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的历史意识、时代意识和超越意识

2018-01-10隽鸿飞

求是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历史意识中国梦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形成和提出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理论层面对这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进行全方位的、多视角的解读和研究,是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完成新的使命的新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此,本刊特开辟“新时代思想理论研究”专栏,以全方位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的成果,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新时代思想理论创新提供理论层面的思考。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国梦”的一系列阐述之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识、时代意识和超越意识,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及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领跑世界历史的认识,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沉重历史苦难的理解,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及其带来的世界历史性的影响的把握。正是以此为基础,才能切中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普遍性问题,从而在解答中国与世界普遍性问题的过程中超越资本主义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为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文明类型。

关键词:中国梦;历史意识;时代意识;超越意识

作者简介:隽鸿飞,男,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从事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16年度重大课题“新的人类文明类型的历史性探索——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研究”;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项目编号:15KS15

中图分类号:B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6-0001-07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所作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在其后的一系列讲话中进一步将“中国梦”明确为国家梦、人民梦、个人梦与世界梦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明确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正是在对“中国梦”的一系列阐述之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历史意识、时代意识和超越意识。

一、“中国梦”的历史意识

所谓历史意识,并不是历史之外的人对于历史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而是历史进程中的人对自身存在的意识,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理解和把握。因为,全部历史即是人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对于他能思维的意识来说也是他被理解和被认识的生成运动。因此,历史意识就是立足于当代现实基础上直面历史,并指向未来的。正是基于对于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及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领跑世界历史的认识,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沉重历史苦难的理解,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及其带来的世界历史性的影响的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才明确提出“中国梦”这一伟大的构想。

其一,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因为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着世界历史性的影响,不仅形成了庞大的中华文化圈,而且对东亚、南亚、非洲、欧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P39)在中华文化历史的鼎盛时期,其世界性的影响并不是通过对外的武力扩张实现的,恰恰相反,是以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及包容能力,将周边地区乃至遥远地区的人们吸引到中华文化中来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汉唐盛世的文化气象、古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所涉及的范围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变迁之中清晰地看到。即使在今天,中华文化的这种影响力依然对世界各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世界历史性的成就及其产生的世界性影响,而越发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其二,自近代以来,中華文明无可奈何地衰落了,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轰击之下,古老的中华文明失去了其文明的传统优势,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甚至几乎陷入亡族灭种的地步。但也正是这种沉重的苦难,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奔走呼号。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批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先进分子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1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打败了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且推翻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根本上扭转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衰落的命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性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其三,经历了近4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领域,都由一个传统的、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逐步迈入世界强国之列。在经济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逐步缩小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差距,近五年来“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2。在政治上中国已经成为具有世界性政治影响的大国,并且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军事上中国已经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长期的围堵和封锁,已经完全有能力维护自身的独立、安全和发展。无论是创建上海合作组织、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是“一路一带”建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为未来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构提供了新理念,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endprint

因此,我们可以说,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华民族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富起来了,更进一步地强起来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只有在这个时刻,我们才能谈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既是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因此,“中国梦”首先是国家梦、民族梦,既是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性苦难的中华民族的梦想,也是对古代历史上那个曾经以文化吸引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世界性大国曾有过的辉煌的渴望。同时,这一梦想的实现无论是就其主体来说,还是就其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成就所惠及的群体来说,都是广大的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人民既是这一场世界历史性史诗的剧中人物,同时也是剧作者。因此,“中国梦”必然是人民梦,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梦。而每一个个体,作为人民的一分子,必将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获得自身发展的舞台,实现自身发展的梦想。因此,“中国梦”同时也是个人梦,每个人必将在这一世界历史性的史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抗拒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P40)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所具有的深刻的历史意识,不仅仅是他个人对于中国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应成为当代中国人民对于自身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这种深刻的历史意识,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中国梦”的时代意识

由于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日益紧密地融入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当中,当代中国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中国自身的问题,而是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传统社会的转型及新的人类文明类型的建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如何通过自身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的转型逐步消解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所造成的全球性的人的生存危机,从而为未來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问题。因此,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构就不仅仅要强调中国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要直面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因此,对当代中国问题的思考,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当代中国及世界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当代中国问题的解决,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解决了当代中国问题,才能真正为世界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提供理论的指引。而对当代世界问题的解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一方面,经历了近40年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传统苏联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新路,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提供着现实的资源。如何总结中国经验,反思中国问题,通过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的建构逐步凝练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就成为当前必然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任何新的话语体系、文化精神的建构都必须经历对原有的话语体系和文化精神的清理,并且直面当代的现实的普遍问题才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必须通过对理论与现实的批判性的反思与重构,才能为新的话语体系和文化精神的建构奠定基础、开辟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人类新文化建构的讲话中,正是从对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的高度,作出了重要的阐释。

第一,当代中国新的文化精神的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都不能脱离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只有立足于本民族、国家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通过抛弃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实现现代化的。在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篇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P155—156)

第二,必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使其所蕴含着的优秀的文化基因得以传承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只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发掘出其内在的、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才能在实现传统的延续的同时使其具有现代性的内涵,从而成为现代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P161)只有如此,才能使几千年来积淀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活起来,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提供了深厚滋养。endprint

第三,要直面当代中国与世界的问题。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它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以惊人的一致性。这并不是说同一时代的思想家的思想是同质的,而是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时代问题是相同的,只是由不同的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遵循不同的理论逻辑来解答时代问题,从而形成了思想繁荣的局面,构成了时代的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基于对时代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了当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发展的内在关系。

当今时代,是一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一方面,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已经汇入世界历史的进程之中,都与世界历史的进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任何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学术创造和文化精神的凝聚,都必须立足于对其所处的时代的世界性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只有把握了世界性的时代问题,才能使其文化精神的建构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双重向度上来理解和把握时代问题。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开创的现代性世界所具有的基本问题,依然是当代世界面临的根本问题。因为经济的全球化不过是资本全球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现代资本主义自身发展中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同样被全球化了,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

因此,思考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必须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出发,将当代中国问题纳入世界历史进程中去理解,或者说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去理解和把握世界历史性的人类共同问题。哲学是人类性的,必须建立在对人类性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只有如此,才能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在对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的关系的阐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这一时代性、世界性问题的回应。“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

三、“中国梦”的超越意识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构,不仅需要直面当代中国自身的问题,同时也必须直面当代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这个普遍性问题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建构造成的人的自我分裂和对立问题,具体表现为有产与无产、资本和劳动、东方与西方的对立问题。

对于这一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中明确指出:“在政治国家真正形成的地方,人不仅在思想中,在意识中,而且在现实中,在生活中,都过着双重的生活——天国的生活和尘世的生活。前一種是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把自己看作社会存在物;后一种是市民社会中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私人进行活动,把他人看作工具,把自己也降为工具,并成为异己力量的玩物。……人在其最直接的现实中,在市民社会中,是尘世存在物。在这里,即在人把自己并把别人看作是现实的个人的地方,人是一种不真实的现象。相反,在国家中,即在人被看作是类存在物的地方,人是想象的主权中虚构的成员;在这里,他被剥夺了自己现实的个人生活,却充满了非现实的普遍性。”[2](P30—31)也就是说,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的自我分裂和对立,表现为公民与法人、有产与无产、资本和劳动等等的对立。而且由于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的殖民与扩张,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整个世界都被纳入到资本的统治之中,陷入资本逻辑的强制。“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P35—36)因此,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依然是马克思当年提出来的那个问题,即如何重建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人的解放的问题。这同样是当代中国社会建构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根本问题。

当代中国问题既属于世界问题的一个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世界历史的前提下,把握中国问题必须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必须把当代中国的问题纳入世界历史的总体视野之下去理解和把握。同时又必须立足于本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现实。

一方面,当代中国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是在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中展开的。资本全球化使资本主义自身的问题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中国的发展日益融入世界历史进程,我们同样面临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那些根本问题。以大工业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造成的生态问题,同样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正在改变着世界历史进程,中国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而且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按黑格尔的说法,每一个历史时代都会有一个国家、民族代表世界历史,当世界历史将其推到那个位置时,它才能代表世界历史。而当代中国的发展已经使中国处于这样的位置,因此,当代中国问题的解决同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这种世界历史意义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在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肯定性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继承了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必然面对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而过去近4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将资本主义这种发展模式推到了极限,“它迅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剧烈增加的不平等伴随下的社会灾难,经济增长不断下滑,而经济高速增长之时也总是自然资源被剥夺之日。此外乏善可陈。对农业现代化和开始工业化尝试的瓦解,这一模式带来恶劣的社会灾难,在南北世界各国都可目睹它的后果”1。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批判、反思现代人类社会发展基础上展开的,在尝试寻求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对这种新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探索,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文明类型、全新的人的生存方式——消除人的自我分裂和对立,重建个体与社会的统一。endprint

正是基于对时代问题的这种双重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始终强调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这就是发展的人民性问题。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正是在这次讲话中,他明确强调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必须承担的重要的历史责任,也即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和对党的责任,并强调“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1](P5)。

在此后一系列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这一基本的理论目标。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必須始终与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代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P27)其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P41)因此,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2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必然结果,是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实的了。对于党的领导的必然性的理解,一方面必须明确党和人民的一体性,也就是说,党是在人民当中生长起来的,只有立足于现实的人民的沃土之中,党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力量;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分子的身份,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可以说,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是天然地统一在一起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国家与人民、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从而真正解决马克思所明确指出的现代社会建构过程中造成的个体与社会的分裂和对立,从而超越资本主义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为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类型。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意识中国梦
小人物 大历史
用课堂小辩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