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球和羽毛球运动职业化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2018-01-11张学军申建喜
张学军+申建喜
摘 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网球和羽毛球项目职业化发展基础、职业赛事特征及职业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历史原因、根本原因及动力原因,并提出促进其职业化发展的着眼点、着力点和关键问题。
关键词:网球 羽毛球 职业化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2—0129—04
竞技体育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是社会进步、市场经济繁荣、竞技体育强盛的共同需求,同时也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主要方向。[1]
网球和羽毛球运动同属于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目,他们不仅具有相似的运动特点,同时也都具备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所要求的高度的观赏性、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市场化运作潜力。
我国这两项运动的职业化发展现状而言,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比分析这两项运动的职业化发展模式,找出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对于明确其各自的改革方向,促进其职业化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
2 我国网、羽职业化发展基础对比及分析
竞技体育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过程中,竞技体育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自然选择。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必须是在项目主体不断完善和客观环境逐渐适宜的條件下才会逐步实现的。同时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以及各个项目之间在创建职业化发展模式时又必然会出现不同的选择,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对项目职业化的发展基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1 项目间历史积淀不同
从表1中发现,运动项目发展历史越长,其文化底蕴越深,对于深入挖掘项目潜力,提高项目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网球运动出现于1885年左右,由于其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高雅气质和绅士礼仪等特征,使得在发展初期就受到了社会上层人士和思想先进人士的喜爱,并被冠以“绅士运动”和“贵族运动”。网球运动的这种“上层”文化属性特质, 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更为受到管理阶层的重视,因此得以迅速发展。相对来说,我国羽毛球运动开展较晚,虽然它与网球运动具有相似的运动特征,但从文化属性的角度来说,其不具备“高、大、上”的气质,相反更具“亲民性”,因此更为适宜在基层群众中开展。
2.2 项目间群众基础悬殊
群众基础是体育项目职业化发展的根本,一方面其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其又是职业体育市场的基础组成部分。[2]我国羽毛球的体育人口十分庞大,这无疑为我国羽毛球职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而我国网球的体育人口却相对要少很多,只有大约800万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几年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和网球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网球运动之中,因此可以预见我国网球人口将会快速增加,其职业化发展基础也将进一步加强。
2.3 项目间竞技水平差距显著
竞技水平代表了职业体育市场的商品质量,其直接影响职业体育的整体运营。我国是传统的羽毛球竞技强国,在各类世界羽毛球团体赛中始终处于前三名,并多次夺冠,同时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占据了世界排名前十的三分之一。如此强盛的高水平运动员群体为我国羽毛球运动职业化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我国网球项目虽然近些年来在女子方面得以突飞猛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整体水平还是相对落后,这无疑是我国网球职业化开展急需解决的短板。
2.4 项目间赛事发展历程不同
对目前国内主办的网球和羽毛球运动的赛事进行分析发现,除去一些国家举办的综合性赛事,我国目前羽毛球运动还举办有自己的职业联赛,这对推进我国羽毛球运动职业化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网球运动虽然也曾举办过国内的俱乐部联赛,但由于经费及管理等问题,举办了几届便夭折了,当前并没有属于自己的职业赛事。
3 我国网、羽职业赛事特征对比
职业赛事是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从竞技水平的提高,职业人才的流动,到运动项目影响力的扩大、经济效益的获得,都依托于运动项目职业赛事繁荣和健康的发展。[3]目前有关联赛产权归属、联赛管理机制、联赛平衡化发展、联赛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内容是职业化赛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发现职业赛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改革措施,从而充分发挥职业赛事在项目职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应起到的推动作用。
3.1 我国网、羽职业赛事的构成
表2是2016年我国网球和羽毛球职业赛事举办情况的一个统计结果,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目前我国网球和羽毛球职业赛事的构成。首先,对职业赛事类型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网球项目没有自己的职业联赛,所有的职业赛事都是国际赛事;而羽毛球项目则是国内职业联赛和国际职业赛事并行的赛事体系。其次,就职业赛事数量和时间而言,2016年我国网球项目共承办了包括ITF、ATP和WTA赛事达48项之多,由于每项比赛的时间最少是一周,因此全年网球职业赛事的比赛时间超过了50周;而同年我国羽毛球项目的国际职业赛事总共只承办了5项,比赛时间也大概是5周左右,加上为期2个月的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我国羽毛球职业赛事的比赛时间也就只有13周左右,远远低于网球项目。
3.2 我国网、羽职业赛事奖金的对比
对2016年我国网球和羽毛球职业赛事奖金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清晰的对比。网球项目的职业赛事奖金由ITF、ATP、WTA三部分构成。ITF组织的赛事是为了使运动员适应从非职业向职业化方向转化的过程,因此其比赛的奖金很低,2016年我国国内ITF赛事的总奖金为62.5万美元。ATP是国际男子职业网球组织,WTA是国际女子职业网球组织,2016年我国国内这两个组织的赛事总奖金都非常的高,分别为1089.5万美元和1158万美元。如此高的奖金总额,不仅带动了国内职业网球赛事的影响力,更为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对比2016年我国羽毛球职业赛事来看,其国内职业联赛和国际职业赛事的总奖金分别为176万美元和100万美元,其奖金总额不足网球项目的八分之一,其赛事影响力自然也无法与网球相提并论。
3.3 我国网、羽职业赛事管理体制的对比分析
职业赛事是职业体育市场交换活动的渠道和场所,因此其运作必须符合市场规律,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职业赛事的归属和管理体制问题。之前分析过我国网球的职业赛事体系都是由ITF、ATP、WTA主办的国际赛事,因此其赛事都归属于这三大国际网球组织。而赛事的组织和管理则是由中国网球协会与国际三大职业网球组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中国网球协会主要负责赛事的申请、工作人员的安排、以及建立各种保障措施等,其所扮演的角色由传统的决策者转换为服务者,这无疑为职业网球赛事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运作模式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而在运动员参赛方面,中国网球协会给予了充足的支持,使得我国网球运动员能够尽可能多的参加各级职业网球赛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职业网球赛事的被关注度,更有利于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而对于我国羽毛球职业赛事来说,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羽毛球协会,也就是说其赛事归属于中国羽毛球协会,同时赛事的组织和管理也都由中国羽毛球协会来完成。由于中国羽毛球协会还负责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管理、以及组织参加国际性比赛,因此就不可能完全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去运营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而作为联赛真正主体的各家俱乐部,由于没有自主实权,根本无法对联赛的组织与管理施加影响,因此也就无法实现通过职业联赛来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中國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的这种管理机制,造成联赛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赛事组织不利、赛事运营不善、运动员管理失控等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联赛职业化功能的发挥。
4 我国网、羽职业化运动员培养模式对比
4.1 体制内培养模式
我国传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是从业余体校,到省、市运动队,再到国家队的三级训练网,目前我国许多项目仍然在采用这种形式,羽毛球运动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我国目前举办有自己的羽毛球职业联赛,同时也成立了多家职业羽毛球俱乐部,但这些俱乐部基本都依托于中国羽毛球协会和国家乒羽管理中心这样的政府部门的管理,代表其参赛的运动员基本都是各省市运动队及国家队的队员,俱乐部并没有真正从事运动员的自主培养,因此无法实现职业化俱乐部所应具备的优秀运动人才培养功能。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无疑对于羽毛球运动职业化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制约作用,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职业联赛过程中无法保证运动员的正常参赛。
4.2 多元化培养模式
而纵观我国近年来网球职业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来看,其明显呈现出逐步多元化的特征。三级训练网中的业余体校和省、市运动队目前仍是我国网球运动员的主要培养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而言更为明显,这是受到我国长期以来举国体制所构建的培训体系的影响而形成的。但引人瞩目的是,与此同时,我国网球在职业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上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我国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在2008年以后积极采用了优秀运动员的“单飞”模式,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国际职业网球运动之中,并最终使得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世界职业舞台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其次,各种社会力量不断融入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体系之中,出现了诸如私营的网球俱乐部或网球学校培养、家庭单独培养、以及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虽然这些培养模式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它们的出现无疑是符合职业体育发展需要的,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并且必然会带活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体系。
5 我国网、羽职业化发展模式差异的分析
5.1 项目发展背景是我国网、羽职业化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的历史原因
就网球和羽毛球运动来说,其发展背景决定了它们在职业化发展模式上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职业化发展的市场定位不同。网球项目的“高贵气质”不仅是其项目特征,同时也是参与到这一项目之中的消费者所希望得到的特殊体验;而羽毛球与网球不同,大众化、亲民性、和易操作性是其主要特征,消费者通过羽毛球运动不仅希望满足心理体验,更希望能够得到身体锻炼。(2)职业化发展的市场方向不同。无论是从项目发展基础还是从项目赛事特征角度分析,都决定了我国网球和羽毛球职业化发展的市场方向不同。其具体表现为:我国网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需依托国际市场,通过提高我们在国际职业网球运动中的地位来带动国内职业化发展水平。这是因为一方面完善的国际化职业网球赛事运作模式为我国职业网球运动的开展建立了良好的平台,能够充分满足目前其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网球运动的市场基础和竞技水平都不足以支撑建立自身具有影响力的职业赛事,需要历史的积淀。而我国羽毛球运动却不同,作为这一项目的竞技强国和体育人口大国,其职业化的开展已经具备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我国羽毛球职业化发展的市场方向应以国内市场为主,主要致力于提升国内羽毛球职业联赛的影响力,深入挖掘市场潜力,促进其职业化发展水平。(3)提升职业化发展水平的突破点不同。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所需解决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我国网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尤其是影响力更为显著的男子项目,从而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网球运动的关注度;而我国羽毛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关键是市场开发和职业赛事运营。不仅要提高赛事的影响力,更要提高赛事的竞技水平,从而形成职业化发展与竞技水平提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5.2 项目发展战略是我国网、羽职业化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进,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发展战略有两种: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采用的“举国体制”战略,另一种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选择的职业化发展战略。由于网球项目的世界竞技格局和高度完善的全球职业化特征,使得我国网球项目的战略改革重心更倾向于提升职业化发展水平,期望于通过职业化发展带动自身竞技水平的提高,以更好的实现“奥运争光”计划。而就羽毛球项目而言,目前我国的项目发展战略是在保证“奥运争光”计划实现的基础上,推动职业化的开展。这就使得羽毛球职业化的发展路途上充满了荆棘,具体表现为:(1)我国羽毛球俱乐部职业联赛的规则和赛程无法固定。为了满足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尤其是奥运会的需要,我国羽超联赛的举办时间和赛期的长短几经更改,同时赛制也是频繁变换,使得整个赛事安排显得十分混乱。(2)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不归属于各俱乐部。为了满足国家队比赛的需要,经常出现高水平运动员在职业联赛开赛前退出比赛,这不仅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联赛的精彩程度和吸引力,同时对俱乐部的职业形象也是一种损害。(3)职业联赛的冠名和赞助商难寻。由于吸引力不足,以及没有电视转播,因此各个商家都不愿意投入赞助,使得我国羽毛球职业联赛出现了所谓的“裸奔”。
5.3 项目发展市场是我国网、羽职业化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的动力原因
职业体育发展的核心是实现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其成熟的标志是构建出一个配置齐全、功能完善、活力强盛的市场运行体系。良好运作的市场体系能够合理协调从业者(包括运动员及教练员)、经营者(俱乐部及赛事的管理人员)、消费者(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职业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通过职业体育活动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对于网球项目来说,业已完善的国际化市场运行体系是加快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直接动力。具体表现在:(1)当前职业网球赛事已经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结构稳定的“金字塔”型赛事体系,运动员根据其竞技水平被安排在了不同的层级之中,这就使得我国网球运动员不会因为竞技水平不高而被拒之职业化门外。(2)高度商业化发展的职业网球运动为参赛者提供了获取丰厚经济收入的可能。李娜澳网夺冠获得了231万美元的奖金,其职业生涯总奖金已达1572万美元,这无疑是刺激我国网球运动员积极投身于职业网球运动的首要驅动力。(3) 大型网球赛事的运营潜力巨大,吸引我国资本积极投入。在国外大型网球赛事(尤其是四大满贯)良好经营状况的刺激下,我国近年来积极投入到大型网球赛事的举办之中,除了最初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大师赛以外,又增加了武汉公开赛、天津公开赛、深圳公开赛、广州公开赛、珠海超级精英赛、成都公开赛、大连公开赛、江西公开赛等众多赛事。而对比羽毛球职业化发展来说,其市场体系却并不成熟。首先,羽毛球的国际化发展程度不高,职业化市场范围小;羽毛球运动的强国主要集中在亚洲,而真正开展职业羽毛球运动的也只有中国、印尼、韩国、日本等少数一些国家;其次,羽毛球职业化市场单一,缺乏层级建设,层级建设的市场体系是职业体育发展的基础,而目前我国羽毛球职业化市场只有羽超联赛,缺乏与之形成层级体系的职业赛事,这就使得我国羽毛球职业化发展缺乏基础,出现断层;第三,职业羽毛球市场商业化运营滞后,职业化发展离不开商业运作,这一过程包括俱乐部的投入,运动员的产出、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职业俱乐部及赛事投入资金缺乏、消费者购买欲望不足、以及运动员收入低是当前我国职业羽毛球商业化运营的特征,这严重制约了其市场的建设和繁荣。
参考文献:
[1]钟秉枢,于立贤,董进霞,等. 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兼论深化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45-147.
[2]杨铁黎,张建华. 职业体育市场运作模式的理论探讨——兼谈中国职业体育市场存在的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0(3):6-12.
[3]严文华,杨 倩. 职业体育联赛竞争性平和理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37-4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 of Tennis and Badminton in China
Zhang Xuejun 1 Shen Jianxi 2
(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12,China; 2.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24,China)
Abstract:Based on Chinas tennis and badminton occupation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the paper does a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athletes cultivation model and the games characteristics, to finds out the historical reasons, the root cause and power reas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ports, and finds out and puts forward the focus of the occupational development, focal point and key problems.
Keywords:tennis badminton 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