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2018-01-10赵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下肢麻醉骨折

赵墨

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赵墨

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目的观察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接收的107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依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2例)行全麻,实验组(55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2组麻醉前后循环功能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麻醉后HR、MAP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MMSE评分更高(P<0.05)。结论与全麻相比,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取得效果更佳。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方式;循环功能

老年人行手术时风险较其他年龄段患者更高,加之生理机能逐步衰退,且常合并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进而加大手术风险[1]。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难度较大,且术时长,故针对该类患者需予安全性高,麻醉效果佳,且对其循环系统功能影响小的麻醉方式。为此,该研究就选取的107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分别行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作对比分析,现作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接收的107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依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 2 组,对照组(52 例)年龄 65~87 岁,平均(68.53±6.14)岁,男女比 31∶21;实验组(55 例)年龄 66~88 岁,平均(69.54±6.87)岁,男女比 32∶23;手术类型:38 例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3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该研究对照组行全身麻醉,静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1.5 mg/kg,之后行气管插管,吸入七氟烷,静脉持续泵注0.01 mg/(kg·h)瑞芬太尼,分次静脉推注0.05 mg/(kg·h)维库溴铵。实验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取侧卧位,选L3~4或L2~3作穿刺点,皮肤消毒后注射1%利多卡因3 mL,对穿刺点予以固定,穿透皮肤进针,直至硬膜外腔,腰麻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注射0.5%1.2 mL左布比卡因,穿刺完成后10 min合理调整手术体位。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针对2组麻醉前后循环功能指标[HR(心率)、MAP(平均血压)、SpO2(血氧浓度)]水平变化情况予以记录与对比;针对2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予MMSE(简易精神障碍表)评估[2]。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借助()反应正态计量资料,用t检验对比正态计量数据的组内、组间情况;正态计数例数[n(%)]组间率对比则予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麻醉前后循环功能指标水平

2组麻醉前后SpO2水平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2组麻醉后HR、MAP水平均显著下降,但实验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对比2组麻醉前后循环功能指标水平(±s)

表1 对比2组麻醉前后循环功能指标水平(±s)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组别(n=例数) 时间HR(次/min)MAP(mmHg) SpO2(%)实验组(n=55)对照组(n=52)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前麻醉后87.52±3.16(73.25±5.41)ab 85.36±4.62(64.48±5.21)a 107.37±9.24(103.41±3.65)ab 108.25±8.79(88.24±4.16)a 99.45±8.14 97.46±3.65 99.23±9.15 98.24±5.11

2.2 对比2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

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MMSE评分均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s),分]

表2 对比2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s),分]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实验组对照组55 52 24.46±1.95 24.31±1.57(20.36±1.65)ab(18.41±1.14)a

3 讨论

因为老年人群的身体素质较差,且生理功能不段衰退,骨折后患者若未得以及时治疗,极易产生严重并发症,导致其病情恶化。针对实施骨科手术医治的患者,选择麻醉方案时需提高镇痛效果,且减少麻醉药物剂量,进而降低对患者脏器及全身功能产生的干扰[3]。

虽然全麻麻醉效果较佳,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效果较佳,易于控制,但其于前阶段诱导麻醉与将气管插管拔除时,患者因受刺激而产生应激表现,进而影响其循环功能,特别不适合应用于高龄患者及合并基础疾病者[4]。而实验组实施的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是通过腰穿于椎管内注入麻醉药物,其不仅麻醉效果确切,而且术中易于管理及控制[5]。此外,腰硬联合麻醉具备促使患者的牵拉反应功能下降,且维持其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作用,进而提高患者手术安全[6]。因下肢骨折手术对麻醉平面选取要求较低,且其对呼吸功能影响比较小,因此麻醉整个过程中,患者的体内内分泌系统功能相对稳定,均可对其循环功能发挥积极作用[7]。本研究结果发现:2组麻醉前后SpO2水平对比均未显高度差异;与麻醉前相比,2组麻醉后HR、MAP水平均显著下降,但实验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小;这与陈炎春、樊超[8]等人文献结果一致性较高,进一步验证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因为麻醉药物的使用使得患者脑细胞代谢水平下降,故对其脑血流量产生影响,且脑细胞出现坏死,因此,于麻醉完成后,患者脑功能依旧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该研究结果发现: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MMSE评分均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小,提示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均产生一定影响,但全麻影响更大。针对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等方面,由于受样本等多因素制约未加以分析,待进一步调查再作分析。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较之全身麻醉对其循环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其安全性更高,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赵钦岭,刘毅.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前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7)∶47-48.

[2]胡景维.连续腰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3(01)∶132-133.

[3]李安超.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13(1)∶91-98.

[4]楼洁,陈彩艳,沈文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3)∶174-177.

[5]吴鲜艳.小剂量等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389-390.

[6]陈娟华,周兴.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膜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478-1479.

[7]周建军.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7)∶84-85.

[8]陈炎春,樊超,骆永强.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37(2)∶241-243.

R614

A

1004-6569(2017)06(b)-0143-02

赵墨(1983-),女,黑龙江人,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危重患者的麻醉。

2017-05-28)

猜你喜欢

下肢麻醉骨折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