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数学课程教学探研

2018-01-10蔡晓伟

成才之路 2018年36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数学教学

蔡晓伟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投入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又要做到点到即止,教而不留痕迹。数学教师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明白启发引导胜于讲解灌溉,组织参与优于结论操练,激励赞许高过批评责骂。

关键词:数学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启发引导;组织参与;激励赞许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6-0094-01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决定的,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要正确处理“为”与“不为”的关系,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启发引导胜于讲解灌溉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交通性和独创性,而不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拥有独立思想的学生。为了避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维创造性受到压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知识的探索中,让他们主动观察、实验、讨论,从中归纳、掌握知识,从而获得情感的满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验证的:第一,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第二,前面我们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都用过数格的方法,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求三角形的面积。第三,利用幻灯片出示3个三角形(图略)。第四,先请几位同学说出数的结果,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第五,刚才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如果不用数的方法,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又是讨论又是动手操作,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只有教师大胆开放,善于启发,充分信任学生,学生才会勇于探索,敢于评判,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组织参与优于结论操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教学”,特别是数学的概念教学,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而是先引导学生找出测量大圆桌周长的方法,找出圆周长与其直径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自带圆的直径以及周长,把所得的数据填入表格当中。接着问学生:“从表格中你能获取到什么信息?”绝大部分学生在研究探讨后都能说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最后才进行小结,得出圆周长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结论形成的过程,尊重了学生多样性的思维,培養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体验成功的快感,得到了情感的满足。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的一种学习方法,如游戏活动、情景教学、课外活动等。教师的“有所为”应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展开教学,尽可能把要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并萌发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身边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其中一个环节中,教师请学生试着用圆的知识去解释以下生活情景。情景一:公路上行驶的所有汽车的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车轴为什么都装在车轮的中心?学生很自然地把车轮和刚学的圆的知识联系起来。当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教师适时地拿出自己儿子用玩具积木做的带有正方形轮子的“怪车”演示给他们看,学生在大笑之余,已经加深了对圆的知识的理解。情景二:我们学校计划建一个圆形大花坛,圆规画圆不够大,怎么办?这些教学情景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励赞许高过批评责骂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情绪怎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怎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学生认知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跟所任教的教师很有关系。教师的“有所为”应该是在教学中营造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的口吻来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多用正面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会对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尝试、勇于创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我相信这个问题不用老师教,你们都能把它解答出来,不是吗?有谁愿意试试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要学的××,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的这些问题既为课堂营造了平等愉悦的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教学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总之,教师的“为”与“不为”将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组织参与、激励赞许,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夏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问须适宜[J].教学与管理,2018(05).

[2]周幼荷,张原平.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4).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理论数学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对法语课堂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