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018-01-11吴春蕾
吴春蕾
[摘 要]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以体验为主的教育方式,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成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在一年级品德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注意整合教材,结合学生学情确定教学内容;以生为本,创设恰当的情境,提高学生体验活动的能力,促进学生将感悟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6-0069-02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式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感悟的一种模式化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先学后教,重在体验,教师充当设计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在低年级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走进课程,加深体验。
基于以上理论,在低年级的品德课程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整合教材,适当改造
教材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教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但是,教材内容并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所以要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对品德课程教材进行整合运用。统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儿童生活经历为基础,通过绘本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和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融合。因此,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准,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整合,提炼体验式课程教学内容。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拉拉手 交朋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学生和同伴交流的时候,能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2)指导学生运用普通话大胆地参与交际体验式活动,学会与他人交往,乐于与伙伴交往,感受到合作交际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
本节体验式活动课上,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体验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体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沟通交流,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小组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启发补充,完善交流。对胆子较小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帮助,使他们勇于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对胆子大、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帮助胆子小、表达能力不好的学生,从而缩小优生和后进生的差距,使学生共同进步。
二、以生本为主,创设情境
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学生实践有着不同的方式和内容,是一个逐渐深化感悟的过程。体验式教学课是否有效,主要在于学生是否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创设一系列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并产生兴趣。但这些学习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和启发性,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有所领悟。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次亲身体验。”教師若能通过对话和互动,与学生同学习、同体验、共探讨,融入生活中,构建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心理支持,鼓励学生实践,就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通过反思达到明理与升华情感的目的。
如统编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可爱的动物》一课,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亲近身边的动物,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在教学这课的前天,班里刚好发生了“猫宝宝事件”:四只刚出生的猫宝宝在我班午休室一个女生的被窝里被发现了。学生对此事非常好奇,利用这个契机,我把提升学生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设为教学重点。上课前,我拍摄了猫宝宝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把猫宝宝的图片和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并简单介绍了猫宝宝的成长过程,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享“我和动物的故事”,介绍自己最亲密的动物朋友。接着,我播放了有关猫宝宝喂养的视频。视频只播出一半,剩下的视频内容,我让学生思考如何科学喂养猫宝宝,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与动物和谐共处。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提出善待动物的观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大概只占教学的15%,而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占65%,体验之后的分享和内化占20%。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主动分享感悟。这样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体验,以及团队的合作共赢。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是自觉的,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应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既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进行体验式教学,更要充分了解其内涵和本质,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知识。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