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探析
——基于河南省周口市养殖业的调查分析
2018-01-12
一、引言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亦成为包容性金融,联合国在2005年的“国际小额信贷年”活动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我国第一次正式使用“普惠金融” 是在2006年的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随后我们国家也一直在针对“普惠金融”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2013年11月,我国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首次将“普惠金融” 写在党的重要性文件里,将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到国家的战略层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2016 年国务院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是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
如何将普惠金融理念与农村金融完美融合,促进普惠型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前人关于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内县域为研究范围,以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为主要金融机构,以农村养殖户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河南省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农村普惠金融支持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河南省周口市养殖业为例
(一)农村普惠金融支持河南省周口市养殖业现状
1.周口市普惠型金融机构现状
目前周口市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信贷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但是分布最广泛的金融机构主要就是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在农村开设的网点越来越少,对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越来越弱化。
截止到2017年初,周口市农村信用社在全市共有10家市县行社,有413个营业网点、779个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923个惠农支付服务点,ATM678台,是我市机构网点最多、服务区域最广、存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金融豫军”的主体力量。村镇银行目前只有商水、西华、扶沟、淮阳、项城、周口市区开设的有网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周口市共有10个县市区,拥有196个邮储网点、500多个金融自助服务点、1012个助农取款点。中国邮政集团河南省周口市分公司在周口市有158个网点,但是目前这些网点提供的金融服务是存款、保险、理财,贷款业务仅仅发放消费贷款。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周口全市农村金融提供贷款上面具有绝对的优势,甚至是“垄断”的地位。
2.周口市养殖业企业普惠金融服务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了周口市47加养殖业企业,平均资产规模860万元,平均从业人员25人,企业存续年限平均为8年,贷款金额93.13万。平均利率为8.241%。从统计情况来看(见表1),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和授信金额确定主要依据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方法为“三级九等评级法”。从所调查的养殖业企业评级来看,评级级别有6级,基本呈正态分布,最高评级为“A”,仅有1家,“B”级评级最多,为15家。从评级情况来看,养殖业企业的整体评级并不高,可见当前养殖业的发展仍然面临困难。从利率和授信金额来看,平均利率最高的为“C”企业,平均利率为9.81%,同时,其授信额度平均为26.67万,为额度最低类企业,符合风险管理要求。“BB”级的利率为8.13%,高于下面相邻的三个级别,但其平均授信额度为96.6万,可见授信额度增加相应增加了风险,从规模管理出发,相应提高了利率。“CC”级的平均授信额度为80.4万,利率为8.28%,低于相邻级别,这主要是由部分企业收到政策扶持,相应降低了利率。从贷款期限来看,平均为1年左右,基本能够覆盖一个经营周期。从购买保险情况来看,有5家没有购买农业保险,但这些企业的授信额度均低于50万元。
表1 周口市养殖企业调查数据统计表
(二)农村普惠金融支持河南省周口市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服务在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村的涉农企业确确实实受到了实惠,但有些方面还需提高。
1.可以提供更大幅度的惠民普惠金融服务。本身农业生产类项目的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就比较低,再加上近两年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太景气,农业类项目的收益也在下降,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不断上涨,农业类项目的成本却在不断上涨,再加上农产品生产周期长。所以农民需要贷款利率低、贷款周期长的贷款。但是目前由于农村贷款的季节性特点比较明显,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借款规模小、相对分散,再加上农村通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户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对新的支付方式的不认可导致贷款的运营成本较高,所以目前针对农户贷款的金融产品的利率都偏高、贷款期限短,再加上高额的担保费用,农民实际负担的贷款利率还要在上浮1-2个百分点,农户迫切需要提供利率低、期限长的贷款来缓解资金压力。
2.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以更大。由于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以抵押、质押和担保贷款为主,由于农民宅基地是集体性质的限制,农民依靠合格贷款抵押物贷款的比率比较低,大部分依靠担保公司或者担保人来取得贷款。但是由于担保贷款容易造成户户相连,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加大贷款人风险,所以会出现金融机构“慎贷”、“惜贷”的现象,担保贷款时也会出现不愿担保的现象,再加上农户贷款时办理手续十分复杂,审批时间长,农户获得贷款是十分困难的,普惠金融的覆盖面比较窄。
3.缺乏全面的普惠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是综合金融服务,包括银证保、财务顾问、理财、支付结算等等,但是由于农户受到自身经济常识、金融知识限制,往往与金融机构的业务仅仅限于贷款与存款。
三、促进农村普惠型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普及金融意识与知识,为培育良好的金融业态打基础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的经济、金融意识薄弱,金融知识更是缺乏。特别是由于小农意识的限制,农民天生具有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以及规避风险的特征,他们很少接触先进的理财规划理念,没有购买意外保险、大病保险等风险分散意识,也不敢尝试购买理财产品,所以广大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目前大都停留在贷款、存款业务方面,他们更不愿意金融机构帮助他们制定综合化财务方案。由此可见,金融知识的缺乏、金融意识的薄弱已经成为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桎梏。所以要由政府牵头,指导各家金融机构要有计划、有步骤对农民进行经济、金融知识的扫盲,将理财规划、保险理念灌输到他们的生活中,培育良好的金融业态,这样各家金融机构才能有效的为三农客户金融服务,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农村基础性产权制度
农村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惜贷”、“慎贷”主要原因是农户无信用记录,并且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建立覆盖农户等低收入群体的信用体系,可以降低金融机构服务的贷前调查成本,有助于快速便捷地获得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同时可以降低贷款成本、减少信用风险(吴国华,2013)。普及信用知识,并制定相应的激励与惩罚措施,增强农户信用意识,引导农户尤其是贷款人诚信行为;根据农户的基本情况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将此做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根基。在此基础上,还要完善农村的基础性产权制度,让农户拥有合格有效的抵押物,因为抵押物的有效性、变现性、足值性是金融机构覆盖信贷风险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在农村也尝试推行“五权”抵押,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担保物价值评估难、变现能力差、法律问题多、执行难等。所以,加快完善农村资源流转体系、进一步盘活农村的存量资源是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可得性”、“全面性”的一项重要步骤,也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起作用的关键所在。
(三)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促进协调发展
目前,河南省内县域的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以银行类机构为主,银行、证券公司、担保公司与保险公司之间相互合作的金融产品几乎没有,这些金融机构如果相互配合、分工协作,那么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的协调性将大大增强。一方面政府要鼓励成立农业贷款专业担保机构,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提升现有的信用担保机构从事涉农业务,充分发挥第三方担保组织的作用,增强农村贷户的信用,以便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在引导农民自愿投保重大疾病险种与意外伤害险种提升自己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农业保险的深度和广度,政府通过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例如,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免除营业税等,来鼓励保险公司在农村设立基层网点、开发设计出丰富的农业保险产品,减少由于自然灾害、疫情频发,导致农民减产减收的风险。比如,引入引入“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模式,政府设立政策性担保基金,保险公司承担贷后违约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户贷款难问题。再加上引导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将农产品价格易波动的风险降低。那么就可以实现银行、证券、担保、保险等业务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县域普惠金融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提升农户取得贷款的“易得性”、降低农户取得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防控农户贷款的风险,鼓励其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特色化的金融服务。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河南 郑州 450046)
[1] 星焱.普惠金融的效用与实现:综述与启示 国际金融研究[J].2015(11):25.
[2] Jayati G.Microfinance and the Challenge of Financial Inclusion for Development.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013(6):1203-1219.
[3] Ardic O.P.,Heimann M.And Mylenko N.Access to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Financial Inclusion Agenda around the World[R].World Bank Working Paper,2011.
[4] 杨虎锋,何广文.治理机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