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

2018-01-11郭琳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处置

摘要: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随着近几年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是大势所趋。文章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为背景,分析了我国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种类,以资产管理公司为例分析了目前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业务模式和存在问题,最后并提出了处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政策建议,对于全国和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介入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市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

目前,国际形势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国内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三去一降一补”改革的深入,低附加值和能源消耗量大的企业将加速退出市场,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将进入市场化处置的渠道。为此,2015年6月,财政部联合银监会印发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进行了界定,具体明确了资产管理公司在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业务范围、实施条件、收购和处置的程序、风险控制要求等,从政策层面放开了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和处置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业务。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对于资产管理公司盘活存量资产和推动产品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实践价值,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含义。首先,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通过为债务人解决由于流动性资金紧缺而造成的困难局面,可以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企业自身实现“去杠杆”,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推动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创新。通过收购重组相关非金融债权,可以实现产品类型升级和业务模式创新,提高不良资产在非金融机构的回收率。再次,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收购重组非金融债权的业务,可以更好地提升金融债权的价值,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化解成本,满足客户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一、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发展现状

1.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概念和种类。不良资产指既不能投入生产转化为其他商品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也不能通过变现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可流动性小的呆滞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确认为不良资产的前提是企业具有应计提资产减值的相关证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包括传统的不良资产,也包括金融机构作为中间人受托管理其他法人或自然人财产所形成的不良资产。

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业务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指资产管理公司针对非金融机构收购不良資产,并且按照市场规则对其进行收购、管理、处置,在此过程中实现资产处置和资金回收。《管理办法》中对非金融机构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具体指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的金融机构以外的境内事业单位、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包括实物类、债权类和股权类三种。其中,实物类不良资产包括房产、土地使用权、设备、建工程等由于市场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导致的资产价值贬损的资产;债权类不良资产包括提供商品、劳务等形成的工程款、材料款和企业间往来款等由于非金融机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良资产;股权类不良资产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非主业、低效或存在价值贬损风险的各类股权。现实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以债权类不良资产为主。

2. 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现状。中国华融和信达资产是不良资产业务的专业化处置机构,其操作的复杂程度和风险均高于传统金融不良资产业务。中国华融2016年度业绩公告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非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总额远高于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总额,2016年非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总额占比为74.9%,高于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总额将近50个百分点。2016年当期非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经营收入为217亿元,比2015年增加44.9亿元,高于2016年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经营收入148亿元。不良债权资产收购成本近两年也有所增加,2016年非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收购成本为2 307亿元,比2015年高出837亿元。

2013年~2016年,信达资产非金融不良债权资产净额由624.0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 605.61亿元,增长量为981.5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7%,而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净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则为31%(见图2)。

从不良债权资产的收购成本来看,信达资产的非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的账面成本要明显高于金融类不良债权,主要原因在于,与金融机构相比,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较复杂,非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收购处置业务带来一定的处置成本和法律风险。

从资产收入来看,信达资产金融类不良债权的资产收入基本保持在90亿元左右,非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资产收入在2015年达到峰值145亿,2016年虽然下降至116亿元,但是仍然高于金融类不良债权的资产收入。截至2016年12月31日,信达资产非金融类不良资产净额为1 606亿元,占所有经营类不良资产总额的57.7%。

可以看出,我国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在资产收入和资产净额方面都优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通过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方面的经验,可以盘活企业资产、加快资产周转和有效降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同时,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配置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重点内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只有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丰富不良资产业务内容,将资产管理业务与金融服务业务有机结合,积极优化客户标准,大力推进差异化经营策略,不断探索跨界融合的合作模式,才可以增强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endprint

二、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业务模式

近年来,非金融机构的实体企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上下游产业链或者自身经营困难、融资成本上升等原因影响,暂时资金流动性短缺问题较为突出。从相关的年报数据来看,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的不良资产率处于较高水平,资产管理公司在通过发挥业务多元化、人才专业化和机构多样化等方面的优势,综合运用多种综合金融手段,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能够为不同类型、不同问题企业的非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来最大限度降低改革成本,最大化实现不良资产的价值增值,助力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债务重组模式。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模式主要以重组型业务模式为主。指在借鉴金融类不良资产债务重组模式的基础上,原债权和债务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达成协议,实现收购原债权企业的债权,并在商定还款时间、还款金额、还款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履约条件的基础上与债务企业达成重组协议,最终实现债权回收和取得目标收益。在业务安排中,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资金成本、资本回报率和项目的风险来决定收购价,并要求提供易于评估和易于变现的担保品,最终实现重组收益。对于金额较大、处置价值高、短期变现较难的债权,通过实施重组型业务,可以为债权人改善并解决流动性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债务人的资金困难,前移风险化解工作,避免了双方企业的债务危机。

2. 以资抵债模式。这是处理不良资产业务较常用的方式,当债务方到期不能足额偿付债务时,债权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与债务人签订的以资抵债协议,取得债务人有效资产并抵偿债务本息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以次充好、过户费用、二次处置等问题,因此需要交易双方合理预期处置后果并设置有效的保护措施。

3. 债权拍卖模式。此种模式是将债权资产权利转让的一种形式,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资产常用的方式之一。对不良资产按某个标准分类后,组合成不同的资产包,通过公开市场中的拍卖、竞标等方式将债权分类打包进行拍卖处置,不仅可以加快处置进度,还可以增强处置的操作性和处置效率,可以有效控制道德风险,具有公开透明、符合市场原则、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

4. 债权协议转让模式。即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基础上,债权人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让与第三方,债务人与第三方形成委托关系。当资产管理公司由于没有足够资源或者处置困难的债权,可采用此种方式转让给对该债权业务熟悉并且能够获得利益的第三方。采用此种模式的前提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没有足够的购买者,并且资产的流动性较差。

三、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1.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较大。由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行成原因更为复杂,质量普遍较低,处置期限较长,同时缺乏优质抵押品,为资产管理公司开展此类业务提出了挑战。同时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牵连和持股现象严重,需要较高的风险管控水平和风险管理经验,无形中加大了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此类资产的难度。

2.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借鉴收购和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相关经验,挖掘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相关性,并结合市场化处置手段,使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具有了金融产品和业务的特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规范交易模式,需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进一步激活和扩大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

3.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亟需创新。非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重组对象主要是地方政府平台、当地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或者国有企业。通过对资产要素的重新调整和配置,实现盘活存量资产的目标。资产重组的对象包括债务、股权、房产、动产、土地等的权益性资产和实物资产。目前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创新力度不足,大多以债务重组作为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主要处置模式,仍需加大模式创新力度,充分借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针对不同处置对象实施合理的处置模式。

4.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认定标准难以清晰判定。非金融机构在开展重组并购过程中将无法带来超额回报或者需要处理的低效和无效非主业资产认定为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注重企业的还款能力,对于不良资产的形成和认定较为困难,对于将要属于不良资产,但处于良性与不良之间的资产认定缺乏依据和判定标准。

四、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的建议

1. 加强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创新体系建设。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放开,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也实现了创新发展,应运用市场化手段,综合运用传统手段与创新模式进行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在做好“收购+重组”模式基础上,加大业务创新力度,通过债务重组、资产整合、追偿债务、经营管理等手段参与收购和处理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并积极探索跨行业、跨市场的资产收购和处置模式。

2. 根据不同类型的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采取不同处置手段。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对于企业内部因资源整合或者战略调整需要剥离的无效资产进行收购,化解“三角债”,缓解中小企业的债务压力,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对于本行业内有发展前景和产业增长空间的企业进行资产收购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整合价值。对于需要破产的企业采用公开竞价或拍卖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产权交易或拍卖机构进行,或者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处置破产企业的资产。对于逾期往来款项,通过与债权债务企业签订协议,进行债权收购和重组,向债务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约定限定期限内偿还债务并支付一定费用。

3. 提前防范风险隐患并实现定期预警。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更加注意防范金融风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也强调要维护金融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涉及的交易结构复杂,需要处理好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风险把控能力,降低风险成本。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和洁净性原则,坚守收购债权真实、合法合规的底线,正确处理好经营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项目投后管理,并完善风险监管体系,对于重组类和房地产类业务进行重点风险防范,对需要提前防范的风险隐患和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定期预警,提高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献:

[1]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业绩公告[EB],2017年3月.

[2] 张贵礼.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有关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45-46.

[3] 李晓坤.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学位论文,2015.

[4] 何力军,刘原,宋鹏程.中国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市场的特点、行业分布与发展趋势[J].金融论坛,2014,(7):53-58.

[5] 欧家华.非金融不良债权处置定价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学位论文,2015.

[6] 毛雯彦.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收购非金债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5.

[7] 常艳军.资管公司加力拓展非金融机构“不良”业务[N].经济日报,2016-01-08.

作者简介:郭琳(1982-),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宏观经济与金融。

收稿日期:2017-1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处置
融媒时代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特征及处置
供电企业舆情的预防及处置研究
建立高效有序的突发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机制
加大污泥处理力度 提升固体废弃物科学处置水平
现代商业银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扬原因与处置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