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需求与学习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2018-01-11庞捷敏

中国轻工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

庞捷敏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 318000)

基于学生需求与学习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庞捷敏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 318000)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围绕两条主线:第一,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二,遵循学习规律,优化教师教学过程。在改革实施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课程需求调查,重点了解学生在学习兴趣、上课形式、课堂氛围、学习内容的实际需要。基于调查结果,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最大限度地回应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总结出“创造和丰富学生个体感受、将课堂学习与审美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领域结合”是产生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

学生需求;学习规律;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得到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从而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高职学生正处在自我同一性逐渐形成的阶段,进入大学后,遇到的生活、学习、交往、感情等方面的困惑促使学生想在课堂上得到教师解惑。来自现实的需要使心理健康课日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首先,要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功用,前提是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研究表明,学习者对课程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如果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需求相距甚远,学生会产生失望情绪,上课难以集中精神,课堂回应不足,也可能会出现对任课老师的消极反应,最终阻碍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课程需求调查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选择合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依据。

其次,课堂学习也包含着情感的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内外形成的情感联结会影响老师的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

第三,课堂教学蕴含情感交流和心灵的碰触,要实现好的教学效果,还必须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对规律的采纳要结合共性和个性。共性即指普遍适合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个性是要善于发现授课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两相结合,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

基于以上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学生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遵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来优化教师教学形态,最大限度地回应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

1.了解学生,因需施教

(1)开展课程需求调查

选取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整群抽样抽取学生样本,采取自愿、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得到有效问卷74份。问卷主要考察了授课学生在学习兴趣、上课形式、课堂氛围、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2)调查结果及分析

经SPSS19.0分析后,得到了以下结果。

表1 学生对心理学或心理健康方面的兴趣程度

如表1所示,关于学习兴趣,“比较感兴趣”和“很有兴趣”的学生有56.8%,“不感兴趣”的只有5.4%,说明学生本身有较高的学习期待。如果老师能激发利用学习乐趣,有近95%的学生会喜欢上心理健康课的。

表2 心理健康课学生喜欢的上课形式

上课形式对于教师而言,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方式。如表2所示,从调研结果中可见,学生倾向于被动、轻松地学习,不乐意在上课中过多“抛头露面”。但是也不情愿只是完全听老师讲,希望在上课中老师与自己多多交流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擅于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上课。

表3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氛围

如表3所示,从课堂氛围的调研结果来看,喜欢安静和活泼的数量不相上下。因为是多选题,也有同学两者都选。说明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不一定是一以贯之的,即在一次心理健康课中,学生期望的课堂氛围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变化和调节形式,这样有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学习效率的稳固。

表4 学生希望学习的课程内容

如表4所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相对分散,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心理”比例较高,说明学生对心理健康课也蕴含着专业眼光,希望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所用。

2.遵循规律,建构课堂

在清楚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需求和情感期待后,教师力求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1)科学性

为了体现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教师借鉴众多教学论和学习论观点,并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以下方法。

控制教师讲授的时间,每次不超过15-20分钟,中间穿插学生回答、练习或活动。[1]课堂适当“留白”,心理健康课不等于心理活动课。学生需要活泼有趣,但也可以安静理性。[2]不同教学形态的交互呈现。讲授、游戏、视频、作业、测试在一次课中分时间段进行,且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条理性。[3]单纯博眼球但无意义的素材需要舍弃。

(2)合理性

将教材“为生所需”,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兴趣点选择教材章节施教,不追求面面俱到。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背景结合,满足学生职业心理的需要。

(3)有效性

结合社会时事、新闻引入或讲解知识点,学生乐于倾听、思考、交流。点面结合。利用课堂教学的“面”,进行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借助心理咨询的“点”化解学生的个别困扰。课上与线上有机结合。尝试开发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利用现代教学辅助app(学习通)、在线网站、拍照视频等功能在课堂中与学生展开多层面的互动。

三、教学改革中的成效

在教学改革实施中,教师发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尊重并适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教师从备课到上课,都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第一,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健康需要和学习兴趣为主要依据。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缩减了教材中“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危机”、“健康行为养成”的章节,把“情绪及其管理”、“自我意识及其提升”、“人际交往”的内容扩充并深入。学生反映这种编排很有意义,把有限的教学时间花在更为需要的方面。

第二,教师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90分钟精心组织教学环节,注重通过变化教学节奏实现持续性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考虑自己如何教,更多时间会转变到学生的身份,看看是否能使得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思考,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效果。

2.创造和丰富学生个体感受

由于过去学习经历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并不适应思辨和深刻的学习,相反,他们喜爱直观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感受认识世界,产生学习。活动、案例、视频、故事、游戏、音乐都是比较好的触发学生感受的方式(见表5)。

表5 不同体裁形式举例

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是身心一体的,其学习通道比单纯听讲更为丰富。有时尽管教师组织的活动并不能使得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但若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观摩的过程中保持关注度,也是活动具有成效的标志。活动的时间需要掌控,过短学生意犹未尽,过长会让学生失去兴致。

案例: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讲授的方式呈现,辅助以图片和文字补充。案例的选择需贴近学生,让其感觉真实和有参考价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也能投射到自己身上,启发思考,联系实际。

视频:观看视频是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不过视频内容需精心选择,不宜陈旧、过长。教师在播放视频时可根据教学需要分段进行,或自主对视频进行剪辑。在观看之后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可增强视频播放的效果,加深学习记忆。

故事:故事与案例的不同在于其不一定真实,但具有文学或戏剧效果。故事善于激发情感,富有想象空间。学生对有情感的事件会深刻,促进对意义的思考。

游戏:医学家索尔尚伯格说:“触觉比语言和情感交流要强烈十倍。”[4]游戏会增加学生间的相互接触,善于烘托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学生积极性较高。有的游戏看似简单,若能合理使用,总结提升,效果比教师说教或讲授更好。

音乐: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欣赏过程本身就可以提升个体的感受能力、鉴赏水平,同时起到放松和身心愉悦的效果。它往往能产生在逻辑思考和意识学习中无法产生的顿悟和情感激发的作用。

3.将课堂学习与审美结合,体现课程美学

管理学大师马奇说过:“教育的主旨是为人类提供优美、意义、精致和典雅。”[5]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难以体会教育之美。如果教师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和想法本身具有美感,学习成了种审美的体验,无疑学生会有更热烈的学习激情。那么,课程如何才能具有美学元素呢?在教学实践和交流反思中,教师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使学生领略学习之美。

(1)教师形象美

当然,教师的形象美不是专指教师外貌。包括教师注意衣着整洁得体,有较好的生活品味和人文素养,宜人的说话声音和方式,课堂内外喜欢和学生交流等等,都能博得学生好感,体现优雅、和善的教师形象。

(2)教学媒介美

比如,教师的教学课件不能满足于内容需要,其设计、色彩、布局、篇幅都可精心设计,令人赏心悦目。上课时使用扩音器或麦克风注意距离和角度,尽量避免噪音,声音大小适中。教室的投影效果能满足观看需要,字体和分辨率恰到好处。

(3)课程语言美

教师的教学语言包含:明了易懂、逻辑清晰、避免啰嗦,使用必要的重复等特点。其次与教师个人风格结合,可以风趣幽默,可以抑扬顿挫,可以娓娓道来,彰显教师个人魅力。

(4)创造美学时刻

90分钟的课堂很难全程吸引学生注意力,保持高效专注的学习。在每次学习中能创造或激发学习高潮,学生会印象深刻。

4.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领域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是高职教育职教性的体现。从心理学或心理健康的视角,融合授课学生各自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围绕职业岗位、职业环境、职业理念,体现心理健康课服务学生职业发展的应有价值。

例如,教师近一年的授课,其学生主要来自我校建工学院和医药学院。在建工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王澍与宁波博物馆认识”(心理健康概述)、“高晓江专业选择”(自我认知与探索)、“台州市图书馆雕像识别”(自我意识)等建筑类知识,挖掘专业中的人文价值和心理健康意义。在药学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情志病、黄帝内经、身心医学”,辅助学习情绪的本质、抑郁症的生理机制、情绪管理的意义等知识点,利用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既能够拓宽专业知识储备,也有助于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运用。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对学生成长发展十分必要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习规律,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从而使学生真正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1]Middendorf J.&Kalish A.The “Change-up”in Lectures[M].NTLF Featured Article,1996,5(2).

[2]林高明.静以思,静以修—让教育葆有安静的品性[J].教师博览,2012(9).

[3]Willingham.D.T.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M].赵萌,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

[4]叶朗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詹姆斯·马奇.马奇论管理[M].丁丹,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Students’Needs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PANG Jiemin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aizhou 318000,China)

There are two main issues in reform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ental health.Firstly,we fully considered and tried to meet the students’needs.Secondly,we optimized the teaching procedure so as to pay attention to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During the reform,a survey was conducted about the students’interests,favorite learning forms,contents and classroom atmosphere.Students’needs reflected in the survey were given great attention,an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became the focus in teaching design.Three key factor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which may lead to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creating and enriching the students’ personalexperiences,combining classroom education with appreciation,and integ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learning.

students’ needs;learning characteristics;teaching reform

G642.0

庞捷敏(1983—),女,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

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kg201582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7年课题(GZYYB2017052)。

张华凡)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