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石膏固定应用在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2018-01-10胡斌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稳定型石膏踝关节

胡斌祥

武威市中医院骨伤康复科,甘肃武威 733000

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石膏固定应用在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胡斌祥

武威市中医院骨伤康复科,甘肃武威 733000

目的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石膏固定应用在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石膏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单项评分,治疗后对照组疗效评分为(34.43±5.76)分,观察组疗效评分为(96.13±2.50)分,观察组的疗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明显优于石膏固定术的效果,具有骨折复位精确,骨折术后愈合好,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固定;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

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意外损伤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随着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车祸所导致的踝关节骨折呈现上升的趋势。由于踝关节周围组织软组织较少,皮下组织疏松等原因,踝关节骨折后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及缺血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坏死,对足部血循环造成严重影响。此类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治疗需要进行精确的骨折部位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处理,确保受损的关节能够尽早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促进骨折后期关节软骨的预后。若在治疗时手法复位没有达到精确部位,会引起一系列的后遗症,轻者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严重者甚至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患者终身不能复原[1]。该次研究旨在通过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石膏固定应用在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该院2013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闭合性骨折,经过X射线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来院前没有其它治疗手段,要注意的是,骨折病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开放性骨折或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有异常等影响而不能耐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不能列入此次标准。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在17~77岁之间;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在17~75岁之间。要确保两组人员都知情,且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骨科常规治疗,结合影像学资料确定患者的骨折部位及骨折损伤程度等情况。对照组采用石膏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先准备好适当大小、规格的石膏条,患者取侧卧位,健侧下肢向下伸直,患肢保持屈髋屈膝状态,让患者放松,首先固定患者小腿近端,然后术者两手分别将患肢远端足背及足跟握住,使用两手进行牵引复位,复位时要根据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不同,将患者固定在内翻或外翻位,并用石膏进行固定,1个月后更换1次石膏,并再次固定踝关节。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确保无移位情况发生,并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的进行功能锻炼[2];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前先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切开骨折端并使其充分暴露,然后进行按照外踝、内踝、后踝的顺序利用解剖钢板和螺钉进行复位并固定,根据影像学资料和骨折块的具体位置确定固定后踝骨折切口的位置。复位后,使踝关节背伸90°,在关节间隙水平面上打入螺钉进行固定,并检查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程度,缝合切口。手术后持续进行4~7 d的常规抗生素滴注,预防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的进行康复功能位锻炼[3]。

1.3 观察指标

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4],观察患者治疗后踝关节的稳定性、关节疼痛、跑步能力及行走能力。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经过多次检测得出,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踝关节稳定性 关节疼痛 跑步能力 行走能力 总评分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41±1.26 15.23±1.06 8.44±1.35 18.12±0.44 9.74±1.29 21.26±2.35 10.22±1.56 27.37±1.39 4.97±0.55 14.10±1.02 5.43±0.65 17.52±1.06 6.76±1.23 25.28±2.38 6.84±1.86 29.21±0.45 30.33±5.27 84.16±9.3 34.43±5.76 96.13±2.50

2 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单项评分,治疗前对照组疗效评分为(30.33±5.27)分,观察组疗效评分为(84.16±9.3)分,观察组的疗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对照组疗效评分为(34.43±5.76)分,观察组疗效评分为(96.13±2.50)分,观察组的疗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1。

3 讨论

在临床上,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常合并韧带损伤,踝关节由骨性结构和韧带组成,起到维持关节稳定性的作用。石膏固定术治疗是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其容易引起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功能障碍。而骨折切开复位术是用手术方法对骨折端进行修正复位,适用于骨折累及关节面有移位,骨折后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能更好的对关节面平整性进行恢复,避免踝关节周围韧带肌肉拉伤,减少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情况的发生[5]。

在该组研究中,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单项评分,治疗后对照组疗效评分为(34.43±5.76)分,观察组疗效评分为(96.13±2.50)分,观察组的疗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由此可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明显优于石膏固定术的效果,具有骨折复位精确,骨折术后愈合好,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1]朱炼.手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远期功能及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4.

[2]何凯.Sanders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不同内固定方法力学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3]王林杰.踝关节脱位法治疗非下胫腓分离的包含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4]陈元庆,秦定霞.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5(372)∶392-393.

[5]陈元庆,秦定霞.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5(338)∶392-393.

R816.8

A

1004-6569(2017)06(b)-0131-02

胡斌祥(1963-),男,甘肃武威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专业。

2017-03-20)

猜你喜欢

稳定型石膏踝关节
国内外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
孔伯华与石膏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石膏之魂
磷石膏“变废为宝”迫在眉睫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