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演奏技巧

2018-01-11张酉

艺术评鉴 2017年23期

张酉

摘要:萨拉萨蒂作为一名天才小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因其在小提琴作曲领域和演奏领域的非凡成就,成为后世小提琴家演奏家的追随、研究和学习对象,同时他也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发展和音乐艺术创作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将从萨拉萨蒂的生平、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和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的演奏技巧三个方面切入,就其音乐作品创作特点和小提琴演奏技巧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探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与演奏萨拉萨蒂的小提琴作品。

关键词:萨拉萨蒂 音乐创作特点 作品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016-03

一、萨拉萨蒂生平

萨利萨蒂作为著名的西班牙小提琴艺术家,其创作的《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等小提琴曲经久不衰,为后世的小提琴演奏家所钟爱。萨拉萨蒂1844年出生于西班牙的潘普洛纳,五岁时跟随自己的父亲学琴,八岁首次公开演出,被当时的西班牙人誉为小提琴神童。在为西班牙皇室演出时,更是以其惊人的琴技赢得了皇室的赞誉,并被赐予了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同时被资助进入巴黎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巴黎音乐学院的全部小提琴课程并获得了一等奖。俄国小提琴大师奥尔曾评价萨拉萨蒂道:“他拉琴轻快自然,两只手的运动和配合总是那么自如……他是个多么走运的家伙啊,不像我们,做琴的奴隶,一天不练琴都不行,而他根本不用练琴,每天舒舒服服的躺在那里。”由此可见萨拉萨蒂小提琴造诣之高超,天赋之卓越。

二、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结合萨拉萨蒂一生所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对《吉普赛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西班牙舞曲》《引子与塔兰泰拉》等进行研究,其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时代性、灵感性和民族性。

(一)作品创作时代性强

19世纪下半叶,整个世界的社会和经济经历着重大变革,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广泛的社会分层所造成的不合理的工厂条件。在这一环境的刺激下,欧洲兴起了完全不同于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题材——现实主义歌剧,这种类型的歌剧与当时社会的真实性更加一致,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呈现了贫穷、工业上的剥削与犯罪,尤其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萨拉萨蒂的《卡门主题幻想曲》正是根据比才著名的现实主义歌剧《卡门》改编而成,作品中采用了歌剧《卡门》中的几大经典段落,同时被赋予了众多精深而炫技性的小提琴难度技巧,使整首作品呈现出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该作品共分为序幕以及后四个部分,序幕则源自歌剧中的阿拉贡舞曲,配以高难度小提琴技巧,使整首作品旋律绚丽多彩。音乐作品描述了一位名叫卡门的热情坦率、追求自由的吉普赛女郎,以及发生于她身上的爱情悲剧,作品暴力血腥的结局凸显了现实主义特性,并在当时的观众中产生了巨大冲击。整部作品音乐旋律诱人,后四部分中的第一幕采用了当时极为流行的哈巴涅拉——19世纪在西班牙所属的古巴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歌曲,在音乐风格上受到了拉丁和非洲的影响,拥有强烈感染力的节奏,之后的探戈舞曲便由哈巴涅卡舞曲发展而来。

(二)作品创作灵感性强

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经常喜欢在进行全球性旅行演奏的同时,发表他新创作的小提琴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根据西班牙和匈牙利的民族舞曲或歌曲而进行创作的。萨拉萨蒂于1878年,在一次去匈牙利布达佩斯旅行的途中,偶然聆听到几首吉普赛人的歌曲,这原本只是布达佩斯的咖啡馆和饭店中经常能听到的吉普赛风格的小曲,但却激发出他将这些民间歌曲的旋律素材创作成《吉普赛之歌》的热情。在这首脍炙人口的《吉普赛之歌》中,萨拉萨蒂保持了吉普赛民族的独特风格,全曲洋溢着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传神地描绘出吉普赛这一几个世纪以来都过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生活的民族的精神以及他们所具有的狂放不羁、坚韧顽强的精神。

(三)作品创作民族性强

“民歌直接而具体地体现了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特性,它是音乐中民族因素的基础,也是产生、繁荣专业音乐艺术的自然土壤,伟大的作曲家都是和他的人民一样具有民族性的”。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东欧和北欧民族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音乐家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强烈要求音乐作品中凸显出本民族音乐的特色,在创作上作曲家通常喜欢从民族民间音乐语言中取材,或是采用本国的民族文学作品,如神话等作为题材,这些音乐作品中都集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色彩,描绘出了祖国的历史和人民的生活风俗,以此表达作曲家的爱国情怀。萨拉萨蒂所创作的《吉普赛之歌》,正是高度融合了本民族元素,例如旋律对于民族乐器的模仿、旋律所具有的匈牙利民族舞曲元素、旋律采用的吉普赛特殊节奏型,以及使用的吉普赛装饰音等,极生动地刻画出吉普赛人只能依靠占卜、卖艺等卑贱杂工谋生的悲苦流浪生活。

三、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的演奏技巧

纵观萨拉萨蒂的音乐作品,演奏技巧主要体现在节奏风格鲜明、演奏技术华丽两个方面。

(一)節奏风格鲜明

萨拉萨蒂的每一首小提琴作品节奏鲜明生动,例如《西班牙舞曲》该作品在演奏过程中更是突出了节奏感这一特点,足以调动每一位演奏者和每一位配合演奏者,乃至每一位观众,都随着《西班牙舞曲》的节奏感翩然而动,随着《西班牙舞曲》的节奏感享受艺术所带来的美感。在《吉普赛之歌》中,萨拉萨蒂运用了查尔达什舞曲——吉普赛这一代表性的舞曲。查尔达什(czardas)起源于19世纪的匈牙利沙龙(社交)舞曲,可能取材于一种在酒吧演出的乡村舞蹈,节奏鲜明,呈现快慢两个部分的乐曲结构。在《吉普赛之歌》的第四段Allegro molto vivace,a小调中,萨拉萨蒂选用了舞曲的第二部分——弗里斯来结束整首乐曲。在第三段哀怨的抒情之后,旋律情绪迥然不同,一反之前的哀伤与悲怨之情,好似完全将所有的烦恼抛诸九霄之外,进入了典型的热烈狂放的查尔达什舞蹈中。endprint

(二)演奏技术华丽

萨拉萨蒂作为“19世纪的帕格尼尼”“花腔表演艺术之王”,最擅长演奏炫技性的小提琴作品,他本人所创作的作品也大多以炫技见长。他的演奏技术完美无缺,无拘无束而又华丽流畅;尤其是左手技巧十全十美,令人难以置信;他对音准的把握精准纯正,并对他同时代的演奏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右手运弓细精美细致,完全听不出弓毛摩擦琴弦的声音。卡尔·弗莱什对萨拉萨蒂的演奏技巧作出如下评价:“他的双手有着准确无误的技巧,从而使他成为全能型的小提琴家,他的左手手指尖非常流畅自如。”萨拉萨蒂一生所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正是以绚丽夺目的演奏技巧,跌宕起伏的旋律闻名于世,十分考验每一位演奏者的演奏水平。萨拉萨蒂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小提琴演奏水平,拓宽了小提琴演奏技术,他通过将高度发展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融合具有异域风情的西班牙民族风格的旋律、节奏等,创作出一批风靡至今的小提琴演奏曲目。

四、结语

民族与世界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吉普赛音乐代言人”的萨拉萨蒂热爱自己的祖国,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小提琴事业,留给我们大量的优秀作品。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潮流等综合因素,造就了这些作品与众不同的风格。正因为萨拉萨蒂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民族元素,才使得他的作品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小提琴演奏者。他的创作不仅弘扬了民族的音乐,也将推动了西班牙的音乐艺术的发展,这位独一无二的小提琴大师为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uer,Leopold.Violin Master Work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New York:Carl Fischer,1925.

[2]Chapin,Victor.The Violin and Its Master.New York: J.B.Lippincott,1969.

[3][英]玛格丽特·坎贝尔.不朽的小提琴家[M].张世祥,陈珂瑾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韩梅,谢红,段志敏.试论中国现代小提琴作品的风格以及演奏特征[J].大舞台,2010,(06):113-114.

[5]楊宝智.谈林耀基教学中小提琴作品的艺术表达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01):66-71.

[6]沈琤.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论中国小提琴作品演奏的民族风格[J].艺术百家,2010,(06):182-185.

[7]田果.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中民旅性因素探析[J].乐府新声,2007,(01):183-1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