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18-01-11马梅玉李志刚黄山鹰
马梅玉+李志刚+黄山鹰
摘 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传承、保护、开发和应用。因此,利用CitespaceⅢ的计量学和可视化功能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旨在理清其发展的脉络、演变的趋势等情况。结果表明,总体研究关注度逐年升高,形成了科研实力较强、研究方向鲜明的科研力量。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成因分析,传承和保护路径研究,体育文化变迁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重构,民运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不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继续挖掘和保护,与其他体育文化的交融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少数民族 体育文化 可视化 体育文化重构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2—0120—04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 伴随着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渗透而不断传承与演进。体现出与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地理气候环境和喜庆节日等相适应的独特的文化内涵。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避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流失,并加以重构传承成为当下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为主题词模糊检索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不限,检索期刊为体育类中文核心16本刊物,共检索到320篇文献。
1.2 可视化分析法
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citespaceⅢ和Endnote后,进行引文分析,并进行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发文量统计及分析
由图1可知,国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最早发表并记录的文献为1983年,在1990年有小幅的提升,与北京亚运会的召开,对体育的关注升高有关。进入20世纪后半页后,随着民族大团结,各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继承工作逐步开展,相应的研究成果增多。进入21世纪后,发文量有明显的提升,表明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关注度继续升温,另外在四年一度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召开前后,发文量会有明显的攀升。总体来说,研究的总趋势是逐渐提高,中间略有起伏。
2.2 科研力量统计及分析
由图2可知,吉首大学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多,吉首大学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可以挖掘和整理,发文作者前十位中有四位来自吉首大学,由此可见,吉首大学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研究方向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发文机构来看,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校,也体现了高校的科研社会服务的功能。
通过CitespaceⅢ的合作作者分析,得到图3的聚类图谱,通过图谱分析,发现国内形成的5个科研实力较强的研究团队(1)白晋湘、田祖国、刘少英、钟海平和万义等为主的吉首大学研究团队;(2)以芦平生、陈玉玲和郭层城为主的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3)以胡小明、张萍等为主的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4)以李晓通、冯强等为主形成的文山学院科研团队;(5)以李志清、李延超和虞重干等为主的广西民族大学科研团队。其中本次检索的为体育类核心期刊,有部分相关论文或研究发表在民族学相关刊物上,就不再追根溯源纳入分析。
2.3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作为文章研究主题和研究重点的提炼,因此,對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1]将文献导入CitespaceⅢ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图4,其中节点越大,频次越高,代表性越高。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和“体育文化”,单从关键词来了解研究热点,方向较为宽泛。因此,通过CitespaceⅢ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合高被引文献,分析研究的热点和主题研究演进的脉络和基础。
(1)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国家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和辽阔的疆域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宏观背景。其中图腾的崇拜、生命价值的追求、宗教信仰、战争和生产劳作时少数民族体育的构成要素。[2]中国岁时和礼仪民俗中体育的形成,是与各地区的自然环魂、人们的物质生产方式、行为方式, 生活习俗密不可分的。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的不同,才造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体育形态,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俗体育的大格局。历代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使各地各民族的民俗体育得到了互相渗透、影响、吸收和融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政策的改变和以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为媒介推动了各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和传统项目健身功能的开发促进其交融和发展。[3]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体育的一部分,伴随着多民族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不断的传承和演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和而不同”的多元的文化价值[4],其内涵主要包括传承信仰、传授生存技能、展现民族特有的精神、促进社会交流和抒发激情等。[5]伴随着自然图腾崇拜、迷信和宗教观念为主的社会意识形态、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社会文化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得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提升、重塑、多功能的凸显和科学化是其演进的主要体现。[6]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民俗体育文化数据库,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3)不同地域、民族体育文化的探析
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孕育出迥异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蕴含着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国内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主要区域划分为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南四部分。刘少英等[7]对湘、鄂、渝、黔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行了田野调查,结果发现边区有14个少数民族共358项传统体育项目,其中彝族体育项目最为丰富。边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又有相似性,表现出几个民族共有一个项目的现象,说明体育文化在各民族之间产生交流和融合,另外表现出明显的水乡和山地特色。芦平生[8]对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行了实地走访研究,并对调查所获的体育项目进行了项群分类,西北多民族文化孕育出了以嬉戏娱乐、竞技能力、配合节庆习俗的3大民族体育项群,不同性质的项群又分为结构不同的亚类项目,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的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反映出不同民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轨迹。陈立华[9]对世居东北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宗教活动、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民族节日是影响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发展和传承的主要因素,如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冰雪特色的项目较多见。华南地区的广东瑶族长鼓舞蕴含的体育文化特征包括传统性、地域性、交融性和社会性。[10]同样地处华南的广西世居生活着11个少数民族,蕴藏着数量丰富、文化内涵丰韵的民族体育项目,承担着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局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11]
(4)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重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历代产生并流传至今的利用各种身体练习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的总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是指其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文化系统结构、模式或风格的变化。其变迁包括体育项目和思想意识的改变,是体育文化进化和传播相结合的过程。少数民族价值意识的重新构建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心理、生物机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外部文化世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传统, 同时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成就, 实现少数民族价值意识的重构, 争取做到与其他民族并驾齐驱, 这才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出路。[12]基于此,王帆等[13]认为从体育物态形式、体育行为活动的传承、制度文化的传承、增强与现代体育的交融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重构的主要内容。
(5)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特征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是在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和竞赛大会(1953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它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4]吴润平[15]梳理了前9届民运会的情况后,提出民运会应着力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空间,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凝聚力的同時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3 研究趋势分析
CitespaceⅢ软件中聚类探测(burst detection)技术和算法,通过探究主题词词频的时间分布,将其中频次变化率高的词(burst term)从大量的词中探测出来,依靠词频的变化趋势可预测今后体育仲裁研究的发展趋势。[16]通过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文献关键词进行时区图分析,发现“一带一路”“群众体育”“社会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管理”等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1)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继续挖掘,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瑰宝之一,不同少数民族鲜明的体育文化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通过田野调查和史料的分析,掌握各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申遗”以外的保护路径研究以及如何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仍然是研究的趋势。(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应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兼具娱乐性、观赏性和健身性的特点,如何因地制宜的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文化品牌的塑造,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全面健身领域中去达到“体医结合”是接下来研究的趋势。(3)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交融,吸收现代体育精髓,包括西方体育的规范、规则等,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新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陈 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 [J]. 科学研究, 2015(2):242-53.
[2]芦平生.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J]. 中国体育科技, 1999 (02):15-17,14.
[3]赵昌毅.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展望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01):11-12,26.
[4]胡小明.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 [J].体育学刊, 2007(08):5-9.
[5]徐金尧.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初探 [J]. 体育文化导刊, 2002 (03):14-15.
[6]芦平生, 陈玉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03):37-40.
[7]刘少英, 田祖国, 吴永海, 等.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析及其发展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02):152-54.
[8]芦平生.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群分类及其特征 [J]. 中国体育科技, 2001(09):13-16.
[9]陈立华.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因研究 [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7(03):80-82.
[10]王桂忠, 张晓丹, 吴武彪. 广东瑶族长鼓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03):126-28.
[11]朱奇志. 廣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3):34-37.
[12]田祖国, 白晋湘, 钟海平.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少数民族价值意识重构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05):580-81,93.
[13]王 帆, 杨雪芹. 重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探讨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02):40-42.
[14]卢元镇. 希望在于东方体育文化的复兴——兼论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向东方运动会转型 [J]. 体育文化导刊, 2003(10):16-19.
[15]吴润平. 全国第1-9届民运会的演进特征与发展反思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15-21.
[16]栾春娟, 侯海燕, 王贤文. 国际科技政策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J]. 科学研究, 2009(02):240-43.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Domestic Minority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Ma Meiyu Li Zhigang Huang Shanying
(Baise University, Baise Guangxi 533000,China)
Abstract:Minority sport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hould be inherited, protected, developed and applied. Therefore, the use of Citespace Ⅲ metrology and visualization of Chinas minority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situation analysis, the paper clarifies its development context, the evolution of the trend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research attention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forming a 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with special research direction. The research focus is on the causes of the minority sports culture, the research of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path, the changes of sports cultur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minority sports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ational Games of Minorities. The continuous exca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different ethnic sports culture, and the integration with other sports culture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further study.
Keywords:minority sports culture visualization sports culture re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r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