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肯尼亚茶产业

2018-01-10

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种植园肯尼亚茶树

皖 茗

21世纪肯尼亚茶产业

皖 茗

肯尼亚是世界第二大红茶生产和出口国,茶产业在肯尼亚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肯尼亚茶产业发展近百年历史,却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肯尼亚茶业可持续生产技术、产业组织机构等问题,从中得出:肯尼亚茶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及其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实施。

肯尼亚茶;可持续技术;组织机构

在肯尼亚农业中,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行业分别约占肯尼亚农业总产量的78%,20%和2%。三个领域雇用了肯尼亚75%以上的劳动力,占正规就业的五分之一以上,产生近65%的商品出口和大约60%的外汇收入,在脱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新的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一部分,肯尼亚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贫困,保护地球,确保人类繁荣。茶叶部门寻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即消除贫穷、追求健康和福利、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恢复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活力。茶叶行业的资源和活动旨在实现这些目标,从而在今后15年内实现联合国新的可持续发展议程。

茶首次被引进并种植在肯尼亚的时间在1903年,但商业为目的进行大规模茶叶种植则是1930年以后的事。茶园种植面积从中部高地逐步扩展到西部高地,主要以实生苗为主[1]。肯尼亚东非茶叶研究所成立之后开始组织茶树育种,1964开始研究无性繁殖[2]。21世纪初选育出了特殊性状的茶树品种,2009年开始紫茶的商业化发展[3]。目前,大部分研究都致力于实现茶叶生产多样化,扩大应用和产业增值[4-5]。

最初,土著非洲人被禁止种植茶树,茶树只在白人定居者的保护区大规模种植,20世纪50年代,当地人开始被允许种植茶叶,随后非洲土著居民也加入小茶农生产。目前,种植园的大规模茶叶生产由跨国公司组织,这些公司拥有数家茶叶生产工厂。拥有20公顷土地的小茶农生产者则是由茶叶发展管理委员会管理。

1 肯尼亚茶

肯尼亚90%以上的茶均为手工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这为肯尼亚茶优良的外形和香气奠定了基础。肯尼亚地处热带地区,鲜叶全年可以采摘;采摘周期取决于环境条件和嫩度,嫩的芽头采摘间隔一般为7-14天不等。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不同种类的茶产品,但全国90%的鲜叶利用CTC或者传统工艺制成红碎茶。2008年以来,为了增加市场对茶叶的吸引力,肯尼亚开始小规模地对包括绿茶、白茶以及乌龙茶在内的产品多样化研究。

肯尼亚出口茶叶在传统市场上主要为散装茶,通过对原材料的多样化改良来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和用途,在生产改良中创造新的经济活跃点[6]。增值提高茶叶的市场价值,反过来,增加了可用产品以及生产者的销售收入。肯尼亚红茶加工大部分采用CTC方法,约占到茶叶总产量的96%。2008年以来,肯尼亚开始致力于茶叶产品多样化开发,为消费者提供并成功选育紫茶无性系[3]。紫茶、白茶以及绿茶的无性系只占茶叶总量的小部分,需要以合同为基础为专门市场生产。肯尼亚生产的大多数传统茶叶只占世界总产量的1.3%,其中大部分是在本地消费的。

为了提高肯尼亚茶叶市场地位,肯尼亚必须增加茶叶生产份额来增加收入,这可以通过增加替代产品和渗透其他市场份额来实现。挑战在于:尽管肯尼亚茶叶出口量比斯里兰卡多41%,但两国在茶叶营业收入却非常接近。具体来说,由于增值影响,肯尼亚与斯里兰卡每公斤茶叶的价格相差为1.24美元/公斤,斯里兰卡为4.33美元/公斤,肯尼亚则是3.09美元/公斤[6]。

多年来,肯尼亚一直依靠生产和出口高品质的散装CTC茶,进口国相关企业以肯尼亚茶叶品牌为代价,将来自其他国家的低质量茶叶拼配在一起[6]。通过品牌化、包装和产品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方式增加茶叶的价值[7]。肯尼亚茶叶全年生产,产品富含儿茶素和多酚,品质高[8],一般,无性系茶多酚含量在13.4%~30.9%不等,可作为茶叶提取物的原料来源[7]。

肯尼亚传统研究侧重于茶叶生产的各个方面以及影响茶叶质量的相关因素。目前,研究逐渐转向于茶产品多样化和增加附加值的开发[4]。2000-2009年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出版物上只有三篇与多样化、增值、替代茶产品以及应用有关的文章,而在2010-2016年相关研究成果和出版物达到35项。这表明人们对开发替代茶叶产品和茶叶价值的兴趣的转变。紫茶与绿茶相结合产品的开发研究[9],旨在提高茶叶价值和消费产量。产品进入替代市场增加行业收入和扩大茶叶多样性,改善生产和提高茶叶质量。目前肯尼亚茶叶的利用重点正在转移,研究着眼于茶叶的附加值提升和替代用途[4,5]。肯尼亚茶的生化多样性有可能用于处理各种产品,如消毒剂或食品防腐剂。茶叶提取成分,包括氨基酸、多酚和其他促进健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作为产品单独提取及销售[4]。在选育紫茶品种之后,肯尼亚茶叶也出现产品多样化的新机会[10 ]。研究主要转向对中日茶树种质资源的药理活性、抗氧化活性[11,12]、抗炎症[13]、加工工艺[14]等方面,肯尼亚茶叶中的花青素含量[15],抗菌性[16],替代产品,所选茶叶不同部位的总多酚含量[17],以及消费者的可接受性[18]。

2 茶叶可持续生产

研究表明,茶在肯尼亚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一些种植园需要换种改植[19]。另外,因管理不善引起濒死状态的茶树也需要重新种植。老茶园的经济可持续性较低,植株老化,密度降低,导致种植园和小茶农生产者的产量持续下降。换种改植是持续高产和优质茶园的前提条件,但换种改植是需要成本的。

最初肯尼亚茶的引进主要依靠种子实生苗[1]。茶树自交高度不亲和,杂交后代容易产生性状分离。因此,早期的种植的茶园是由混杂实生苗组成,基因型高度杂合变异。杂合基因型的茶园产量和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很差,因此需要寻找更为遗传一致的高产茶树品种,从而开展了无性繁殖和无性系育种。这些茶树品种资源主要来自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8]。茶树主要是异花授粉,为了增加茶树产量,从精选茶树品种中提取种子用于建立早期品种园,这些种子是从选育的高产茶树中收集的,因此种群是高度异质性的。

肯尼亚的茶树育种开始于1961年,茶树利用的种质资源来源于印度和斯里兰卡。最初是从杂合的实生苗群体中选择。无性繁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根据幼苗个体在田间的性状表现进行选择,选育了部分早期无性系品种,通过品种改良提高了茶叶的产量;选育了茶叶品质优良、适应范围广泛的茶树品种,适应全国生产条件并遍及全国各地种植,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正在致力于紫茶等特色茶树品种的鉴定和选育[3]。

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成功地选育和登记了64个无性系茶树品种,并在该国广泛种植。为了实现品种多样化以及迎接周边地区种植茶叶带来的挑战,21世纪初肯尼亚引进了新的茶树品种[20];鉴于花青素对人体健康有好处[9],花青素含量丰富的紫茶也因此被作为特殊茶树品质在全国推广。规模化的茶树种植园主要由私营和跨国公司拥有,农民主要以小农经营模式参与生产。至少有26%的农民采用无性繁殖[10],农民的收入趋于稳定。由于茶叶是多年生作物,增加茶园种植面积或者换种改植受到土地资源等因素的限制。

3 可持续生产技术

如果管理得当,茶叶能存活100多年。茶在肯尼亚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一些种植园面临换种改植问题[21],通过换种改植无性系品种, 从而获得预测的产量、品质和产值[21]。

理想的天气条件下, 大部分肯尼亚茶叶生产坚持采摘一芽二叶, 采摘周期每隔7-14天一轮,这构成茶叶生产的最高成本。然而,机械化生产茶叶主要是由大型的跨国茶叶公司采用,目前尚未被小茶农生产者所采用。

能源是茶叶行业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因为超90%的茶叶是通过CTC生产的, 生火需要大量的能量,能源主要靠燃烧木柴提供;消耗森林或使用柴油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茶叶行业需要参与到发电中来。这些举措促使微型发电厂的建立,发电厂是由肯尼亚茶叶开发局下属的KTDA 电力公司负责运营[22],发电厂供电给茶叶加工厂,并将多余的电力输送到国家电网。在 KTDA 公司下属的茶叶机械和工程有限公司的旗下的相关部门正在开发解决燃料问题的新技术[22]。

4 茶叶产量

肯尼亚的茶叶产量自独立以来一直在稳步增长。1963年茶区面积为15937公顷,但在2016年已增加到200000公顷以上。小茶农生产的茶园面积在1972年超过规模种植园,在1987年小农户的茶叶产量也超过了规模种植园[8]。2010年以后,茶园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增长(表1-2),增长的原因是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更多的农民参与种植茶树的结果。

尽管国际市场上短期内会出现茶叶供过于求的局面,但随着人口的增加,茶叶消费量可能会上升。适合茶叶生产条件适宜的地区,要么保持不变,要么用作人类定居或者其他用途而减少。在小茶农产业模式下,土地的分割仍在继续,这可能使土地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目前尚未确定小农经营的最低经济单位。

表1 茶园面积(千公顷)

表2 茶叶年产量 (千吨)

表3 茶叶年产率(公斤/公顷/年)

表4 茶叶平均价格(2010-2016)

表5 出口收入

表6 出口数量

5 肯尼亚茶产业组织机构

茶叶产业管理在农业部下运作, 其任务是制定农业政策(图1)。管理局是该部门的前管理机构的继任者,这些机关已并入农业和粮食管理局之下的董事会。其前身是肯尼亚茶叶管理局的董事会,管理内容涉及:茶企资格认证,茶商、经销商、代理商以及各类茶行业从业者注册等,并在本地和国际的市场推广肯尼亚茶。研究职能已与国家研究组织合并。因此,肯尼亚茶叶研究不享有以前受肯尼亚茶叶委员会的茶叶税收支持。

图1 肯尼亚茶叶机构

茶叶部门贡献仅次于园艺部门,是肯尼亚最有活力的农业部门之一。茶叶部门分为小茶农生产和种植园生产,约有60%由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的小茶农组成,其中66家工厂完全由农民拥有,由肯尼亚茶叶开发署(KRDA)管理。规模茶业由种植园主(公司)组成,包括联合利华、詹姆斯·芬莱、乔治·威廉姆森、东方肯尼亚有限公司,苏蒂克茶公司和萨西尼公司。这些私营公司各自负责投入、种植园、加工和销售其产出。小农经济因资源配置效率低和规模劣势,效益低[9]。

种植园和小茶农都通过从价税来提供资源,该税早先用于支持技术开发,并通过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向茶叶行业转移。目前,支持茶叶产业的研究部门已与其他国家农业研究组织合并成KALRO,不再享受该政策。

6 肯尼亚茶业部门挑战

东非不断变化的天气模式对茶叶行业构成威胁,包括不稳定的降雨量、冰雹和霜冻的温度升高、气温升高和降雨模式的变化都可能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超过50万农民面临生计上的不确定性[24]。极端天气事件,主要是干旱和洪水,是肯尼亚农业部门表现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未来气候变化,气温上升,极端气候条件的频率和强度将进一步增加。例如,目前肯尼亚茶叶遭遇冰雹的产量损失估计为每年270万公斤。为了减轻气候变化影响带来的影响,急需相应的应对机制。

为了减少政府投资的负担,总统特别工作组建议进行对国有企业的合并。合并的机构中包括肯尼亚茶叶的技术部门(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从而建立肯尼亚农业研究组织。茶叶委员会是由农业和渔业管理局组织的一个管理机构。

肯尼亚茶叶委员会历来都以肯尼亚茶为标志,但缺乏资金是实现其在这方面目标的主要障碍。废除从价的反倾销也同样加剧了这种情况。肯尼亚茶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得到加强,以支持其传统的营销策略, 而这些策略又受到茶叶行业政策变化的影响。为了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竞争,肯尼亚茶叶协会和政府必须共同努力,促进肯尼亚茶业的发展[4]。

政府对茶叶市场营销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Tsalwa和Theuri指出[6],政府政策影响茶叶的价值。有研究表明,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茶叶的过程中,政府有权创造有利的环境,以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对于大多数股权由外国投资者控制的茶叶种植园,租赁续期期间,土地持有的方式存在不确定性[25]。 2010年颁布的“肯尼亚宪法”将租赁期限从999年降至99年。因此,跨国公司租赁所拥有的大部分土地在不久的将来要求续租,这也是今后影响茶叶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1 Mamati G.E. Tea:Trends of improvement in Kenya. 2001, Tea 22:125-130.

2 Visser T., Tea.Camelliasinensis. In Outlines of Perennial Crop Breeding in the Tropics. Landbowhoge school. 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 1969, 459-493.

3 Kamunya S.K., Wachira F.N., Nyabundi K.W., Kerio L. and Chalo R.M. The Tea Research of Kenya Pre-Releases purple tea variety for processing health tea product, 2009, Tea 36:80-90.

4 Ochanda S.O.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of tea (Camelliasinensis) industry in Kenya and possible areas of exploitation for value addition. Afric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s, 2012, 6:53-61.

5 Ochanda S.O. Promoting the Kenyan tea (CamelliasinensisL) industry through value addi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th horticultural Association of Kenya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hort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tropics 2010. JKUAT, Juja, December 8th-11th2010.

6 Tsalwa S.G. and Theuri F. Factors affecting value addition to tea by buyers within the Kenyan tea trade value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and Education (IJHSSE), 2016, 3(2):133-142.

7 Mutuku A.M., Chalo R.M., Wanyoko J.K., Wachira F.N., Kamunya S.M., Kimutai S. and Karori S. M. Biochemical diversity of Kenyan tea cultivars and potential use in processing of diversified products, 2016,Tea 37:49-57.

8 Owuor P.O. Tea in Kenya:Production and country profile. Two and a Bud, 2011, 58:10-18.

9 Kerio L.C., Kaburu F., Njeru W, Kamunya S.M., Miriti J. and Wanyoko J.K. Quality aspects of processing tea into various ratios of ordinary green to purple leaf tea, 2015,36:40-55.

10 Huho J.M, Muchiri., NgngI., Kavoo A, Kamiri H., Maina E., Muthee P., Kilel E. and Kagure E. Adoption of Purple Tea in Kenya: Stat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ea 2016,37:112-121.

11 Wachira F.N. and Kamunya S.M. Kenyan teas are rich in antioxidants. 2005, Tea 26:81-89.

12 Karori S.M., Wachira F.N., Wanyoko J.K. and Ngure R.M.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tea product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7, 6(19):2287-2296.

13 Karori S.M., Wachira F.N., Ngure R.M., Wanyoko J.K. and Kagira J.M. Effects of Kenyan tea on inflammation: An animal model study, 2010, Tea 31(1):13-20.

14 Lelgo S.K., Kamunya S.M., Ochanda S.O. and Wanyoko J.K. The effect of processing technique on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dapted Kenyan and introduced Japanese and Chinese tea germplasm, 2011, Tea 32 (1):22-33.

15 Kerio L.C., Wachira F.N., Wanyoko J.K. and Rotich M.K. Anthocyanins in Kenyan teas; 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Food Chemistry, 2012, 131(1): 31-38.

16 Koech R.K., Wachira F.N., Wanyoko J.K., Kerio L.C., Khalid R., Ngure R.M. and Bii C. Potential antibacteri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ifferent tea extracts, 2012,tea 33:67-77.

17 Ochanda S.O.Wanyoko J.K., Faraj A.K., Onyango C.A. and Ruto H.K. Effects of tea (Camelliasinensis) Phytochemicals on the yoghurt Cultures(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and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During Development and Storage of Tea Fortified Yoghurts. Journal of Food Research, 2014a, 4(4):1-15.

18 Ochanda S.O., Wanyoko J.K., and Ruto H.K. Effect of spices on consumer acceptability of purple tea (Camellia sinensis).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4b, 6:703-711.

19 Nyabundi K.W. and Kamau D.M. Tea Replantation in Kenya: A review and way forward, 2012, Tea 33 (1):47-54.

20 Kerio L.C., Wachira F.N., Wanyoko J.K. and Rotich M.K. Total polyphenols, catechin profil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ea products from purple leaf coloured purple tea cultivars. Food Chemistry, 2013, 136:1405-1413.

21 Kaptich F.K.K, Tuwei G.k. and Corley R.H.V. Evaluation of tea replanting methods, Tea, 2015, 36:80-90.

22 KTDA Invests in Green Energy by Commissioning Four Hydro Power Plants. KTDA.2015.

23 Kiprono P.K., Nyangweso P.M. Korir M.K., Muku O., Kendagor R. and Chumba R. Economic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se among the smallholder tea producers in West of Rift with reference to Kericho County, Kenya. 2015,Tea 36:72-79.

24 Shikuri R., Cheserek B.C., Cheramgoi E.C., Ngétich W.K., Mutambu A. and Kiprono P. A socio-economic assessment of extent of hail damage on tea. West of Rift, 2014, Tea 35:57-68.

25 Anon. Annual Report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Kapchorua Tea Company Ltd. 2016.

Kenyanteaindustryinthe21stcentury

WAN Ming

Kenya is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producer and exporter of black tea, and the tea industry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Kenya′s national economy. The tea industry has been growing for only a century. Why Kenya has risen rapidly in just a century. Through in-depth research on Kenya tea industry, including sustainable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tea sector,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Kenya is attributed to the government′s atten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technical policies.

Kenya tea; sustainable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sector

2017-09-21

F33/37;S571.1

A

0577-8921(2017)04-241-05

猜你喜欢

种植园肯尼亚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大选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