照组则为(18.4±4.1)d。
3 讨 论
手是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在进入患者放假之前进行紫外线消毒,与此同时,需要佩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等,通过无菌屏障起到保护作用。对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感染问题,其途径主要是皮肤菌群的迁移,最常见的污染均则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ICU患者病情通常较为严重,特别是在进行外周静脉穿刺的过程里较为困难。由于使用的药物较多,留置导管成为治疗保障的重要方面。因此,导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建立ICU中心静脉集束化护理的时候需要由组长进行带领,观察穿刺点情况、导管刻度和位移情况,并在敷料更换问题上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固定好导管,防止其滑落,特别是将导管外的部分完全放于敷贴的无菌环境保护下,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3]。除此之外,我科室加强对置管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训,并做到专人固定换药,建立登记制度,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做好皮肤破损的并发症预防。此外,药物配伍禁忌也对患者治疗产生较大干扰,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注意,提高护理专业度。
集束化护理需要在有效、可靠的基础上进行。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在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集束化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感染,提高护理治疗。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需要对导管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减少其使用时间。
综上所述,实施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1] 龙 检.集束化护理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10(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