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研究
2018-01-11陈燕平
陈燕平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不断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仅仅培养了小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应用微课,能够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微课运用在小学中,体现在课文上能体现教育方式主体性,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微课在语文教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翻转课堂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区别,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语文知识点掌握程度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微课视频。微课视频能够全面的展现教学内容,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减少课堂中多于的教学环节,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需求,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同时翻转课堂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主要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由学生自主学习[1]。微课是教学资源,主要是利用了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形成一段短小的教学视频,微课内容丰富,主要以生动的方式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一)制作微课视频,做好翻转课堂教学准备
随着我国网络科技的发展,微课教学模式逐渐应用到我国教学中,微课主要是由教师制作呈现教学内容的视频,教师想要在微课中将教学重点内容完整的呈现出来,就必须要结合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微课。微课视频时间必须要维持在10分钟左右,教师在制作微课的同时还要善于收集资源,完善视频内容,同时学生在观看微课后,集合所遇到的问题,将问题带入课堂中,由教师帮助答疑。微课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制作《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教学微课时,必须要结合此篇课文中各个知识点,全面梳理课文内容,全面呈现闰土的性格特点,同时将故事情节和所处在的环境充分的展示出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着重针对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二)立足课文内容,体现微课教学的自主性
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将课文内容充分融入微课视频中,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适当的调整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微课视頻。让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慢慢熟悉课文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课堂预习的环节,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成效,课中学习的微课视频内容主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设置,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课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插入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观潮的美景,让学生能够直接观赏到潮水的美景,学生在课后复习的阶段观看微课,能够让学生自主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中复杂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性,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
(三)改变教学方法,深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各个时期的改革后,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翻转课堂的应用,全面提高了教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学生是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能够让患者通过更简便的学习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将较长的课文分成几个小段进行教学,创建有效的微课小专题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写作课中,通过应用《学写国旗下讲话》课文中的讲话稿来实施语文教学课堂的翻转,将讲话稿的写作方法制作到微课中,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在加深课文理解的同时能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
三、总结
在如今微时代背景环境下,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自主教学,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会抓住教学重点,了解学生情况,敢于创新,才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规则,设计出合理的微课视频,构建出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盛晓红. 微课——变革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抓手[J]. 学周刊,2017,(09):147-148.
[2]吴宝仙. 例谈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翻转”中的应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6):27-29.
[3]王芹. 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实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