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018-01-11林贤坤
林贤坤
摘要:体育课程凭借其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体育教学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获得体育知识的职能,也同时承担着提高和重视小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职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内涵、重要性,更针对性的提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希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素质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熟知和认可。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任务相对轻松,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起步阶段。在体育教学中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课程,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一)好奇心和观察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这有利于体育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活动比较具体,一般通过对体育道具的运用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这也正好符合小学阶段学生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特点[1]。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体育技能和动作要领的学习。教师在分解动作时要讲解到位,向学生明白每一个动作之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动作示范要到位,并保持相对的时间,以便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加深理解。体育教学中一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调动注意资源对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进行观察,进而模仿和学习。所有学习的都是模仿,然后进行自我整合,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因此,引发好奇心和观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
(二)质疑精神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摆脱传统一味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当前,多数的课程设置还是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能力,体育课程作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应该尝试打破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教师应该在体育互动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勇于提出疑问,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某种意义上来说,质疑精神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只有在对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冲突,导致认知矛盾,这时就产生了疑问。这时若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是非常可贵的,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该肯定学生这种勇敢的质疑行为,这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会更有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开阔视野,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提出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
二、体育教学对培养创造性思維的重要性
小学处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学习基础知识,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进时期。有教育学家指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阶段呈现这样的发展趋势:小学三年级之前创造性思维持续增长,四年级后开始下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实践性比较强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育教学并不是仅仅带领学生玩耍,是在游戏的形式下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2]。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安排好体育教学活动,通过游戏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呈现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综合而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对策
(一)发挥体育教学优势,开发左右脑
体育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完成预定的体育动作。一切高级思维的发展都有其生理基础。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其重要的生理学基础-大脑。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技术动作进行观察、注意、记忆、想象都靠右脑进行认知的。这为我们进行体育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左右脑交叉控制人体对侧的运动,基于这一科学知识,体育教学中,可以进行左手训练帮助开发右脑,进行右手训练可以帮助开发左脑。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单手交替运球,每组动作持续一段时间,再换对侧。可以帮助更好的开发大脑潜能,进而锻炼创造力思维的生理基础。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发挥体育教学锻炼身体的这一优势,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奠定生理基础。
(二)创造宽松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进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条件。创造力思维的发展在愉快的环境中更容易被激发出来。许多时候,学生所处的环境都过于压抑,导致学生的情绪紧张,思维混沌,更不要说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教学本就是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学生不用呆在封闭的空间内,不用进行肢体的束缚。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感知觉、思维、情感等心理因素都积极的调动起来,获得充分表达的空间。体育课是十分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言语引导,准确简洁的描述体育知识和活动,倡导小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大胆的体育实践,根据学生对不同体育活动的偏好进行不同的教学策略。尽量帮助每一位学生融入体育教学范围,通过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积极、活跃的思维环境。
体育教学的一大魅力在于摆脱身心舒服,尽情释放,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实现。体育教学没有那么大的教学压力,一般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体育教师可以针对本课程内容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便有时候不是那么有建设性,或许和看法错误,教师也应该正确引导 ,不是一味的职责,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鼓励学生进步。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撑[3]。
(三)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游戏化
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游戏式教学,游戏教学的内容符合教学目标,游戏规则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游戏形式丰富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游戏环境中运用规则取得游戏胜利,培养创造性思维。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将传统的体育游戏加以改变,贯穿教学目标,创造出新的形式。小学的体育实践形式简单,可以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运用原型启发等教学思维帮助学生类比具有相似性的体育问题。游戏式教学形式的采用是为了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此外,也能通过游戏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运动原理,在游戏中掌握运动技能知识。游戏的形式既有创新又符合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可以发展学生角色认知能力,提升思维水平和想象力。游戏有规则但没有很大的思维设限,以此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大胆创新,敢于冒险,运用公平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环境中探索环境、研究规则、进行积极互动和团队配合,进而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运用多种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也不仅仅局限在操场上和体育活动室内,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差异化需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程序性的体育动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同学们提供精彩的影响,详细讲解各种分解动作,并作出正规的示范。由于多媒体也是调动多种感官教学的工具,因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在除教室之外的地方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参与,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教师引导和创建的环境中自由发挥,体育教学不必追求标准答案,学生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应该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 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模式,在叫同学们一些基本的动作或者技巧后,让同学们进行自编自导,尽情释放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的创作。这样的教学环境当然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培养。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不仅仅具有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的作用,更应该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锻炼小学生思维的生理基础,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增进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舒适的环境,运用游戏教学法,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为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玲.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研究[J].教师,2016(27):84.
[2]郑善泽.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7(04):243.
[3]王臻鑫.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J].学苑教育,2015(10):71.
(作者单位:泉州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