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因素及母婴结局的回顾性分析
2018-01-11魏革英张杨
魏革英 张杨
(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以剖宫产者为对象,若其术后接受再次妊娠,不仅分娩难度大,而且风险性也相对偏高,因此大多医师及产妇都会将剖宫产视作其再次妊娠阶段的首选措施,仍有部分产妇强调展开阴道试产,且有成功案例存在。对此,为了解其阴道分娩时能够成功的具体因素,同时探讨其母婴结局,本次选取80例再次分娩而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进入本院妇产科的剖宫产病例,旨在进一步优化其再次分娩技术,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同时,实现对其母婴结局充分改善的临床目标。
1.临床信息、研究方法
1.1 临床信息
选取80例再次分娩而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进入本院妇产科的剖宫产病例,均施予阴道试产,并以试产成功与否为依据分组。甲组共43例试产成功且施予阴道分娩,25岁至33岁,均值(28.63±1.23)岁;单胎妊娠。乙组共37例试产失败且施予剖宫产,24岁至31岁,均值(28.57±1.00)岁;同样是单胎妊娠,且其信息无临床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了解两组病例分娩信息及其临床因素,并且统计其妊娠结局,具体统计对象有:(1)宫颈组织成熟度;(2)妊娠间隔时长;(3)胎头位;(4)孕周;(5)胎儿腹围;(6)是否存在胎膜早破;(7)宫高;(8)窒息患儿数;(9)子宫破裂病例数;(10)产后失血量。
1.3 数据分析
统计两组病例临床因素及其妊娠结局,将其录入至Excel表,统一以SPSS 22.0型软件分析,且分别用(n/%)、(±s)表示,如果差异有临床显著性,(P<0.05)。
2.结果
2.1 所选病例阴道分娩临床因素
所选病例阴道分娩能够成功的临床因素涉及:宫颈组织成熟度因素、妊娠间隔时长因素、胎头位因素、孕周因素、胎儿腹围因素、胎膜早破因素以及宫高因素,(P<0.05),如表1。
表1 所选病例阴道分娩临床因素(n)
2.2 所选病例母婴结局
甲组43例中无子宫破裂病例,7例(16.28%)新生儿窒息;乙组37例中,4例(10.81%)子宫破裂病例,1例(2.70%)新生儿窒息,(P<0.05)。此外,甲组病例失血量相对优于乙组,(P<0.05),见表2。
表2 所选病例母婴结局(±s)
组别 失血量产后2h失血量(ml) 产后1d失血量(ml)甲组(n=43例) 300.56±55.76 417.66±140.38乙组(n=37例) 527.16±52.33 680.46±110.72
3.讨论
二胎政策大幅度开放后,越来越多家庭将注意力集中于“二胎”方面,且选择再次妊娠的家庭也逐渐增多,对于再次妊娠对象中较为特殊的群体,首次剖宫产者再次妊娠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较高[1]。临床普遍强调,剖宫产病例再次妊娠时,选择阴道分娩存在风险性大的问题,其中以新生儿窒息风险、子宫破裂风险最为突出,而随着国内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剖宫产病例再次妊娠时施予阴道分娩具有可行性[2]。
本次分别统计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发现剖宫产病例阴道分娩能够成功的临床因素涉及:宫颈组织成熟度因素、妊娠间隔时长因素、胎头位因素、孕周因素、胎儿腹围因素、胎膜早破因素以及宫高因素,(P<0.05),提示产妇若属枕前位、宫颈组织成熟度高、妊娠间隔时长介于3年~5年、孕周介于36周~38周、胎儿腹围介于31.0mm~34.0mm、宫高介于32.0cm~34.0cm,同时有胎膜早破现象存在时,其阴道分娩的条件更加成熟,同时成功率也会升高。这是因为孕周介于36周~38周时、胎儿腹围介于31.0mm~34.0mm时,胎儿体重相对偏低,可防止巨大儿出现,且处于枕前位状态,机体疼痛感会相对缓解,避免其宫颈组织出现水肿问题,同时防止机体子宫下段发生压迫征象,施予阴道分娩时,不仅其成功概率会显著升高,同时对于子宫破裂也可起到规避作用[3]。本次分别统计两组病例母婴结局,发现甲组新生儿存在窒息现象的风险比乙组高,(P<0.05),子宫破裂问题的发生风险则相对偏低,(P<0.05),同时甲组产后失血量也稍低于乙组,(P<0.05),且两组内均无母婴死亡问题出现,提示剖宫产病例再次妊娠阶段施予阴道分娩具有相对安全性。
综上所述,当剖宫产病例再次妊娠时,通过展开阴道分娩专业评估工作,在判断其是否有剖宫产临床指征出现的基础上,了解其阴道分娩临床因素,并酌情施予阴道试产,以确保母婴结局的进一步改善。
[1]李奎,吴优,刘菲,等.47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20(2):120-124.
[2]杨方,何曦,姚雪,等.Bishop评分和超声测量在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适宜分娩方式选择的预测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6):94-99.
[3]马淑琴,郭媛,强焕珍,等.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0):1176-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