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经》之“君子”

2018-01-10张琪

戏剧之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词义诗经君子

张琪

【摘 要】《诗经》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关于《诗经》的研究,学说颇多,意义、音律、修辞、博物等方面均有大家评说。在其中频频看到“君子”一词,凡一百八十三见,涉及篇章六十二篇,学术界曾为其确切词义讨论纷纭。《诗经》中“君子”形象的意蕴也格外丰富。因此,本文将牢牢围绕其中的“君子”一词展开探讨。

【关键词】《诗经》;君子;词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4-0226-02

一、引言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语言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词汇。有新词的产生,就有旧词的消亡,那些能历经千年留存的词汇,必然是与人类息息相关不可割舍的。“君子”一词有史可记远至先秦时代,近至今日仍是口笔不离的常用词。而《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传世之作,可称赞其为诗之先河,字字美玉。一部传世的经典之作中频频出现的一个词,必然有其深厚的意蕴。

二、探析“君子”词义演变

从文字上考证,“君”字起初的写法,上为“尹”,下为“口”。先看“尹”字,“裘锡圭先生承王国维、李孝定之说,指出:甲骨文从又持笔,与聿同字(其后分化为二字),示持笔书写之意,官长必持笔秉薄书,故尹亦为官长之称。《说文》谓:‘丿,握事者也,其失也泛。”因此,裘锡圭解释“尹”字本义为官尹,官长的意思。再看“口”字,《说文解字》云:“口,人之所以言食也。”“口”字的本义即人用来说话、吃饭的器官。而“君”字,《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君”字为会意字,上有“尹”作边旁,表示官尹官长,是有地位身份之人;因为要发号施令,所以同时用“口”作边旁。是以,大致可以推断,“君”起初在于尊贵,并且是指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统治者。

“子”,《说文解字》云:“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字形来看,“子”像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儿之形,而本义也正是幼儿之意。随后,“子”的词义逐渐发展,除了本义之外,在上古多为对男子的尊称。“君子”一词应首先源于“君”字。《礼仪·丧服》曰:“君,至尊也”。“君”原意为有一定地位的统治者,后附一个在古时有着爵位等级、男子尊称等意义丰富的“子”字,词义理所会宽泛些。

远至先秦时期,“君子”一词就出现在文献中:在《尚书》中“君子”仅八见,其中后人多以为伪作的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中,共有四次。除此以外,可信的还有四次,这四次仅在《周书》中有使用。因此,君子一词可能是周人的发明。所指都是在位贵族上位(大夫以上)的统治者。

《春秋经传》,前后涵括了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历史,其中“君子”一词共二百一十九见。义项有三:贵族统治者,有道德修养之人,特指《春秋左传》之笔者。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君子”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书中“君子”凡一百零七见,有三个义项:(大夫以上)贵族统治者,如《论语·泰伯》;道德高尚之人,如《论语·里仁》;具有美德的在位者,《论语·雍也》。

综之,“君子”一词,在西周初期,指称奴隶主“大夫”以上的“在位者”,尤其指首领君主,此时尚以身份地位为“君子”标准。渐至春秋时期,“君子”已演变成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其词义比西周时期变得更宽泛,此时,此词还包括了“士”之上的奴隶主。再至春秋中后期,逐渐兼及品行操守,加入道德准绳。直至战国后期,美德修养逐渐成为词义的主要评判标准,阶层地位因素逐渐消失不见。我国传统文化里,“小人”与之发展相承。同样,“小人”在春秋时期只是单纯指地位低下之人,无关道德。发展到后来,则在道德上与“君子”成为对立面,分为有道德的人和无道德的人。

和“君子”类似的,还有“君”。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这二者的使用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只不过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别使用。这二者在意义上有同有异,这也是因为汉语语言发展时,是由单音节词逐渐向双音节词过渡,在这发展过程中,词义生发,形成了今天的两个词,从而意义有所交叉延伸。在现今的语言表达中,我们也无法把两个词的词义截然分开。

根据《辞海》、《词源》、《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中对君子和君的解释,综之如下:1.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2.有才德出众的人。3.妻称夫或青年男女称男恋人。4.对他人的尊称。5.统治治理;事情主旨纲领;封号;国君夫人或太夫人。(此条几个义项仅为“君”有)

综上可看出,“君子”一词本义强调身份、地位,通常指执政者,之后词义逐渐扩大,由当权者扩及一般贵族官员。在“身份下放”的同时,逐渐加入道德因素,且比重越来越大。直至最后,不再强调身份因素,而是完全以道德为标准,凡是有德才的人,无论贵贱,皆可称之为“君子”。并且进一步做引申,把“君子”作为一种对他人的尊称。比较特殊的是,还可把恋人丈夫称为“君子”。

三、《诗经》中的君子词义

(一)分布情况

“君子”在诗经中共一百八十三见,存于六十二首诗中。具体情况为:《国风》中为《周南·关雎》、《周南· 木》、《邶风·雄雉》、《 风·载驰》、《卫风·淇奥》、《王风·君子于役》等二十首,共五十二见。《小雅》中為《裳裳者华》、《桑扈》、《鸳鸯》、《 弁》、《青蝇》、《采菽》、《隰桑》、《瓠叶》等三十二首,共一百零二见。《大雅》九首二十八见,分别为《旱麓》、《既醉》、《假乐》、《 酌》、《卷阿》、《抑》、《桑柔》、《云汉》、《瞻 》。《颂》一首一见,只存于《鲁颂》的《有 》中。

(二)《诗经》“君子”词义分析

首先,“君子”一词明显是指称人。有分歧的是,所指称的究竟是何人,是怎么样的人,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尚有诗篇中的“君子”词义不易辨析,本文对具体诗篇的“君子”意义不作确切考证,主要以《毛诗序》、《毛诗故训传》、《毛诗正义》、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等为依据,以总体的角度来划分其中“君子”意义的类别。而且,即使有词义不明的诗篇,其“君子”词义也在汇总的义项中。

1.“君子”代指天子及品行高尚的天子。此用法的诗歌约有17首,存在于《雅》中。夏传才先生在《诗经讲座》中说道:“‘雅古时与‘夏二字相通,周王畿一带原是夏人的旧地,周人也自称夏人,其地成为夏地,王畿为政治中心,其言称为正声。所以《毛诗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是就‘雅诗的政治功用而言的。‘小雅比‘大雅的内容宽泛,有贵族生活礼仪用诗,也有一些小贵族的讽刺诗,所以《毛诗序》说‘政有大小……也是就内容来区分‘二雅的。”由此可以看出天子尊称的词义多出现在《雅》中,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小雅》中的《小弁》、《巧言》、《瞻彼洛矣》;《小雅》中的《蓼萧》、《车攻》,《大雅》中的《旱麓》、《既醉》等。前者多为讽谏,后者多为赞颂,“君子”一词大都泛指周王。讽谏如《小雅·小弁》,《毛诗序》云:“刺幽王也”;赞美如《小雅·庭爎》,《毛诗序》云:“美宣王也。因以箴之。”

2.“君子”代指诸侯及品行高尚的诸侯。此类指称的诗篇约有11首,在《风》和《雅》中可看到。《风》多为地方民歌,反映出底层人民的劳作生活以及情感心声。而统治者的作为,直接于人民的生活相关。《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而《小雅》其作者,一方面有上层贵族,另一方面也有层次较低的贵族和底层人民。因此,此阶层的人都是与诸侯联系比较密切的人群,故而常见。比如《 风·君子偕老》、《 风·载驰》、《卫风·淇奥》等。如《卫风·淇奥》,整首诗是来颂扬卫武公之德,而文中的“君子”一词正是指称武公。

3.“君子”指代卿大夫士等贵族及品行高尚的贵族。这类诗歌约有13首,多见于《小雅》和《风》。《小雅》中不仅有天子、诸侯,还有各级贵族。郑笺曰:“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此时“君子”范围已明显的扩大,一般贵族均可说君子。而《国风》是表达下层人们心声的民歌,其与下层贵族联系较为密切。比如《唐风·扬之水》、《小雅·菁菁者莪》、《小雅·节南山》等。其中《小雅》中的《鱼丽》、《鹿鸣》等为宾主宴乐之歌。酒宴佳肴,其乐融融,从往来礼节亦能看出君子作风。《小雅·采薇》、《小雅·出车》中的“君子”为从军的将领或士兵。还有一首比较特别的是《小雅·四月》,其中有一句“君子作歌”,这个“君子”当然还是贵族,但这里是用来自称的。

4.“君子”代指品行高尚的人。此类有8首,多现于《国风》与《小雅》。这种用法的诗歌不再强调地位身份,而是以美德修养来做歌颂或劝诫。比如《魏风·伐檀》、《曹风· 鸠》、《周南·关雎》、《大雅·桑柔》等,后两首中的“君子”也有自称之意。如《小雅·鼓钟》:“乐只君子,其德不回。”此诗通常被认为是讽刺周幽王的,可仅从文义来看,是一首怀念贤人的诗,而文中的“君子”正是指称那些善人君子。

5.“君子”代指女子的恋人或丈夫。此类诗有13首,仅见于《风》。此类义项,已经与原来的天子诸侯意义逐渐拉远,但是也可以寻到其中变化的踪迹。这类诗中有的原本是贵族妻子用来称呼丈夫的,而后来逐渐寻常百姓的女子也用来称呼恋人或者丈夫。《风》既然为地方民歌,自然率真,当然少不了男女情爱。女子把自己的心上人或者丈夫称为“君子”,也可以体现出男子在女子心中的不同份量。比如:《周南· 木》、《王风·君子阳阳》、《秦风·晨风》等。如《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描述了一位女子想念位于外地服役的丈夫,痴痴盼着他归期。

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前三类中,还可以各分两类,分作纯粹的表阶级意义的义项,和已加入道德因素的义项。但是不少诗篇两种义项难以明确分别,所以仅在这里作提示。

四、结语

《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开端,不仅从此奠定了中华文化的走向,其深厚的人文思想也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诗篇不仅涵括了“君子”一词在先秦时期的众多义项,还清晰描绘出了“君子”词义演变的走向:由王权贵族扩及平民百姓,身份地位因素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道德品质的评判。“君子”不再與王权贵族对等,而是以贤良才德为标准。更重要的是,《诗经》中所刻画的“君子”展现了周人对人格理想和审美境界的一种追求,对后代的文人风骨士大夫风范有着引领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季旭 .说文新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2]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吴小如.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4]夏传才.诗经讲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词义诗经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君子无所争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有君子之道四焉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字意与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