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和术后康复措施

2018-01-10高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预防性抗生素剖宫产

高萍

莒县人民医院产三科,山东日照 276500

妇产科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和术后康复措施

高萍

莒县人民医院产三科,山东日照 276500

目的该次实验将针对妇产科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和术后康复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方法该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8—9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的5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头孢西丁1.5 g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在术前30 min进行头孢西丁1.5 g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快速注射,随后不再使用其他抗生素药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褥病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两组产妇在白细胞计数、切口愈合程度、平均体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使用抗生素的治疗过程中,在围术期给予1~2次的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并减少产妇的住院时间,产妇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剖宫产;抗生素;产褥病;切口愈合度;白细胞计数

剖宫产属于2类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阴道本身的细菌较多[1],因此容易引起内源性感染。在进一步的防治过程中,抗生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要实验的证明和分析,特别是在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减少感染等重点问题上。该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8—9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的56名产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抗生素使用的方式,致力于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为剖宫产产妇的康复提供最有效的方式,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8—9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的5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产妇。产妇年龄在23~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2.2)岁,孕周在 36~42 周之间,且排除了患有重度贫血、糖尿病、胎盘早破等情况,产妇在治疗前3 d尚未接触其他抗生素治疗。所有产妇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该次实验中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头孢西丁1.5 g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在术前30 min进行头孢西丁1.5 g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快速注射 (15 min内),该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需8 h用药1次,在术中用为断脐后用,无特殊的抗生素术后用24~48 h停药。

1.3 评价标准

该次实验的评价标准将针对患者的产褥病发生率、腹部切口愈合度、白细胞计数以及体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而言,我们将关注患者腹部切口处是否出现红肿、疼痛、分泌物等感染问题,以及体温是否超过38℃,此外,还包括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产妇的产褥病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两组产妇在白细胞计数、腹部切口愈合程度、平均体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术后情况对比分析

3 讨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细菌感染的机率较大,随着麻醉技术、手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对胎儿监测能力的提升,剖宫产率出现上升趋势,但是该手术形式也存在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即感染问题突出。具体而言,产妇阴道和宫颈内均有寄生的微生物,例如:厌氧菌、需氧菌等等,而各类寄生物菌群之间具有相互抑制的作用,从而促使其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但是,在分娩过程中,生殖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了菌群失衡,此时,产妇的抵抗能力下降,继而会提高感染的发生率。而在手术中使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促使产妇血液和组织中有足够高的抗生素浓度[2],通过杀菌手术消除大部分可造成污染的细菌。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剖宫产围术期进行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感染请,而妇科感染以厌氧菌和需氧菌为主,属于混合感染,因此,采用广谱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剖宫产手术感染属于内源性感染,该类感染需要保持产妇肠道内厌氧菌的生态平衡,正常的厌氧菌可以降低细菌位移的发生。在该次实验中,选择了头孢西丁为疗程用药。该类药能够阻止细菌的扩散、增长和繁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3]。与此同时,该药剂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厌氧菌的低至效果较好。在对比实验中,观察组在产褥病的预防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治疗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也较为合理,产妇接受度高,满意度好。除此之外,该研究参考了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例如: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污染菌源头选择抗菌药物、最佳给药时间的确定以及用药时间、坚持无菌操作等。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给药需要在切口皮肤以及黏膜前30~40 min作右[4],在这一段时间内能看看促使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佳的抑菌浓度。值得一提的是,在静脉给药的过程中,操作需在30 min内完成,并保持血药浓度和抗菌药物的浓度能够全面贯穿于手术过程中,且需尽量缩短用药时间。

据相关资料显示,术后感染的高峰时间为24 h内,而手术的切口、缝合关闭时间则是引起感染发生的关键性问题[4]。切口的长期暴漏会为细菌进入提供机会,为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在采用必要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意外,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康复治疗,即协助患者进行自我保健。在手术后,麻醉药的作用将逐渐缩小、减退,此时患者将感受到下腹伤口的疼痛感,并在数小时后出现剧烈疼痛。为了帮助产妇更好的休息可给予一定剂量的止痛药进行协助。但是,在此之后应尽可能的减少对止痛药的依赖,防止对肠蠕动功能的影响[5]。随后,患者可进行清淡类食物的补给,当肠道气体排通后可食用半流质食物。对于恶心、呕吐等情况,需要按压住两侧的伤口,特别是防止缝线开裂,造成突发事故。在手术后的第2天可拔出留置尿道管,并进行及时的排尿,当有异常问题时需向护士反馈,防止血栓等情况。在术后的第3天可以进行常规的输液准备,防止出现脱水问题。在康复期间,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即体温应控制在37.4℃以内。与此同时,应该关注对抗生素的选择。即剖宫产手术所需要的抗生素需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如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组织渗透力好等,而头孢菌类药物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患者的接受度高,并能够减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提高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使用抗生素的治疗过程中,在围术期给予1~2次的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并减少产妇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产妇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1]胡琼,陈明,于坤.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5,28(4)∶342-343.

[2]梁立建.头孢呋辛钠术前术后给药防治剖宫产术感染效果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8(7)∶742.

[3]蔺绪英.剖宫产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72.

[4]陈果林,欧伟红,蓝雪容.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4,7(22)∶223-224.

[5]乐卫,刘效勤,高艳峰,等.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护理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17(2)∶100.

R71

A

1004-6569(2017)06(b)-0045-02

高萍(1969-),女,山东沂南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

2017-03-17)

猜你喜欢

预防性抗生素剖宫产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