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增强德育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2018-01-11裴苑竹

东方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

裴苑竹

摘要: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要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提倡“做重于说”的作风;要在德育过程中提倡“一点精神”;要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重视德育工作的递进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做重于说;一点精神;学生心理

德育工作,是一种育“心”的工作,是塑造人心灵的工作。近几年来,中央一再重申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它看作是关系国家前途的大事。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才能切实加强德育教育,如何才能取得实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简单分析:

一、要落实德育教育实效,要提倡“做重于说”的作风。

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 我感觉目前从上到下我们的各种宣传已经相当到位了,但“做”却相对弱化了。“说”的意义在于要求,在于号召;而“做”的意义在于指引,在于导向。在这里“导向”不仅具有指示方向的含义,而且具有明辨是非、引导和取向的意义,所以它比任何“说”出来的要求和号召更具有重要的教育内涵。

因此要落实德育教育实效,就要提倡“做重于说”的作风。学院近年来大力支持、鼓励、发展青年志愿者协会,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就是鼓励学生去“做”,去实践。事实证明效果是显著的,通过与一些社区的各种联谊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目前青年志愿者人数越来越多,活动越来越深入。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德育回归实践,让“做”成为德育最重要的老师。

二、要落实德育教育实效,要提倡一点精神。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应该说有理想,但就如何实现人生理想显的有些茫然。有些学生注重自身才能的发展,对人生价值标准模糊、信仰模糊。一部分学生不愿受规范道德、集体道德的约束,没有人生追求,没有奋斗激情,追求享乐的人生。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校园还是存在的,应当引起我们思想的重视。有些人走上犯罪道路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人生课题和人生矛盾的认识,影响着人的人生走向和精神状态。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催人上进,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将学生的精神激励起来,凝聚起来,从而体现于行动,为我们的祖国作出奉献,这可以说是我们的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 我们制订的目标,是为了激励这样的精神,提出的德育要求,目的也在于此。学院始终坚持在各班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就是要培养一点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说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学生理应有这样的精神。

三、要落实德育教育实效,必须重视德育工作的递进性。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講要确立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但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还有待于系统、规范,随意性和形式主义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和探索德育工作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抓住了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的规范有序,扎实而富有成效。要落实德育教育实效,就要重视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递进性。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别的工作一样有着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只有按照有关的规律办事,取得实效才有可能。学生性格兴趣不同,德育内容有各不相同的侧面,人的认识总是由渐变到突变,呈螺旋形上升的走向,因而德育工作势必要有不同的层次,忽视了这个问题,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我们能遵循德育工作递进性规律,成效会事半功倍。

四、要落实德育教育实效,还要密切关注不同学生心理。

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切都给大学生这样一些特殊群造成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青年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会直接促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我们也看到身边一部分学生一进入大学就为自己的人生前途担忧,心理压力大;一部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自我调节意识差;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原因等,性格缺失,不会与他人缺乏沟通,这些新的现象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考验。他们升入大学,远离父母,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语言交流、兴趣爱好、性格差异、生活贫困等,使一部分学生容易对生活和前途失掉信心,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凸显心理异常。

因此我们加强德育教育,就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目前尤其要强调每一个德育工作者要用心学习心理学理论,研究大学生心理动态,将心理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时刻掌握学生各种心理信息。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累进工作,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它的实效如何取决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理念。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
“互+思教”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心理改造的探究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爱心
针对儿童内心需要进行巧妙激励的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剖析与引导教育方式研究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浅论高一英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