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18-01-11杨黎明

东方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教育教学传统文化

杨黎明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以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基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传扬优秀的文化,是教育教学应该承担的职责,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高尚品质,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让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发展学生的爱国情怀。鉴于此,我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我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非常丰富。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与精神财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不相适应。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传统文化巧妙的融入其中。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忽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一些教师甚至对渗透传统文化嗤之以鼻,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得传统文化的渗透缺少实效性。小学生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接受的传统文化少之又少,传统文化出现断层,很难进行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渗透力量比较差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以白话文为主,古文古诗词比较少,即使学习古诗文,学生也缺少鉴赏与审美的过程,一些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传统优秀文化被曲解,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学生文化意识淡薄,对民族与国家缺少自豪感,学生缺少信仰。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一)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依据教育心理学调查研究显示,人的记忆力在小学阶段是最强的,该阶段进行识字教学,教学质量会明显的得到提升。新课程改革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是多认少写,只有学生认读字,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才会逐渐的提升。古代孩子的启蒙书籍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等,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要辅助这些古达经典书籍,小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汉字,還能够了解其中的典故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在讲解汉字的时候,还有许多象形字,教师可以讲解其典故,进行创造性的讲解,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记忆能力。例如,在学习“秉”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理解这个字的意识是掌握的意思,从形象上来讲是拿着一个禾苗的意思,这样的讲解,学生理解秉的真正含义,感受古代人民是以劳动为主的生活方式,感受古代传统文化。

除了识字教学,写字教学也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引入书法教学,毛笔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学生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在书法课中进行欣赏、临摹与练习的时候,可以教给学生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他,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对抒发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横平竖直、一笔一画的写字中,感受做人的道理,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

(二)结合课堂实际,渗透传统文化

文化是软实力,面对当前传统文化渗透衰弱的现状,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关键意义,促进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让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渗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挖掘传统文化的素材,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古诗词教学,教师应该结合优美的古诗词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意象美、意境美、形式美,适当的渗透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教材内容,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篇诗歌的时候,诗词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词中写道,诗人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是并不感觉到特别的悲哀与绝望,还要想要为国家防守边关,表现出诗人的报国之情,教师应该创设情境,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怀,将学生带到艺术情境中。在例如,学习《亿江南》这首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江南美丽的情境,并且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以及郎朗上口的朗诵,感受诗词的意境,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在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名言警句、民间谚语,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古诗词等等,在自觉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提升,这样学生的文化素养会逐渐得到提升。

3.结合民族习俗进行文化渗透。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习俗与民族习俗,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民俗与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元宵节等等都是传统节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介绍每个节日的由来,这些节日做什么、吃什么,怎么庆祝等等。小学课文《赛龙舟》描述的就是端午期间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将端午节的知识进行渗透,清明祭祖、重阳思亲、元宵猜灯谜,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习俗、文化等等,教师要一一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总而言之,语文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还是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途径,是学生传统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促进传统文化一点点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传统文化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红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与研究[R].2010(03):34.

[2]邵清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探索[R].2010.

[3]钱雪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

[4]范建楠.播下一粒钟,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J].考试周刊,2013.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教育教学传统文化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