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和分娩结局的分析

2018-01-11郑桂珍

医药前沿 2018年2期
关键词:位组后位异常情况

郑桂珍

(重庆市南岸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重庆 400000)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度或90度,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仅有5%~l0%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持续性枕后位[1]。持续性枕后位非常容易导致难产,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健康。在对胎儿的持续监护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及时纠正胎位,加强宫缩,能够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2]。其特点为活跃期早期延长,胎头下降阻滞或延缓,第二产程延长,产妇提前出现往下屏气,并有排尿困难等。本文就此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做回顾性分析,探讨产程进情况、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0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枕后产妇(即:枕后位组);100例枕前产妇(即:枕前位组)。

枕后位组——患者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50±5.20)岁;怀孕(39.21±1.12)周。

枕前位组——患者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5.60±4.80)岁;怀孕(39.71±1.02)周。

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胎心监护正常,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两组产妇各项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分析比较两组分娩结局,包括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等情况,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异常情况。持续性枕后位最终能生的采用侧切方式进行。

1.3 观察指标

1.3.1 持续性枕后诊断:正是临产后,经过充分试产,当分娩以任何方式结束时,不论抬头在骨盆的哪一个平面上,只要其枕部位在母体骨盆后方,即称为持续性枕后位。

1.3.2 产程异常判断:潜伏期大于等于6小时即为潜伏期长,活跃期大于等于8小时即为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宫口扩张每小时小于1厘米即为宫口扩张延缓,若第二产程时间增加,活跃期晚期以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小于每小时1厘米即为胎头下降缓慢。若胎头下降小于1小时即为下降停滞。

1.3.3 产后出血判断:当胎儿分娩之后一天内失血量大于500毫升,即为产后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分娩情况、产程异常情况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测;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的产程时间,并用t进行检验;在用SPSS 22.0软件核对后,当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分娩情况比较

枕后位组:剖宫产87例,自然分娩10例,产钳助产3例;缩宫素静滴25例,软产道裂伤9例;产后出血3例。

枕前位组:剖宫产15例,自然分娩80例,产钳助产5例;缩宫素静滴19例,软产道裂伤2例;产后出血1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枕后位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长于枕前位组(P<0.05)。详情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h)

2.3 两组产程异常情况比较

枕后位组异常情况尤其是宫口扩张延缓,宫口扩张阻滞,胎头下降延缓等方面均多于枕前位组(P<0.05)。详情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产程异常情况比较(例)

3.讨论

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难产中最常见的一种胎方位,以初产妇居多,发病率至今未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国内外报道不尽相同[3]。产程中正确处理枕后位,能够提高产科质量。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难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最为常见。常规来说,多数产妇枕后位可自行转向枕前位最后经阴道顺产,仅有一小部分产妇为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率高,剖功率可达90%以上[4]。产程中由于继发宫缩乏力,产程缓慢需增加促产素协调,易导致产后出血。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对母婴的影响极大,影响分娩机转的原因大多是产力产道和胎儿。

对于持续性枕后位的诊断鉴于枕后位产程特点,手术产率高应该尽早应对处理。可以通过改变体位让产妇向胎腹的方向侧卧,由胎头枕部转向前方。活跃期产妇不自觉屏气用力,必要时需对产妇进行引导检查[5]。第一产程的分娩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大多数是剖宫产终止妊娠,如果持续性枕后位患者最终能够生产还是采用侧切。

持续性枕后位时胎儿容易受到压迫,导致新生儿窒息率增加,且容易引起产妇继发性宫缩,产程延长,手术产率增加,继而导致出血等并发症增加。通过人工破膜以及药物联合等干预措施,及时发现有助于改善产妇及新生儿预后。

[1]申慧霞.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选择[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9):92-93.

[2]苏翠苹.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征及分娩方式选择[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6):734-736.

[3]高坤炀,刘荆银,蒋睿.两种体位矫正持续性枕后位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及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8):69-71.

[4]郭清清,庄明燕.持续性枕后位产妇产程特征与胎儿体重、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343-345.

[5]朱虹.60例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9):628-630.

猜你喜欢

位组后位异常情况
论后位继承制度的适用价值与立法构建*
基于仿真计算的城市燃气管网异常情况分析
不同维生素D水平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研究
纤维蛋白原与血清前白蛋白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俯卧位与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胆红素水平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后位子宫会影响怀孕吗
几种常见的线损异常情况及对策分析
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仪常见异常情况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