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采茶花剧的传承及创新研究

2018-01-10王恒华

戏剧之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王恒华

【摘 要】采茶花剧为传统戏剧,是广西地方戏曲剧种采茶戏的一支,采茶自清代传入便与当地壮族文化融合,形成了富有壮族特色的“采茶花”剧,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分布在广西扶绥县山圩镇、崇左市江州区(原崇左县)等地,剧目主题多是宣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2015年被评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采茶花剧等民俗文化生存空间逐步变小。本文调查广西采茶花剧的现状,探讨其文化价值,旨在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采茶花剧;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4-0033-01

一、采茶花剧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概述。采茶花剧是广西地方戏曲剧种采茶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广西扶绥县山圩镇、渠黎镇、新宁镇、东门镇、柳桥镇、岜盆乡,以及崇左市江州区(原崇左县)等地,现以扶绥县为中心。扶绥壮族采茶剧除在本地活动外,也流传至上思、宁明、横县、南宁等地。采茶戏自清代传入便与当地壮族文化融合,形成了富有壮族特色的“采茶花”剧,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剧目多以宣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为主题,2015年被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文化表现形式的动态过程。广西采茶花剧演出场所较为灵活,室内、晒场、草坪,村头巷尾皆可,有生、旦、丑三个表演行当,表演动作主要由平日的生产生活动作提炼而来,并借鉴吸收了邕剧、粤剧、唱春牛等的表演动作,舞台语言由白话和壮话构成,唱词以七言为主,常用曲牌有《和插曲》《南音》等。伴奏有锣鼓、响板、二胡、扬琴等乐器。道具主要有扇子、手帕、花伞等。传统剧目有《凤玉佩》《犁牛》等,以人情、伦理故事为主。

扶绥壮族采茶花剧流传于壮族及汉族聚居区,其形成、发展过程体现了壮、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一种兼具礼俗之治与文雅之气的艺术形式,现以扶绥县为中心。目前传承人姚文还经常带剧团参加演出。如2017年7月25日,他携新编采茶剧《丰收时节》参加了由区文化厅主办的全区基层院团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9月,参加了第19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群众文化活动等。此外,采茶花剧还被引入南宁市18所中小学及部分高校,使传统戏曲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让学生感受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存续与传承状况。广西采茶花剧曾有过兴盛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采茶花剧团因人才流失、老艺人离世而纷纷解体。采茶花剧原处的文化环境也因为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以及相关民俗信仰活动的减少而受到破坏。目前扶绥县的采茶花剧团只有一家,即山圩镇文化站戏剧团,由采茶花剧传承人姚文领头。采茶花剧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采茶花剧属于采花戏的一种,它偏向于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表达,采茶花剧的道白和唱腔都是用当地的白话和壮语来表达,曲调具有当地山歌的特点。

二、采茶花剧的传承

第一,在普查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搜集整理散落于民间的文献资料,并编撰采茶花剧相关材料,进行静态保护。第二,培训“非遗”保护工作人员,采用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对采茶花剧的表演动作、唱腔曲牌进行记录、保存。第三,保护有重大影响的传承人,编制健在的民间采茶花剧老艺人名录。第四,建立采茶花剧传承基地,设立传承基金,以基金为支撑,扶持各乡镇成立业余剧团,有步骤、定期加强指导和培训。第五,举办采茶花剧相关比赛和展演,加大媒體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传承的意识。第六,在全区内中小学校试行采茶花剧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采茶花剧的传承难题,争取在五年内能够扩大采茶花剧的影响,系统科学地保护传承扶绥壮族采茶花剧。

三、采茶花剧的创新研究

创编一些新的作品和音乐,改良伴奏形式,运用现代舞台多媒体技术传播推广地方戏曲,将整理好的采茶花剧乐曲谱例应用到群众艺术馆、文化站、艺术团体、中小学课堂及高校课堂中,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结语

通过对广西采茶花剧的民族性、传唱性进行深入挖掘,调查广西采茶花剧的现状,探讨其文化价值,实施更多的保护计划,以便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县志编纂委员会.崇左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2]扶绥县文化局.中国戏曲志·广西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

[3]李寿麟,牛田人.客家采茶戏源流考[J].嘉应大学学报,2003(2).

[4]王珊铭.采茶戏及其音乐特点[J].上海戏剧,2008,(8):33-35.

[5]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编委会.中国戏曲志·江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8.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