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兴趣初探

2018-01-11刘桂成

东方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刘桂成

摘要: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学生;课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有兴趣想学知識,主动获取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也指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喜欢的老师,除了知识渊博、讲课生动等等之外,还要对人和蔼,充满爱心,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作为一个教师要懂得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要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假如伤害到到学生的自尊,要及时找机会向学生道歉,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开展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领和主导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

学习兴趣是学生认知某种知识或事物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维持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维系良好注意能力的关键要素。良好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情境激趣

有效的教学情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教学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踊跃地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发,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 ”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表达问题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教育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导入激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千方百计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这个兴趣点导入课堂,向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求知世界,鼓励学生质疑求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自己需要的的效果。比如:在七年级《让友谊之树常青》课题的学习时,用周华健的歌曲《朋友》导入,学生兴趣很浓,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生活激趣

教师尽可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信息的情景,使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探索知识,领悟知识,掌握知识,逐步养成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习惯,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本学科。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搬到课堂上,不仅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而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悬念激趣

教师尽可能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挖掘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形成自主学习的最佳状态。比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与朋友在一起》教学中,利用“两个朋友与两个苹果的故事”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故事的结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懂得了朋友的重要作用。

(五)语言激趣

作为传道载体之一的教学语言,应有一系列的品质特点,使语言富于教育的性质,成为对渗透思想教育有积极教育的作用。教师讲课,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听起来有兴趣,有情趣,有新意,想听、爱听、乐听,吸引人。不需要辞藻的华丽,关键是有一种号召的力量,有激励的作用,激发探索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劲头,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六)多媒体激趣

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多媒体的使用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集声乐、图像、动画等于一身,可以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若要提高所用教材的有趣性,则可以考虑一下因素,如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材料,使用具体的事例而不是抽象的事例,注意材料的因果联系,材料组织的清晰性等。

(七)游戏激趣

提高学生兴趣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使用游戏和模拟。模拟或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承担某种角色,并从事与角色相适应的活动。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自省设计各种模拟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非模拟的游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某个主题的兴趣。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学习知识。但老师要把握好游戏的尺度,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而不只是玩。

(八)目标激趣

如果要使一个学生始终乐于学习,那就要使他从内心深处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他自己的目标。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非别人强加时,个体通常会乐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它。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目标时,可以先讨论学生过去所设定目标的达成情况,然后再设定新目标。教师帮学生设定的目标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能实现,在实现后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因为阿特金森的期待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取决于他对成功的可能性的估计以及他所认为的成功的价值大小。

(九)表扬激趣

课堂教学中,表扬可用于多方面,它是对学生正确行为的肯定与反馈,恰当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体来看,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多用表扬,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但是,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当表扬是针对某一行为结果,并且具体可信时,表扬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激励。

(十)思维导图激趣

所谓思维导图,就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把整节课或整本书表现在一张纸上。学生复习的时候,也只需要看着思维导图,就可以将整节课或整本书的内容记下来,节省时间和精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对学习的兴趣。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使用了思维导图,进行了课改,让学生学习效果激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