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2018-01-11张敏

东方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新课程创设情境

张敏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创设情境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学“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进行有效沟通。

小组成员之间是否能够准确而有效的沟通是首要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发送信息和接受信息两个方面。发送信息的技巧有:(1)要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用“我”或“我的”陈述,而不要用“大多数人”、“有些人”、“我们组”等,否则很难辨别是你的想法还是只是简单复述别人的思想感受而已。(2)使你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一致,否则别人不知道你的意思究竟是什么。(3)请求听者给予反馈。接受信息的技巧有:准确而非评价性的复述信息发送者所传达的意思;描述你所看到和理解的信息发送者的思想感受;陈述你对信息的理解,与发送者商讨,直至达成一致。

3、开展合理调控。

首先,在合作学习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要是在合作学习之前不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地思考,那么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只有教师在提问学生之后,先进行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思考过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才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次,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从而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再次,保证足够的合作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合作时间。最后,教师积极参与和及时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要认真地设计合作学习,及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过程,有效设置学习目标、评价合作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4、培养求异思维。

数学课堂中的一些思考题特别是一些开放题往往有很多种方法解决,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思考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在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清晰,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能力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合作学习以集体的智慧被学生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的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5、关注合作过程。

讨论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在学生用语言与大家互相探索的时候,教师适时地参与、巡视,会发现有很多跟预设不一样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这些想法,预先设计的环节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即时安排下一个环节。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适时环视课堂,了解合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控,避免合作的盲目和随意性,要有目的地深入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因此,合作学习的设计虽然关系到合作的效果,但是教师有效的组织、引导也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系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了生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6、明确分工角色。

凡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总是优生发言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几乎成了旁听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学生情绪低落,活动不主动、不积极。如何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步、成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呢?我认为给每个小组成员事先定好角色非常重要。让组内学习积极活跃的孩子担任“主持人”,成绩中等的担任“提问人”“答问人”,成绩不太好的担任“评价人”。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主持人”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一起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发言之后,请你们小组的评价人进行评价。在小集体的支持和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合作学习积极性高,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营造合作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老师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小学生刚正式步入校园,对于数学的学习需要教师去引导,所以,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就为学生分好学习小组并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在课堂的开始就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小学生的心里教师的地位是很高大的,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小组合作氛围会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视,这样学生才能去重视。学生重视合作学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高效地學习。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创设情境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