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军民科技融合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8-01-10李世同高大伟

创新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李世同+高大伟

[摘 要] 近年来,河南省军民融合进程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当前是军民科技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给河南省军民科技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限制。本文将结合十九大军民融合相关内容,对河南省军民融合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军民科技进一步深度融合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关的对策和化解方式。

[关键词] 军民融合;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9-63-3

Abstract: Recently, the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been through a leapfrog development. At present, it is the crucial period for the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o merge from the initial integration to the deep integration, so that it has brought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technology in Henan both chances and restrictions. Combining with the policies made in the 19th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National Congress on civil-milit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Henan, summarize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hen Henan takes a further integration of its civil and military technology.

Key words: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ep integration; innovative development;realistic predicament; countermeasures

1 引言

近年来,河南省军民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河南省军民融合科技产业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结合本省实际,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了一批技术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产品;此外,还与8家军工集团相继签订了总投资额高达650亿元的17项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到“十三五”末,军民结合产业在河南省的总收入将达到五千亿元[1]。其次,河南省军民融合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基于民用的国防科技工业产品结构逐渐转向能够体现国防工业技术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2]。已经被广泛用于抗震救灾前线,反恐、维稳战场中的“无人机”,如今与“军事”结合起来。例如,中航三院新研发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在执行大区域长航时的巡逻侦察监视时可以携带导弹武器,借助其较高的飞行速度,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侦察效率以及作战效率[3]。同样,基于军用的产品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例如,作为我国进行自主研发制造的高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北斗自2012年起,就开始面向亚太大多地区提供服务,不再仅仅涉及以往的军事领域,如今已经广泛惠及交通、农业、车载导航、手机定位服务等诸多领域[4]。再次,河南省军民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给本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年初,郑州市政府获得了军民科技融合产业创新基地的荣誉。目前河南省已经拥有21个基于军民科技融合的产业园区,河南省也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同时与中央的精神一致、又符合河南当地实际、又是企业所憧憬的军民科技融合基地,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5]。

然而,融资问题、技术转移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以及创新军民科技融合平台的问题等成为河南省军民科技融合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要进一步深度融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是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过渡为深度融合、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关键时期[6]。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对河南省军民科技深度融合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建议进行研究。

2 融资问题

河南省具有军民科技融合能力的企业通过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也通过一些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例如,中航光电、利达光电、中船重工725所乐普医疗、中原特钢四支股票成功上市,首发募集资金30多亿元[7]。2017年10月10日,由洛阳市政府和河南投资集团、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河南省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重点投向军民融合产业、优质企业以及洛阳全国军民融合示范区创建和河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等[8]。当前河南省军民科技融合的融资方式已经经历了由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向银行贷款以及市场融资的过渡。然而,由于對政府财政供给的使用、对市场的利用以及投资壁垒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造成了单一的投资主体,资金的有效使用率较低,融资通道不顺畅。融资一旦存在问题,就会影响河南省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因此,要重视军民融合的融资问题,广泛吸取国内外相关经验,形成一套具有河南省当地特色的融资模式,改善因融资瓶颈给军民深度融合带来的阻力。

3 技术转移问题

进一步推进军民技术之间的相互转移,有助于合理地配置军民科技资源,加速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突破旧的管理体系,建立开放的军民一体化新体制;有助于加速高新科技的发展,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迄今为止,河南省的军民技术相互转移并不是很顺利,尤其是民转军技术仍处于相对较被动的状态,也缺少相关的政策引导和平等的竞争机制,对此应当高度重视。对技术转移的限制主要体现在:endprint

3.1 管理体制问题

多年来,军民技术的相互转移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政府没有设立具体的相关部门来负责管理此类工作,阻碍了其在科技、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作用的发挥。在转移形式、途径等具体实践中,技术转移还缺乏实质性指导,导致军民分离的这种体制性障碍,从源头上阻断了二者的联系,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使得科技投入不能得到最大化效益。

3.2 技术创新问题

技术创新意识的薄弱以及创新能力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就整体而言,军工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军工系统仍未建立起企业为主导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3.3 成果转化与市场开发问题

由于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的约束,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彼此分离,科技成果的相互转化受到阻碍,难以形成合力。这主要是因为促进二者转化的中间机构较为匮乏,科技成果的拥有者同资金拥有者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未形成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也不能有效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4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就是对创造智力成果的个人或者机构的利益进行保护,这样可以激励其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从而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加强对军工領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推动军民技术互相交流[9]。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加强了对国防知识产权的申报和管理,但是整体来看保护规模较小,很多科技成果可以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却没能得到及时的保护,还有一些申请过专利保护却缺少对其的维护意识,从而导致过高的维护成本而影响维护年限。在新的科研项目中缺少采用知识产权专利的转移和转化手段,也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10]。

5 创新军民融合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

河南省军民科技深度融合,要解决融资、技术转移和创新科技平台三方面的问题,即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投资壁垒;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创新军民科技融合平台等问题;加强保护军工领域的知识产权。

5.1 融资渠道和主体多元化创新

在河南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军民融合产业对资金形成了更高的依赖性,然而,相对单一的融资模式已经不能支撑产业未来的发展。因此,要改善现有的融资模式,来推动军工企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5.1.1 推动市场融资方式多元化。军工企业不能只依赖于政府财政补给或向银行贷款,通过当前多种融资渠道,对新的融资方式(诸如,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项目融资等)予以采用。对那些保密性、敏感性都较高的军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向国有银行进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对那些保密性、敏感性相对较低的企业,能采用的融资方式就相对灵活,可以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也可以采用股票、基金的发行,通过资本市场来招募资金。

5.1.2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政策引导与监督。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激励或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军民融合产业,给予能生产军品的民间企业一些优惠。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将市场资本引入军工领域将会极大地改善军民深度融合过程中的融资困境。同时,考虑到一些军品保密性和敏感度较高,或涉及国家安全,政府应对此加大监督和审查力度,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

5.1.3 提高对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对军工企业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制定奖惩制度来调动该部门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才能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同时,也要建立相对应的机制对其进行约束,避免资金被随意使用[11]。

5.2 创新军民两用技术管理体制机制

军民两用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可以避免进行重复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实现军用和民用两方面的规模化经济。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首先,要鼓励军工企业、民间企业都对军民两用高新科技进行创新。河南省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或成立专项基金(如刚成立不久的河南省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以加强对创新高新技术的激励。此外,还要鼓励该企业提高其在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降低其生产成本,并加大信息化改造传统武器的鼓励力度,从而适应民品市场、军品市场的竞争[12]。其次,重视两用技术成果在军工产业和民用产业之间的转化。对此,河南省应该增加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收入比重,加速该领域产业的发展。从而降低因军品任务的缩减带给企业的风险,也巩固了国防工业的基础能力[13]。

5.3 创新军民科技融合平台

军民科技融合平台的创新,对推进河南省军民科技深度融合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对军民兼容、宜军亦民的科技平台的创新,要从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河南省军工单位、民用单位以及研究院等具有军品技术制造、创新的机构之间建立并完善军民融合联盟。军民融合联盟采用政府财政补贴的融资方式所形成的没有涉密或特殊规定的科技资源,要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对采用自有资金所形成的那部分科技资源,对其采用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模式对全社会开放,可以对这部分资源的使用统一规定收取其服务费。其次,是要在河南省各军工单位、民用单位、军工研究院、各大高校以及军民融合研究机构之间联合建立军民科技融合云平台。健全军民科技融合云平台,要通过计算机、自动化、云计算等技术,建立一个非营利性的军民科技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网络云平台,面对全社会发布与军民融合相关的科技生产、技术以及人才资源信息,为各个单位、机构、院校等提供全方位的网络信息服务。同时,该云平台的建立,可以促进产学研进一步一体化的建设。

5.4 制定军工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推进军民科技深度融合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保证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受危害的情况下,对知识产权的生成单位和个人进行充分的保护,并对那些解密之后可以用于民间生产的国防专利技术要加速其转化、推动其产业化。同时,要对企业内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奖励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发挥企业内部、外部的积极因素,为军民一体化提供有效的通道,也激励了民间资本快速进入国防科研领域[2]。endprint

参考文献:

[1] W.GX.河南省军民融合工作成绩喜人[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3(8):6.

[2] 王亚玲.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7-62.

[3] 军民融合,助力科技强国[EB/OL].http://www.costind-henan.gov.cn/news/3594.html,2017-11-10.

[4] 軍民融合深度释放科技创新潜能[EB/OL].http://www.costind-henan.gov.cn/news/3640.html,2017-11-10.

[5] 河南郑州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基地挂牌[EB/OL].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613/n3057639/c4766952/content.html,2017-11-15.

[6] 胡永生.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在富国强军统一中让中原更加出彩[OL].大河网,2017-11-02.

[7] 冯有治,柴志芳.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军工科学发展[J].国防科技工业,2010(7):44-45.

[8] 河南省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成立[EB/OL].https://www.henandaily.cn/content/fzhan/2017/1010/69964.html,2017-11-08.

[9] 谭清美,王子龙.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方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0] 樊帆,廖维,周妍婷,等.国防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内江科技,2017(7):18-19.

[11] 任淑霞.基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我国军工企业投融资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6):300.

[12]吕海军,甘志霞.我国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97-99.

[13]王艳,楚娜.军民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3):131-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