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1-10庞桂娟

创新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南阳智慧城市框架

庞桂娟

[摘 要] 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南阳作为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工业化质量,引领农业现代化,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南阳;智慧城市;目标;框架

[中图分类号] G25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9-27-4

Abstract: The use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are the trend and features of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word, Nanyang as a deputy center city of Henan Province its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ity is beneficial to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quality, lead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ity's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Nanyang; intelligent city; target; framework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1 南阳市城市发展现状

1.1 城市发展定位

南阳作为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文化大市,又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名市,也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为南阳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南阳加快发展的9号文件,为南阳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南阳作为开拓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南阳市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成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和高效生态经济的示范区,成为豫鄂陕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1.2 经济社会基础

近年来,南阳市坚持实施“三大战略”,组织“四大突破”,办好“四件大事”,坚持“四个重在”,实施“四个带动”,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

1.2.1 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十项重点民生工程”顺利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长。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社會大局和谐稳定。

1.2.2 文化发展成就显著。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为骨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文化内容到位,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博物馆有丰富的展览,文化馆、站有丰富的节目,电影放映队有丰富的拷贝,文化广场有丰富的演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通到千家万户。一批重要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

1.2.3 产业区建设迈出新步伐。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速增效,设立了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阳生态工业园区、南阳龙升工业园区和各类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2.4 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势头。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三头并举”,构建完善绿色城镇体系,带动县城和小城镇发展。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成效明显,已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南阳市正处于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智慧城市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

2 “智慧南阳”建设的可行性

2.1 经济可行性

南阳市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为“智慧南阳”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年来,南阳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区域发展潜力充分显现,后发赶超优势逐步凸现,已成为河南省最有发展潜力、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

2.2 技术可行性

南阳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南阳”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近年来,南阳市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各类新技术广泛应用,网络通信能力不断加强,通信网络覆盖城乡。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和催生了信息服务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整个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智慧南阳”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条件。同时“无线城市”等一批重要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智慧南阳”建设管理积累了经验。

2.3 组织管理可行性

南阳市委、市政府对“智慧南阳”建设高度重视,以提升管理决策水平为目标,将建设“智慧南阳”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智慧南阳”作为建设宜居兴业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模式的新南阳的重要举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智慧南阳”建设统筹管理与协调。市各委办局、各县(市)区政府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智慧南阳”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管理保障。基于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综合考虑南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信息化基础条件,从政策、经济、技术、组织管理等层面上分析,建设“智慧南阳”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1]。endprint

3 “智慧南阳”建设目标及对策

3.1 “智慧南阳”建设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的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框架和应用服务体系,实现智慧服务惠及全民、智能技术提升产业、智慧管理覆盖城乡,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使南阳成为公共服务文明便捷,城乡生活和谐宜居、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智慧名城,建成河南智慧城市的典范,成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

3.1.1 建成较为先进的智慧城市信息网络设施。全面建成高速的有线、无线城域网,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应用相互促进、宽带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互动发展,推动信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1.2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全市统一的智慧城市云服务平台、本地和异地灾备中心,建成较为完备的基础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形成较为完善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有效满足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慧教育等对大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3.1.3 智慧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基本建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智慧政务、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民生等智慧城市服务体系,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应用成效明显,城市管理实现对人和物等要素的一体化、可见化管理,通过智慧信息应用终端的普及,提升各类人群获得文化内容的便捷度,基于“无线城市”的民生智慧服务有效丰富城乡居民信息消费选择,增强城乡居民信息能力,促进信息消费。

3.1.4 行政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基于智慧城市云服务平台政务业务应用集成,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取得重大突破,城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和生态高度融合发展,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实现电子健康档案,重要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可追溯,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为建设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提供有力保障。

3.1.5 电子信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显著提高,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电子信息制造企业50家以上、软件企业15家以上,培育文化创意、健康产业等一批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应用项目,建成一批智慧工业园区,光电电子信息产业链等特色产业集群。

3.1.6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全面对接“龙腾计划”、现代服务业、文化发展等战略计划的实施,信息化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明显成效,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迈上新台阶,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总值大幅度提高,基本形成生态、绿色的智慧城市特色产业格局,六大传统产业和三大新兴战略产业信息化应用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3.1.7 信息安全总体实现可信、可靠、可控。城市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升,网络空间治理、综合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得到大幅提升。

3.2 “智慧南阳”建设对策

“智慧南阳”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施“131战略”,即:建设一个先进成熟的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框架,构建三个覆盖城乡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推进一批特色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和产业发展。根据“智慧南阳”建设总体目标,确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如图1所示。

3.2.1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国家和省“宽带城市”建设要求,把宽带南阳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引导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商根据发展规划,围绕“智慧南阳”建设需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原则,实施光网城市建设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工程。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入有实力的物联网企业,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物流行业运输车辆管理、农产品市场数据采集及发布等方面培育和建设具有南阳特色的物联网,为移动化、综合化、个性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奠定基础,满足公众服务、城市管理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无线应用需求,成为国内无线应用示范城市。整合移动、广电等网络运营商资源,加快推动双向数字电视网络建设,促进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在现有数据资源建设成果基础上,按照“智慧南阳”应用的新要求,整合公安、计生、人社等多个部门数据,建设和完善覆盖南阳全市城乡全部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的人口基础信息库。整合质监、工商、税务、民政、编办等部门数据,建设和完善以法人组织机构代码为标识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整合相关空间基础数据资源,完善空间信息共享机制。按照《河南省信息化条例》要求,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等级测评等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与安全同步实施的工作机制,落实强化互联网和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推进智慧城市数据本地和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强化“三网融合”条件下的智慧城市网络域、业务处理域、基础服务域、公共网络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备份保持处理能力,为“智慧南阳”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

3.2.2 加强智慧城市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完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立与河南省电子政务网络相连,覆盖全市各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管委会、街镇、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政务光纤传输网和数据网,强化电子政务内务建设,提升电子政务网络服务能力,保障政务部门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统一接入,推进业务管理类、综合办公类、决策支持类等专题支撑系统和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法院、检察院及全市各社团智慧政务应用。

建设智慧安保平臺。按照全方位、实时化的要求,建设和完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实时报送、预测预警,实现社会公共安全、卫生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应急响应等多部门智能化联动。

建设移动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利用移动技术建设“居民主页”,为城乡居民、旅游者、投资者和国际人士提供各类整合服务和移动服务。整合便民服务资源,建设覆盖全市的无线网络热点,建设信息服务自助终端、多功能金融服务终端等智能化便民服务终端。endprint

3.2.3 大力推进行业智慧应用。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工程”,立足于“教育信息发布查询平台、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平台、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平台”三点定位,升级和更新市教育城域网三级网络互联体系的软硬件设施,加快多媒体教室的设备配备工作,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面向全市学生的视频课程资源系统和面向教师的电子备课教研和试题库系统,构筑终身学校型社区。推进南阳市人口计生信息基层服务系统和南阳市人口计生系统多媒体信息交换系统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完善医疗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推广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医疗咨询、预约诊疗服务。建设综合交通服务和管理系统、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公路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出租车与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校车等特种车辆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智慧交通关键应用系统,推进交通基础数据建设,推动地面公交、出租汽车、民航、铁路、交管、气象、消防、应急等部门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提升车辆的智能化,逐步地面公交车辆安装车载定位设备,建立公交专用道智能监控体系,推广公共收费停车区域(场)停车电子计费。推广卫星定位、动态导航等应用,推广公交手机支付、公交车站电子站牌,为各类出行者提供全面及时的出行信息。加快城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展与南阳周边地区联动交通管理。

3.2.4 大力推进智慧产业发展。大力提升制造业。结合南阳制造业的基础,加快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重点提升发展一批如数控设备、智能家电等信息化装备设计和生产制造企业。培育发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视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智能健康医疗装备、智能供水供气和智能电网装备等新兴制造产业集群。依托中心城区三个产业集聚区、四个能源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园、文化产业园区和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推进移动互联网与商务服务模式融合创新,推广企业及移动商务、个人移动电子支付、位置服务、搜索等新型智慧服务产品。鼓励引导国内外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开展光电、生物、装备制造、油碱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中医药、农产品等电子商务服务。立足城乡农业大市的实际,建立涉农专题信息数据库,实现农技、农资、行情等各种涉农信息的汇聚;建设农业专家数据库,建成权威性、实用性的农村信息交流平台,向农民及时推送各类涉农信息,推广专家咨询系统,完善农产品综合智能查询等应用系统。建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产品综合商务平台,成为城乡农产品对外推广门户和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加快物联网、GIS、3G、4G等技术手段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建立农业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应用,重点建设数字大棚、农业物联网应用、测土配方、物栽培动物养殖管理辅助决策等信息系统,发展“精准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2]。

4 结语

南阳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工业化质量,引领农业现代化,将有力推进物联网、低碳、节能、环保等技术的应用,吸引集聚一批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创新密集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降低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对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参考文献:

[1]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扬帆起航[N].宁波日报,2010-9-27.

[2] 智慧城市概念-百度文库[OL].http://wenku.baidu.c,2013-1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阳智慧城市框架
框架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南阳 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拜祖谒圣品南阳古韵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