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馈管理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中的效果分析

2018-01-11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6期
关键词:低血糖专科依从性

5101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急性并发症,是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严重低血糖可造成患者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甚至诱发心脑疾患,危害生命。前馈控制在管理学中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控制,它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来实现控制目的,是一种“事前控制”,能避免预期出现的问题,无须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1]。本研究针对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前馈管理,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并发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②合并严重全身性感染、免疫系统功能不全;③合并严重心脑疾患。低血糖诊断标准依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低血糖工作组报告依据[1]。其中观察组80例,男37例,女43例;平均年龄(61.38±2.56)岁。对照组82例,男39例,女43例;平均年龄(60.30±3.2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方法:观察组采取前馈管理方法,具体如下:①建立低血糖前馈管理小组:由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牵头,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组长(大科护长)主持,2名内分泌科医生、3名专科护长、4名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成员组成的2型糖尿病低血糖管理小组。②出院前,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告知风险因素、血糖监测频率(5点血糖)、用药指导低血糖识别、处理、饮食及运动指导及相关健康宣教。③每周通过电话或通讯平台进行跟踪随访,进行信息搜集、问题指导、规范用药、低血糖风险评估、依从性评估。④对搜集问题进行整理,交给前馈管理小组分析(必须经过内分泌医生及2名专科护士共同讨论),再进一步对患者进行指导。

对照组管理方法:①出院前,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告知风险因素、血糖监测频率(5点血糖)、用药指导,低血糖识别、处理、饮食和运动指导及相关健康宣教。②每月定期门诊复诊或社区复查评估,专科护士每月进行随访、进行信息搜集、问题指导、规范用药、低血糖风险评估、依从性评估。

指标监测:3个月后对两组入组病例搜集一般资料及临床相关指标:①性别、年龄、病程、腹围、体重指数、文化程度、生活习惯;②血肌酐(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③低血糖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在病程、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婚姻状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个月后两组监测指标比较:随访3个月后,两组监测指标显示,FPG、2hPG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治疗3个月后监测指标比较(x±s)

两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例数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发生低血糖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例数比较(例)

讨 论

前馈管理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作用:中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的专家共识是[2]对因治疗而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考虑传统的和对抗低血糖的防卫机制减弱的危险因素。传统的危险因素包括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过量、给药时间不当或剂型错误;饮食减少或延迟(如未正常进食,隔夜禁食等);内源性葡萄糖生成下降(如大量饮酒);胰岛素敏感性增高(如减重后、运动量增加后、血糖控制改善以及夜间);胰岛素清除能力降低(如肾功能不全)。对抗低血糖的防卫机制减弱的危险因素包括内源性胰岛素缺乏;严重低血糖发作及(或)不能察觉低血糖发作的病史,近来发生过低血糖,运动或睡眠后;降糖治疗过于激进(HbA1c过低、设定的血糖控制目标较低或血糖下降过快);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3-5]。

前馈控制又被称为“预先控制”,是控制理论的一部分,它面向未来,在某项工作开始之前根据评估提前做出干预,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6-8]。本研究中针对2型糖尿病低血糖的高风险因素进行积极、主动的控制,对危险因素进行关键点控制,对于风险发生的潜在性进行“事前控制”,能避免预期出现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前馈控制方法进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进行个体化管理方案,组建的专业团队对个体高风险因素做出评估,明确高风险控制点,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对患者跟踪随访,有重点地评估风险因素,有利于更准确地掌握患者的潜在低血糖风险,制定针对性方案,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前馈管理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有研究显示,感知到的严重性是指人们对疾病的主观评价,个体感知到的严重程度高,能促进健康行为发生。人们健康行为的采纳与保持往往与对疾病后果严重性的知觉有关[9]。前馈控制定时的评估与提醒,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低血糖风险的认识。在执行治疗方案中,专业团队的定期评估及随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提高健康知识,还有助于提升低血糖风险患者行为的依从性,做到知、信、行一体化,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张小萍.前馈控制在输液查对流程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1,24(9):6148.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72.

[3]Cryer PE,Axelrod L,Grossman AB.Eval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dulthypoglycemicdisorders: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9,94:709-728.

[4]Amiel SA,Dixon T,Mann R.Hypo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 Med,2008,25:245-254.

[5]张静.2型糖尿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

[6]郑一宁,单秀莲,付凤齐,等.前馈控制与护理安全盲点关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2):33-36.

[7]刘金莲,张洪君,张晓静.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90-1194.

[8]肖春莲,方梅,吴继红.前馈控制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36-37.

[9]周冬梅,钱晓路,陆敏敏.压疮患者居家照顾者照顾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8-381.

[10]程捷,万斌,李雯霞,等.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54-1657.

猜你喜欢

低血糖专科依从性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