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与金源文学生态
2018-01-11肖阳
肖阳
摘要:元好问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个性,离不开涵育它的金源文化背景。金初至中叶的几位国君较为通脱和大度的治国态度,以及他们对先进文化采取的积极而宽容的吸收态度,客观上促进了金源文化的发展,为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向导引了方向。“金源一代文物,上掩辽而下轶元,非偶然也”,正是这种崇文重士的风尚,为女真人的百年基业打下了基础。统治者对文事的身体力行对文人阶层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元好问亦深受当时文学生态的沾溉。
关键词:元好问;金末元初;文学生态
元好问作为金源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不仅以诗文见长,更是一位器识超拔的词人。所作《遗山乐府》,存词370余首,其数量之众多、艺术之高迈,为当时之罕有,比之南宋词人毫不逊色,堪称金代词坛之翘楚。在艺术风格上,其矫异不群而雄豪劲健,萧散闲舒而悲凉淡远;在表现手法上,类型多样、兼收百家,融“豪放”与“婉约”为一炉;在内容抉择上,较为广泛地反映了金元之交的历史祸结与社会生活;在内涵主旨上,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壮怀磊落、抑郁难伸的愤懑心理,抒发了怀想故乡、忧念国是的深沉情感,流露出对故国倾覆、恢复无计的无限悲慨。总之,遗山乐府以自己的艺术风貌,赢得了后世的关注。元好问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深受当时文学生态的沾溉。统治者对文事的身体力行,对文人阶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金源文化何以“上掩辽而下轶元”?
金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但是统治者却能适时收罗大批汉族士大夫协助统治新征服的州县,并迅速接受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还运用进步的工艺技术,努力发展生产,以至在世宗(公元1161—1189年在位)至章宗(公元1190—1205年在位)年间,经济、文化均出现了繁荣局面:“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时称小尧舜”(《金史·世宗纪》)。
可以说,这种局面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金初及至中叶的几位国君较为通脱和大度的治国姿态,以及他们对先进文化采取的积极而宽容的吸收态度,客观上促进了金源文化的发展,为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向导引了方向。在这一点上,诚非辽所能比肩。诚如史家所言:“金用武得国,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金史·文艺传》)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金朝中前期历代君主的文治:
金太祖完颜旻:“金初未有文字。世祖以来,渐立条教。太祖既兴,得辽旧人用之,使介往复,其言已文”(《金史·文艺传》)、“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言始文”(清庄仲方《〈金文雅〉序》)、“天辅五年十一月戊申,诏曰:‘若克中京,所得礼乐、仪仗、图书、文籍,并先次津发赴阙”(《金史·太祖纪》)。
金太宗完颜晟:“金天會元年,始设科举,有词赋、有同进士、有同三传、有同学究,凡五等”(李世弼《登科记序》,《金文最》卷二三)、“太宗继统,乃行选举之法;及伐宋,取汴经籍图,宋人多归之”(《金史·文艺传》)、“辽太宗入汴,载辂车、法服、石经以归”(《金史·刘彦宗传》)、“太宗入汴州,取经籍图书,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后先归之,而文字煨兴,然犹借才异代也”(清庄仲方《〈金文雅〉序》)、“天会五年四月,以宋二主及其宗族四百七十余人,及珪璋、宝印、衮冕、车辂、祭器、大乐、灵台图书与大军北还”(《金史·宗翰传》)。
金熙宗完颜亶:熙宗完颜亶,少小即为韩昉等儒士教习之,“雅歌儒服、烹茶焚香、弈棋战象”,被旧大功臣目为“宛然一汉家少年子”、“徒失女真之本态”(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六)。平日里“颇读《尚书》、《论语》及《五代》、《辽史》诸书,或以夜继焉”,更有着“太平之世,当尚文物,自古致治,皆由是也”的文治思想,亶提倡尊孔,曾“亲祭孔子庙”,并谓侍臣曰:“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学,岁月逾迈,深以为悔。孔子虽无位,其道可尊,使万世景仰。大凡为善,不可不勉。”(《金史·熙宗纪》)熙宗说是这样说的,做也是如此做的。《金史·文艺传》说他“款谒先圣,北面如弟子礼”,可见一斑。
海陵王完颜亮:海陵王完颜亮(1122—1161),字元功,本名迪古乃,皇统九年(1149)弑熙宗取而代之。历史上虽然名声不佳,但却“颇知书,好为诗词”,诗作也是“语出则倔强,矫矫有不为人下之意”(《桯史》)、“一咏一吟,冠绝当时”(《大金国志》卷一五),又设国子监、张扬文教。亮虽系篡权夺位,但却继承了前代君王的文治传统,又力排众议,迁都中都(今北京),以中原天子自居,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大大促进了女真民族汉化的进程。究其思想的根源,其父完颜宗干又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史载:宗干执政,大力革新女真旧俗,“始仪礼制度,正官名,定服色,兴庠序,设选举,治历明时,皆自宗干启之”(《金史·宗干传》),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金王朝的封建化,同时又促进了封建文化的发展,更对完颜亮夺取政权后的施政策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金世宗完颜雍:“金代九君,世宗最贤”(清赵翼《廿二史剳记》卷二八),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大力倡导汉文化,置太学、诏京府设学养士,并认为“五经”是“仁义道德所在”,将用女真文翻译的儒家经典颁行天下,为女真人学习汉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时一文学家指出:“大定间,天子留意儒术,建学养士,以风四方,举遗湮,兴废坠,旷然欲以文治太平”(金党怀英《重建郓国夫人殿碑》,《金文最》卷三五)。
金章宗完颜璟:章宗完颜璟(1168—1208)天资聪颖、雅好词章,又能诗善书、“诗词多有可称者”(刘祁《归潜志》卷一)。史载:“章宗性好儒术,即位数年后,兴建太学,儒风盛行。学士院选五六人充院官,谈经论道,吟哦自造。群臣中有诗文稍工者,必籍姓名,擢居要地,庶几文物彬彬矣。”(《大金国志》卷二一)《归潜志》卷一二说他“聪慧,有父风,属文为学,崇尚儒雅,故一时名士辈出。大臣执政,多有文采学问可取,能吏直臣皆得显用,政令修举,文治灿然,金朝之盛极矣”。世宗大定(1161—1189)和章宗明昌(1190—1196)年间,金与南宋达成了和议,“朝廷清明,天下无事”,“承平既久”,统治者“留意稽古礼文之事”(金赵秉文《尚书左张公神道碑》,《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一二),为文学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endprint
除了以上列举的帝王,皇室宗亲、达官显贵笃好文物者更是彬彬可观。如宣孝太子完颜允恭(1146—1185),乃世宗子,章宗父,虽未登大宝便溘然而逝,但也是“好文学,作诗善画”(金刘祁《归潜志》卷一)。刘祁评价他说:“宣孝太子最聪明绝人,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归潜志》卷三)其他如完颜勖少时即好文学,国人呼为秀才,凡宴游辄作诗以寄意。宗翰、宗雄身为武将,却能以两月尽通契丹大小字,令人惊叹。密国公完颜璹以书画传世,文章更是名重一时……
通过以上的引述,我们可以发现:“金源一代文物,上掩辽而下轶元,非偶然也”,盖因“帝王宗亲,性皆与文事相浃,是以朝野习尚,遂成风会”(清·赵翼《廿二史剳记》卷二八)。可以说,正是这种崇文重士的风尚,为女真人的百年基业打下了基础。统治者对文事的身体力行对文人阶层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借才异代”与特重科举
金源王朝重视科举选官,“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金史·选举一》)。自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至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包括特赐,共举行了四十四次科举。虽然后期随着吏治的腐败,科场之弊丛生,但还是应该说,其作用及对文人的影响不容忽视。大部分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器重和照顾态度,也是金源文化走出“荒漠化”的关键。史载:即使是在衰世,官学也不废廪给。
宣宗兴定元年二月,尚书省请罢州府学生廪给,不许。
自章宗泰和元年九月,定赡学养士法。生员给民佃官田人六十亩,岁支粟三十石。至是省臣以军储不足,请罢之。帝曰:“自古文武并用,向在中都,设学养士,犹未尝废,况今日乎?”其令仍旧给之。
文人待遇之优渥,于此可见一斑。当然,这里并不存在为了证明什么而刻意抹杀一些历史真实,金源一些士人也曾因文致祸,以致遭杀戮。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的政治举措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管科举还是其他方略,都只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自身的统治,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使文人才有所用,抱负得以伸展。
金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北宋文化,建国当中,女真族的不断南侵,迫使宋廷南渡,而一部分文人则在兵燹之乱中被带入北方(我们不应忽略这样的事实,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高士谈……,这些金源文坛上声名显赫的人物,都是由宋入金的,他们的声望、地位足以引导整个金源文学史的走向),他们的加盟加速了先进的农耕文明的传播,提高了北方地区的文化水平。而北方的雄山巨川又壮阔了他们的襟怀,使得这些士人的文脉里又多了几分贞刚质实的骨力。战争带来的是创痍,但在兵燹交接的同时,文化也在交融。
从某个意义上说,金源文化是嫁接的产物,是在战争与迁徙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中原文献实并入于金”(《〈全金诗〉提要》)以及开国之初的“借才异代”,使它有了不容抹杀的北宋血统,比起偏安一隅的南宋兄弟,它的文化又由于自身的特質而呈现出简单、质朴、本色而交融的品性。元好问作品中的兼容并蓄,其实也是金源文学生态影响下的一种反映。
[参考文献]
[1]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增订本)》[A],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2]赵兴勤,《元遗山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遗山乐府〉与金末元初文学生态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D49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