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上的左权民歌
2018-01-11马婷
马婷
摘要: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一个地域都有自身的音乐特征,然后围绕这一特征,产生一系列别具特色又个性鲜明的音乐作品。左权民歌便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的重要财富,对于左权民歌的研究与探索,就是发掘我国民间音乐艺术的过程。用键盘来传播左权民歌,是在挖掘左权民歌艺术内涵的同时,在把握其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发掘其文化的多元特征。因此,无论在艺术内容的深化上,还是在审美特征的把握和多元性的挖掘上,这种钢琴改编小品都具有较为重要的艺术意义。
关键词:左权民歌 钢琴改编 《小看花》 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013-03
我国对于民间音乐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重视,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宝库,从中我们能够吸收到到大量艺术方面、美学方面以及历史方面的重要养料。左权民歌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民歌音乐,它独树一帜,自成脉络,曲调清丽而优美、风格委婉而温柔,意境新颖,诗味浓郁。左权民歌在宋元时期,已经被广泛传唱,家家弦诵,其种类自成体系,“大腔”“小调”“杂曲”三大类别交相辉映。在新时期,对于左权民歌这类民间艺术形式的研究,亦需要符合新时期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用键盘来传播左权民歌的形式,将钢琴改编小品《小看花》作为例证,试为左权民歌的传播提供一种新的艺术思考。
一、钢琴改编的艺术意义
用键盘来进行民歌的改编和传播,是一种中西合璧、古今杂糅的艺术思路。这在我国也早有先例,诸如对于《白毛女》等民歌作品,进行新时期的艺术改编,将西洋乐器与我国传统乐器相结合,通过钢琴等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将这种来自民间的艺术美感推向国际舞台。山西民歌作为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歌种之一,其悠远的历史、多变的音乐形态早在建国伊始就成为不少作曲家创作的源泉。比如黎英海先生的《开花调》《绣荷包》、汪立三先生改编的《兰花花》、陈培勋先生改编的《旱天雷》、周光仁先生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
著名的左权民歌发祥地就在笔者生长、工作的晋中市,近些年来更多的左权民歌被改编成为合唱作品,登上了很多大型的舞台被更多的朋友熟知,但其钢琴改编作品笔者只搜集到姚恒璐先生运用左权民歌改编的《钢琴创意曲5首》。这样看来,对于左权民歌在键盘音乐中的发展还是有更大空间的。钢琴改编左权民歌,能够将左权民歌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在艺术上为其开发出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钢琴具有其独特的音色和音乐质感,由成千上万金属器件共同协作,演奏出的艺术效果是十分具有震撼力的。将左权民歌的民间特色与钢琴独特的艺术魅力相结合,不仅能够将两种艺术形式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并且能够为左权民歌的艺术探索找到一条崭新的出路,用更加新颖的形式,更加灵活的演绎方式,为传统的民间艺术打开崭新的艺术篇章。
二、《小看花》钢琴改编小品之陈述
《小看花》是左权传统民歌,原曲讲述一个小姑娘看花途中遇到算命先生,卦象自己何时婚恋的一系列陈述。笔者运用其主要旋律动机改编了同名钢琴小品,于2017年10月完成定稿,作品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式,由引子—主题—变奏—连接段—主题构成,类似一个再现单三的结构。独奏大约3分钟左右,难度相当于《车尔尼299》的程度。作曲手法主要模仿了王建中先生1972年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浏阳河》。《小看花》原歌曲为徵调(七声清乐),钢琴改编作品依然为徵调,用了E徵调式,和声以a宫调式来编配,连接部分稍微转调。曲式结构如下表:
作品的引子部分由一组传统民族特色的高叠和弦来明确主题调性(见谱例1)、高叠和弦中包含二度、三度、四度、五度音程关系,听觉极具五声性。主题部分运用了三声部复对位手法,主要旋律动机在高声部(见谱例2)與中声部(见谱例3)游移;变奏部分依然运用复对位手法进行改编,主要旋律在中声部陈述;高声部运用快速跑动的六连音烘托其旋律性(见谱例4);连接部分运用变奏部分高声部的织体动机在远关系调性转换,给全曲主题再现带来了新的动力;结尾依然是高叠和弦(见谱例5),首尾呼应,全曲终。
笔者对左权民歌《小看花》的初次钢琴改编尝试代表着顺应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一种不可逆的,必然的趋势,即我们所说的“大音乐”的概念。“大音乐”概念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为前提,以音乐艺术的共同发展为目的,以音乐艺术的创新为手段。钢琴改编左权民歌,即是这种趋势的必然要求与艺术产物。
三、钢琴改编的美学升华
民间音乐的审美特质,由哺育民间音乐生长的土壤所决定,受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影响,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和较为明显的倾向性。一种民间艺术,所拥有的美学特质的较为单一、固定,但深厚、丰富,这符合美学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用钢琴改编左权民歌,是对其自身美学内容的一种升华。它打破了相对单一、固定的美学范式,将两种美学思维相互碰撞,这种碰撞不仅仅是艺术之间的融合,更是艺术背后,所代表的是文化土壤之间的碰撞。通过这种文化交融,使美学发展的土壤相互灌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使双方都拥有更加深厚而又宽广的审美价值。因此钢琴改编左权民歌,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创造,更是审美上的升华,通过这样一种艺术改编形式,我们收获的是远比艺术更高的东西,我们的艺术感受会更加深邃,审美品味会更加丰富,民间艺术的发展也会更加趋向国际化、现代化,我们的审美意趣也将更加丰富和具有活力。
四、钢琴改编对艺术多元性的挖掘
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探索往往如同诗中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越是高层次的学者,越精于钻研艺术的一个面,从这一个剖面直插下去,将深层次的内容挖掘出来。这虽然符合艺术规律,但这种研究往往容易以偏概全,例如对于左权民歌的研究,民族性和音乐性往往成为了这一研究的主体,而其他的艺术剖面,却隐在暗处。钢琴改编左权民歌这一艺术形式,让我们能够发现它其他剖面上的光环,跳出惯性思维和艺术定式,用改编来打破思维惯例,将更多的艺术内容展现出来。我们能够发现左权民歌更多美好且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对其进行更加彻底、深入的艺术挖掘,我们更能够发现民间音乐艺术的多元化美感,从更加多元地角度对其进行阐释,这样的阐释无疑更新颖、更全面,也更专业。
五、结语
纵览全文,让左权民歌在黑白键盘上飞扬,是在挖掘左权民歌艺术内涵的同时,在把握其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发掘其文化的多元特征。因此,无论在艺术内容的深化上,还是在审美特征的把握和多元性的挖掘上,这种钢琴改编小品都具有较为重要的艺术意义。左权民歌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的重要财富,对于左权民歌的研究与探索,就是发掘我国民间音乐艺术的过程,从这一角度说,笔者对其作品的改编及本文的研究也是在为我国艺术发展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并为之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薛旭红.左权民歌“开花调”的艺术特色分析——以两首作品为例[J].黄河之声,2016,(03).
[2]郝志宇.左权民歌的音乐形态与艺术特色探究[J].黄河之声,2015,(15).
[3]应秀文.青海玉树藏族民歌音乐特点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韩敏虎.论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2009,(04).
[5]秦龙灿.论左权民歌“开花调”演唱特征及其艺术审美[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5年.
[6]罗苗.20世纪中后期我国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特色及风格演进[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高红姣.值得关注的现象从民族化到省略——据山西民歌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为例[J].音乐创作,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