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8-01-11张文心胡婷炜
张文心+胡婷炜
摘要: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大批劳动力涌入城镇,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表现出亲情交流缺乏、教育监管缺位、精神追求缺失等现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的流动造成了家庭结构不完整、家长责任感缺失和家庭教育意识不强,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扶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提高父母的责任意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大批劳动力涌入城镇,但受城镇生活条件的限制,很多人不得已将孩子留在了家乡,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常年的留守生活带给孩子的不只是生活上的缺乏照顾,还有学习上的无人辅导和行为上的无人管教等家庭教育上的缺失。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1.亲情交流缺乏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但父母常年在外打拼,和孩子相聚的时间非常短暂,这也让孩子对父母感到陌生。尽管在暑假,很多留守儿童会像候鸟一般,从家乡来到父母务工之地,与父母相聚的同时也来开开眼界,但事实上,父母似乎有永远干不完的活,孩子每天不是窝在出租屋里看电视、玩手机,就是被父母带到工作场所,忙碌的父母几乎顾不上和他们说话。这样的相聚,对孩子来说,是从一种留守到另一种留守,只是换了个场地而已。留守儿童常年不见父母,亲情交流缺乏,对父母倍加“思念”,“只要爸爸妈妈能回家陪我,我不需要他们买礼物和新衣服”“想爸爸妈妈经常在家”,有许多心里话也不知道找谁倾诉,久而久之,孩子因缺少心理慰藉而倍感孤独,进而造成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沟通,甚至会影响到其今后在工作上爱心和责任心的缺失。
2.教育监管缺位
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在家监护儿童的任务自然就落在祖輩身上。祖辈们年纪大、文化水平低,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田间劳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照看孩子感到吃力”,只能是对孩子生活的基本监护,而对于家庭教育则由于无能为力而很少涉及,留守儿童在学习和行为上常常处于无人辅导和管教的状态。对孩子的学习认识不够,平时很少过问也无力辅导孩子的作业,作业有无完成、正确率如何等,一切“顺其自然”,靠的就是孩子的自觉。尽管为了家校联系方便,祖辈们都有手机,但其在手机使用上不像年轻人那样轻而易举,不会使用QQ、微信,到田间地里干农活时经常不带身边,教师要能及时联系到他们都会有一定困难,更不要说他们主动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了,家校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此外,农村农闲时搓麻将风气盛行也让孩子深受不良影响。
3.精神追求缺失
父母外出务工,无非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因为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家长对孩子有愧疚心理,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亲情的缺失,往往会出现“以物质补精神”之举,用礼物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只要是能买到的,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孩子的关爱,但对孩子的内心需求却极少关注。父母长期在外,一年中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孩子内心的变化当然也就不得而知了,更别谈对于孩子精神世界的充实。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理解和激励等,包括在生活、学习和品德等方面的。一味地以物质来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忽略孩子的精神世界,易误导孩子片面追求物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根源是留守儿童父母的流动,因为父母流动且无力带上孩子,便产生了留守儿童群体,也因为父母不能经常回家,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1.家庭结构不完整
父母的流动不仅直接产生了“留守儿童”,而且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使得儿童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变得不完整,进而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完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应该是包括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影响,[1]父母双方形成的教育“合力”是促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而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不仅使得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教育的“合力”受到消解,而且由祖辈来承担监管儿童的职责,他们无论从年龄上还是文化上都比不上父母,这也使得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进一步恶化。
2.家长责任感缺失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济欠发展,迫于生活的压力,农村主要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留下小孩在农村由年迈的老人来照顾。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给子女未来发展以更好的经济支持,他们在经济利益与子女教育的取舍上往往选择前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实生活当中的无可奈何。同时,父母常年在外打拼,工作和照顾孩子不能两全,没有承担起作为家长应有的教育和监管孩子的职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家庭教育意识不强
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管教,年迈的祖辈又没怎么受过教育而无力管教,难以在孩子学业和成长方面承担起监护人的重任。调查中发现,祖辈所受教育水平有限,依据以往带子女的经验来管教孙辈,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没能结合当今孩子的成长特点而与时俱进。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上,监护人常常表现为或是教育方式不是简单粗暴就是过于溺爱,[2] 或是过度依赖学校,将孩子的学业全权托付给学校,寄托于教师的管教。[3] 孩子一回家,在教育上就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态,正如教师所感慨的那样,“给学生布不布置家庭作业都差不多,因为学生在家中很难落实。”为此,有些学校的教师就让孩子在放学后留半小时做“家庭作业”。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改进对策
1.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儿童不再留守。为此,政府应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地方企业,企业用人主要来自当地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创业补贴,鼓励返乡人员在家乡创业,创办家庭农场,开展果蔬种植、家禽养殖等。无论是到企业就业还是自主创业,政府都需要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促进返乡就业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农村家长离土不离乡,这样,父母就可以和孩子长期在一起了,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4]endprint
2.提高父母的责任意识
提高父母的责任意识,与孩子保持沟通,时刻了解孩子的心声。在外打工的父母应主动并经常地与孩子作沟通和交流,深入孩子的内心,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家长应尽可能让一方留在孩子身边,倘若双方都外出打工,尽量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如若条件允许,要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相聚;若不能常回家,也需要多利用通讯工具同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在与孩子亲情交流的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的温暖,同时也要向家里的老人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以清楚了解孩子的近况。
3.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动性,教师应主动给家长打电话、建家长微信群、QQ群,通过走家串户式的入村家访和流动家长会等途径,以自己对学生关爱、负责的态度打动家长,激起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5]学校可与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联合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为家长提供再教育的机会,[6]以提高家长的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革家庭教育方法。
[7] 另外,也有必要开展祖辈如何使用微信、QQ等的培训。学校开通亲情电话,指导学生写亲情书信,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思念,汇报自己的近期学习生活情况等等。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构建网上交流平台,方便留守孩子与家长的见面。
[参考文献]
[1]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对弱化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2005.1
[2][7]邵贵菊.农村开办好家长学校的必要性[J].新校园(学习版),2012.03.
[3]大学生支教者:家庭教育的缺失“無解”,农村父母应更受关注[EB/OL]. http://www.sohu.com/a/126502758_260616,2017-02-17.
[4]裘指挥.留守儿童“亲情空洞”问题发生的?特殊性及防范[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
[5]王飞.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双峰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6.
[6]崔东植,邬志辉.韩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合并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
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优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目编号:201611488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 1.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浙江 衢州 324000;2.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