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效果的研究

2018-01-10王明信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阻塞性学科康复

王明信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济民外科医院中医科,四川广元 628000

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效果的研究

王明信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济民外科医院中医科,四川广元 628000

目的评析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过程中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临床价值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56例在该院接受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照组,另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就诊该院接受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护理,依据6MWD、Borg评分、QOL评分、肺功能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治疗后Borg评分与6MWD指标差异比较,观察组前一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后一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呼吸困难症状表现,提升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多加应用与推广。

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效果

作为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呼吸康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1]。2016年2月—2017年4月就诊该院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治疗取得理想疗效,现就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定在2014年5月—2015年9月与2016年2月—2017年4月两个时间范围内选取112例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研究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分56例,观察组分到32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区间61~82岁,平均年龄(72.4±5.3)岁;对照组56例患者中包括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范围在60~85岁,平均年龄(74.1±4.8)岁,性别构成与年龄分布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措施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观察组实施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治疗。面向本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向患者讲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对疾病的影响,如何预防COPD急性加重。教患者用鼻呼吸,缩唇,让气经口呼出,练习鼓腮,让腮帮呈吹口哨状,然后缓慢将气呼出。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一手置于胸前,另一手置于上腹部,使腹部在呼气时呈膨隆状,随后将置于上腹部的手抬起,腹部在气体呼出时呈塌陷状,置于上腹部的手此时向胸、背部方向施压,促使膈肌回复,呼吸全程置于胸前的手保持不动,尽量使吸气与呼气臂维持在2∶4。上述呼吸练习开展3次/d,练习时长以10 min为宜。练习过程中注意控制呼吸节律,维持常态呼吸,勿强吸强呼。应用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进行步行训练,吸气比喻呼气比仍然维持在2∶4[2]。训练过程中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尽量使其处于90%以上。了解患者目前正使用的药物类型,向患者讲述该药主治作用、不良反应、给药剂量、用药次数、给药途径,确保患者遵医嘱服药,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3]。为患者制定科学、营养的饮食计划,及时指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饮食意识,主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为主,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蔬果,促进新城代谢,老年人多吃香蕉,防止便秘。每天饮用一定量水。教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应对气急情况。完成为期3个月治疗后采用Borg呼吸苦难评分评定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效果,依据6 min步行距离评估患者运动耐量,应用Hirastsuka法评定患者生存质量,肺功能指标(FEV1、FEV1/预测值、FEV1/FVC)利用德国Jaeger公司提供的Master-screen肺功能检测系统进行测定。

1.3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org评分明显要低,6MWD显著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预测值、FEV1/FVC等各项指标值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症状改善与肺功能情况比较结果(±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症状改善与肺功能情况比较结果(±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Borg 评分(分)6MWD(m)FEV1(L)FEV1/预测值(%) FEV1/FVC(%)观察组(n=56)对照组(n=56)(3.03±1.72)*4.18±0.64(324.17±29.45)*241.06±32.24 0.73±0.25 0.72±0.26 32.4±13.6 31.8±13.2 60.1±14.7 59.7±15.1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比较分析[(±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比较分析[(±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身体状况 心情 不安 呼吸短促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6)对照组(n=56)48.7±19.6 49.2±20.3(71.4±21.5)*#(57.3±20.8)*52.1±18.7 52.4±18.5(68.2±16.3)*#(57.1±19.5)*38.2±21.4 36.7±20.7(16.5±11.3)*#(34.7±9.8)*42.2±21.6 41.8±21.4(26.7±16.1)*#(36.6±19.3)*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身体状况、心情、不安等维度QOL评分在治疗后均不同程度提高,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呼吸短促维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身体状况、心情维度QOL评分升幅优于对照组,呼吸短促维度QOL评分降幅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 2。

3 讨论

美国胸科协会与欧洲呼吸协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COPD可预防、可治疗,尽管COPD累及的主要脏器为肺,但也有部分病例存在明显的全身效应。该院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56例COPD患者中实施全身干预治疗,对患者心理、日常活动、气急症状、骨骼肌耐力进行全面干预,实现了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彻底转变[4]。

在该组患者治疗中将呼吸内科与康复科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多学科协作。合理用药、氧疗等内科治疗由呼吸内科专科医生、护士负责。康复科专业医师、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运动训练指导、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生活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规律作息,合理进食。该文观察组治疗后Borg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治疗对COPD患者确实有用,该治疗措施虽达不到药物治疗效果,但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表现,适合长期应用,并且满足家庭治疗需求,掌握康复措施实施要点在家庭环境下即可开展[5]。

综上所述,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治疗能在COPD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既能达到疾病治疗效果又能起到健康促进作用,临床开展实施难度小,医院、家庭环境下均可开展,未来应用前景良好,推荐临床多加应用与推广

[1]田银君,刘前桂,赵黎黎,等.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对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15,37(4)∶309-312.

[2]李新鹏.戒烟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4,16(s1)∶43-44.

[3]田银君,刘前桂,李金红,等.多学科综合性肺康复对老年尘肺患者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3)∶352-35 7.

[4]朱明兰,崔伟,伍彩红,等.多学科合作团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程康复护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4)∶2896-2900.

[5]张园,牟静,周晓彬,等.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2)∶25-27.

R56.1+2

A

1004-6569(2017)06(b)-0035-02

王明信(1963-),男,四川广元人,大专,医师,主要从事对老年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的防治工作。

2017-05-22)

猜你喜欢

阻塞性学科康复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