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策略

2018-01-11陆洪英

文理导航 2017年34期
关键词:案例法治笔者

陆洪英

当前我国中学生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学习又缺乏系统性,法律运用能力更是不足,极易受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其法治精神关系到高中政治学科素养中的法治意识目标的达成,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现代合格公民,关系到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有效实施。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时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高中政治教材中政治生活模块是最能直接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一本教材,几乎每课都能涉及到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下面笔者以《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策略。

一、钻研教材,发掘其中的法治资源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掘并合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法治资源,将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政治生活教材所涉及的法治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单就法律来说,有《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际领土法》、《外交关系法》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例如,笔者在本框教学中选用了教材中配图的《信访条例》相关内容来阐释信访制度这一民主监督的渠道,能给学生以熟悉感,从而加深对这一渠道的理解,因为很多学生在新华书店的国家法律法规柜台看到过类似的黄色封面的法律法规单行本。学生今后去书店时定会留意阅读,如此必将有利于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自身的法治精神。

二、精选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个课件中教学案例选择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课件质量的好坏,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富有法治气息的典型案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兼顾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目标。

例如,笔者在本框教学中选用的是“云南省盈江县居民房屋强拆事件”的真实案例,以强拆现场视频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具有震撼心灵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习的兴趣,而且笔者采用了“一例到底教学法”,即整堂课都是围绕这一个案例来设计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精心设计,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有了合适的案例,还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精良的课件制作,尤其是巧妙的活动探究问题的设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例如,在本框设置导入新课情景材料及设问时,笔者在“强拆视频”的基础上虚构了“李某夫妇”这样的人物,让学生能有较强的代入感,从而可以设身处地地进行自主探究。围绕视频内容思考问题,复习第一课涉及到的监督权的概念及内容,过渡到本框新课的学习,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又如,笔者在接下来的活动探究中继续围绕上面的案例精心设置了如下情景材料和探究问题:

李某夫妇将事情的经过传到了网上,网友们听了个个为他们抱不平。他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网友A:打热线电话或写信,举报建设局人员的行为;

网友B:等着别人检举建设局再说吧,民不與官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网友C:找电台、报社,将建设局人员及拆迁队的野蛮行为曝光;

网友D:我们一起去把建设局人员及拆迁队打一顿,出出气!

网友E:找县、市人大代表,请人大代表出面解决。

结合网民的建议和你的认识谈谈哪些是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该用的合法渠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如此充分利用案例来精心设置情景材料和探究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既能一步步地完成本框题的学习目标,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的法治精神,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遇到类似的问题是也能采取合法的手段来妥善处理问题。

四、深度开发,整合本土的法治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添加丰富的法律素材,尤其是选用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本土法治资源,会让整个课堂显得非常厚重和富有灵魂。

例如,在学习信访制度时,笔者不仅运用了书中信访条例的图片,还列举并展示了本地信访机构(如信访局、纪检委、监察局等)的图片、地址、电话等信息,以及本地的网上举报中心的网页截图和网址;在学习舆论监督制度时,笔者展示了腐败典型人物的照片、报刊杂志图片以及央视和本地反腐电视栏目截图。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并能主动有序地参与民主监督,为本地的政治文明建设而坚守公民的责任。

当然,政治生活模块每一框题的内容都不可过多拓展,而要尽可能地以学生实际生活中实例为契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第四单元教学时,可以以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关系和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秉持正确的国际思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法制讲座、法治宣传活动,参观看守所,模拟法庭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法律实践活动。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条件,定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从而建设一个充满生机的法治中国。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法治笔者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样板案例
老师,别走……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