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丽纹象甲和绿盲蝽田间为害及防治差异性分析

2018-01-10王敏鑫邵元海徐德良

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区春茶若虫

王敏鑫 邵元海 徐德良

(1.江苏省茶叶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125; 2.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无锡综合试验站, 江苏 无锡 214125)

茶丽纹象甲和绿盲蝽田间为害及防治差异性分析

王敏鑫 邵元海 徐德良

(1.江苏省茶叶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125; 2.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无锡综合试验站, 江苏 无锡 214125)

本文通过对茶丽纹象甲和绿盲蝽两种害虫的发生期、为害症状、危害品种进行差异性分析,以便能够准确地区分这两种害虫。同时作者根据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分别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生态调控这五个方面,探讨了这两种害虫的无害化防治方法。

茶丽纹象甲;绿盲蝽;为害症状;化学生态调控

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aurolineatusVoss)又名茶叶象甲、茶小绿象甲,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茶区,国内已知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及云南等省[1]。茶丽纹象甲是我国茶区主要食叶型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虫咬食嫩芽、叶片和新梢,受害叶片叶缘呈不规则状缺刻,严重时仅留叶片主脉,既造成茶叶减产,又损伤树势[2-3]。

绿盲蝽[Apolyguslucorum(Meyer-Dür)]又名小臭虫,属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广泛分布于西自西藏,东至东部沿海、台湾,北自陕西、山东,南至两广、海南的大部分茶区[1],目前北方茶区受害较重,其中山东日照等地发生最为严重[4-6]。绿盲蝽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芽为害,叶片长大后形成不规则状孔洞,俗称“破头疯”。

由于这两种害虫均为害茶树嫩叶,并造成叶片呈现不规则状的孔洞,为害症状相似,同时两种害虫的发生期相隔较近,因此,两种害虫极容易混淆。以江苏地区为例,2016年宜兴地区部分茶园茶丽纹象甲大面积发生,但是由于近几年江苏地区绿盲蝽发生为害较重,且茶丽纹象甲鲜有报道,大部分茶场都把茶丽纹象甲当作绿盲蝽来进行防治,由于两种害虫的防治方法不同,所以防治效果收效胜微。为了更好地指导各大茶场的技术员以及茶农能够区分茶丽纹象甲和绿盲蝽,本文从两种害虫的发生期、为害症状、为害品种、防治方法这四个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以便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能够精准地进行害虫防治。

1 发生期的差异

茶丽纹象甲在各地每年均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根际土壤中越冬,春暖后陆续作土化蛹,4~5月份羽化出土,5月底至6月间成虫盛发为害。在长江流域,由于成虫发生期与二轮芽生长期一致,所以以夏茶受害最重。

绿盲蝽在长江流域年发生5代,以卵于枯腐的鸡爪枝内或冬芽鳞片缝隙内越冬。4月上旬气温达10℃以上开始孵化,于4月中旬气温在15℃以上进入盛孵期。由于越冬代若虫于4月中旬盛孵,所以绿盲蝽主要为害春茶,大部分成虫于5月中旬羽化后飞离茶园,大部分末代成虫于9月中下旬开始从周边杂草迁入茶园产卵越冬。

2 为害症状的差异

茶丽纹象甲成虫为咀嚼式口器,据作者调查,以成虫咬食嫩芽、新生真叶、成叶为主,为害嫩芽后叶片展开于叶脉两侧形成孔洞、叶缘形成弧形缺刻,为害严重时叶片仅剩主脉。

绿盲蝽若虫、成虫为刺吸式口器,以成、若虫刺吸茶芽为害,为害初期造成众多红点,而后枯竭变褐,随着芽叶展开后于叶脉两侧形成不规则状孔洞,为害严重时导致茶芽呈钩状,且不能展开。

3 为害品种的差异

茶丽纹象甲成虫于6月进入成虫盛发期进行为害,由于已进入夏茶期,特早生种、早生种、中生种茶树均已进入生长旺盛期,因此大部分茶树品种普遍受害。据作者调查,2016年茶丽纹象甲在宜兴部分茶园大面积危害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浙农139、浙农117、龙井43、龙井长叶、中茶108、锡茶5号等品种均见为害状。

绿盲蝽主要以越冬代卵孵化的若虫刺吸茶芽为害,长江流域越冬卵一般于4月中旬进入盛孵期,由于这个时期特早生种和早生种均已进入发芽期,所以绿盲蝽主要为害乌牛早、中茶108、龙井43等特早生种和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浙农139、浙农117、迎霜等早生种。

4 防治方法的差异

由于茶丽纹象甲卵期、幼虫期、蛹期都在土壤中进行,较为隐蔽,成虫羽化后发生期较长且具有坚硬的盾壳,所以茶丽纹象甲防治难度较大。根据茶丽纹象甲的生活习性,在10月份茶园施基肥时进行翻耕,可将部分越冬幼虫翻出地表,从而减少来年的成虫量[7]。同时也可用40%乐果等泼浇于茶丛树冠表土[8]。然而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茶叶农残超标、大量天敌被杀死、目标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等副作用,因此,生物防治和化学生态防治已成为害虫防治的热门课题。白僵菌作为一种分布最广、应用最多的杀虫真菌,目前也被应用于茶丽纹象甲的防治[9-10]。王定锋等人[11]在广东英德茶园中采集到的一株球孢白僵菌Bb1-1,已被证明在高温条件下仍对茶丽纹象甲成虫具有较高的毒力,在田间应用中具有较大的潜能。在化学生态防治方面,边文波等人[12]研究了植物精油对茶丽纹象甲的驱避和拒食活性,结果发现丹参、何首乌、苦参、金银花、芸香油对茶丽纹象甲成虫具有显著的拒食作用,穿心莲提取物对茶丽纹象甲成虫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韩娟娟等[13]等研究了茶丽纹象甲取食后诱导的萜烯类茶树挥发物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拒食活性,结果发现罗勒烯可能对象甲具有拒食作用。通过这些研究表明,利用化学生态调控法防治茶丽纹象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绿盲蝽为害春茶且刺吸嫩芽,江苏地区以春季生产高档名优茶为主,如果在春茶采摘期间进行化学防治,则容易导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茶园中越冬卵的数量来防治绿盲蝽。在江苏地区,大部分绿盲蝽于9月底10月初开始从周边杂草中迁入茶园产卵越冬,2013年作者调查发现,这时可以茶园周边悬挂黄板来诱杀绿盲蝽成虫,减少茶园中越冬卵的数量,从而减少翌年春茶期间初孵若虫的数量[14]。

5 结论与讨论

对茶丽纹象甲和绿盲蝽的田间发生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得出两种害虫在发生期、为害症状、为害品种和防治方法上均存在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在发生期差异上,茶丽纹象甲主要在5月底至6月间为害夏茶,而绿盲蝽以为害4月中旬的春茶为主;在为害症状上,茶丽纹象甲主要为害成叶,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成叶叶缘呈不规则状缺刻,而绿盲蝽主要为害茶叶嫩芽,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茶芽形成对称孔洞;在为害品种方面,由于茶丽纹象甲于6月进入成虫盛发期,以成虫为害夏茶为主,所以大部分茶树品种均有受害状,然而绿盲蝽越冬卵于4月中旬进入盛孵期,第一代若虫开始为害春茶,因此绿盲蝽主要为害特早生品种和早生品种。

通过发生期、为害症状和为害品种的差异,可以准确地区分、鉴别茶丽纹象甲和绿盲蝽这两种害虫,从而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茶丽纹象甲可以通过秋季施肥时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也可以使用乐果等农药泼浇于茶丛表土进行防治,用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可以大量减少来年羽化的成虫数量,从而减轻为害。对于绿盲蝽的防治,可以利用其生活习性,于9月底在茶园周边悬挂粘虫黄板进行诱杀,减少迁入茶园产卵的成虫数量。这种利用粘虫黄板诱杀绿盲蝽成虫的物理防治方法,既简单又有效,可以明显减少绿盲蝽越冬卵的数量,从而减轻春茶期间绿盲蝽的为害。

表1 茶丽纹象和绿盲蝽田间发生情况差异性分析

1 张汉鹄,谭济才.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4-236.

2 孙晓玲,陈宗懋.茶丽纹象甲防治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国茶叶,2009,11:8-9.

3 毛新荣.建瓯茶区茶丽纹象甲的发生几起防治方法.福建农业科技,2010,5(11):53-54.

4 姚元涛,宋鲁彬等.蓝色防虫板防治北方茶园绿盲蝽效果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8):84-85.

5 段永春,牟朴.日照茶区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中国茶叶,2016,1:18-19.

6 沂蒙山区茶园主要虫害及其消长规律调查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16,48(2):105-107.

7 毛新荣. 建瓯茶区茶丽纹象甲的发生几起防治方法.福建农业科技,2010,5(11):53-54.

8 汪义平,姚海峰. 茶丽纹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福建农业,1999(12):21.

9 王定锋,曾明森,王庆森.球孢白僵菌不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及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杀虫活性研究.福建农业学报,2012,27(7):750-754.

10 王定锋,刘丰静,李慧玲等.球孢白僵菌XJBb3005对茶丽纹象甲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福建农业学报,2013,28(8):807-811.

11 王定锋,黎健龙,李慧玲等.茶丽纹象甲白僵菌广东分离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茶叶科学,2015,35(5):449-457.

12 边文波,王国昌,龚一飞等.十九种植物精油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驱避和拒食活性.应用昆虫学报,2012,49(2):496-502.

13 韩娟娟,李喜旺,刘丰静等.茶丽纹象甲对茶树品种的取食选择及其诱导的4种萜烯类化合物.茶叶科学,2017,37(2):220-227.

14 徐琪,王敏鑫等.黄板对茶园末代绿盲蝽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茶叶,2013,39(3):134-136.

DifferencesindamageandcontrolefficiencyofMyllocerinusaurolineatusVossandApolyguslucorum(Meyer-Dür)

WANG Minxin, SHAO Yuanhai, XU Deliang

(1.Tea Research Institution,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063, China; 2.National tea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Wuxi, Wuxi 214063,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occurrence period and the pest symptom betweenMyllocerinusaurolineatusVoss andApolyguslucorum(Meyer-Dür) in tea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The environment friendly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se two pes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control, physical control, chemical 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 and chemically ecological control were proposed.

Myllocerinusaurolineatus;Apolyguslucorum; damage symptom; chemical ecology regulation

2017-09-12

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23);江苏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创新团队(SXGC[2017]023);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BE2017357)。

王敏鑫(1987年-),女,江苏宜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树植物保护工作。

S435.711

A

0577-8921(2017)04-210-03

猜你喜欢

茶区春茶若虫
商洛茶区无性系茶苗高效栽植技术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春茶不宜贪尝鲜
春茶不宜贪尝鲜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