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运河航运与泊头社会经济的变迁

2018-01-10林,刘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航运天津交通

侯 林,刘 楠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社政部,江苏 淮安 223003)

南运河航运与泊头社会经济的变迁

侯 林,刘 楠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社政部,江苏 淮安 223003)

泊头社会经济的变迁与南运河航运的兴衰密切相关。民国之前,泊头依托南运河的便利交通条件,迅速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商业市镇。民国时期,随着内河漕运的停止与海运的兴起,泊头社会经济受到很大的打击,但南运河航运仍然是泊头对外商品运输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泊头解放初期,南运河航运依然是泊头工农业产品运输的主要交通方式,但随着津浦铁路恢复通行和南运河断流,铁路运输成为泊头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南运河;航运;泊头;社会经济

泊镇,又称泊头,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南运河中段重要的商业市镇。因优越的水路交通而兴起,“咸丰年以前,随同南方几省运粮船同来的货船和货物,全以此为泊点,同时天津一带的货船,也以当地为泊点;南船不再向北,北船也不向南再行,就以该处作为买卖的市场”。*王干:《泊头镇一瞥》,《工商学志》,1935年第7卷第1期。泊头也因此而得名。随着内河漕运的停止与海运的兴起,南运河成为华北区域间物资交流的主要交通通道,泊头社会经济受到很大的打击,但南运河航运仍然是泊头对外运输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1911年,津浦铁路在此设站,泊头同时拥有津浦铁路与南运河水路的交通优势,附近几个县的商品在此集散,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活力,重新成为津南的经济中心。

一、民国之前南运河航运与泊头社会经济的兴起

漕运经济的繁荣促进了运河码头的发展,南运河沿岸的泊头不仅是各商帮与漕军停歇之地,也是码头沿岸区域的本土商品与运河上的南北物资交易市场和集散地。泊头依托南运河的便利交通条件,加快了本地农副产品商品化的进程,从一个小村庄迅速崛起,成为南运河沿岸著名的商业集镇。近代之前,泊头商业辐射范围甚广,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交河县城和南皮县城,辐射范围不仅覆盖所在的南皮和交河,周边的阜城、东光、献县、任丘均受其影响。明末清初,谈迁记载了当时的泊头“商贾辐辏,南北大都会也”。*谈迁:《北游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9页。泊头社会经济的繁荣,首先表现在商业店铺数量众多。1910年,泊镇商务分会成立,参加的行业数10类,商号100家。*天津市档案馆等:《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9页。而据1910下半年河间府交河县泊头商业调查(见表1),泊头商店共计127家,除此之外,还有铜铁锡磁木等器及油粮小铺百余家。

二、民国时期南运河航运与泊头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国时期,泊头隶属于南皮、交河两县,以南运河为界,以东属南皮,河西属交河,城镇以运河轴心,呈长方形分布,南北长约五里,东西宽约二里,*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泊头镇之近况》,《经济半月刊》,1928年第2卷第10期。河西地区商业繁盛,有三条南北大街为本镇商业中心。据民国《南皮县志》记载,“泊镇实当其冲,运河南通江湖,北达津京,川产、广产之运输,海货、洋货之兴贩,东西两岸殷实,商号不下千余家,输舶辐辏,阛阓盈实,为津南一大商埠”*王德乾等:《南皮县志》(民国)卷2《舆地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本,第153页。。至1937年,泊头人口达到3 200余户,约两万人。*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泊镇业务调查报告书》,1937年6月15日,天津档案馆藏:401206800—J0161—1—002399。因泊头重要的交通与经济地位,交河县商会、统税局、公安局、邮政局在此设立办事机构。*林一:《交河社会概况》,《泊声》,1933年创刊号。

表1 1910年交河县泊头商业调查一览表

资料来源:天津市档案馆等:《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年》,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05页。说明:原文无年月,推断在1910年下半年。

泊头经济的发展与交通地位关系密切,在津浦铁路开通之前,泊头对外商品贸易主要依靠南运河航运,大车等陆路交通主要用于近距离少量货物运输。1911年,随着津浦铁路的开通及汽车等现代陆上运输工具的发展,泊头的交通格局发生剧烈变化。那么,南运河航运在泊头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充当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不可否认,津浦铁路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泊头商品经济的发展。自津浦通车后,因为交通便利,附近的商人和本镇的小商人可以很容易地直接到天津、济南等处采购货物,不必像以前多由泊头采办。那样,他们省去了一层剥削,可以减少些成本,多获一些利益。所以,泊头本地的商家便不得不极力的降低他们货物的价值和利润,以求满足主顾的需要,结果买卖渐渐步入昔日的兴盛,然而这却使该地变成了一个商品转运中心。因此,津浦铁路不仅加强了泊头商品中转中心,而且津浦车站位于河东区,铁路运输的繁荣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使城镇发展格局更加平衡。津浦铁路凭借着速度快、运量大、受季节影响小等优势逐渐挤占泊头的航运市场,两种交通方式相比,航运逐渐成为铁路的一种辅助运输方式。

泊至今日,铁路与运河并行,速度既较快良多,经济亦所费无几,况洁净安全更远胜于运河之帆船。因之民船破产,河身浅淤;值冬季为天气所阻,夏秋之季水浅更航行;以故本县交通,铁路占十之八九,历史产物之运河,除供游人之凭吊外,而于应用上实甚寥寥也!*同上。

其实不然,泊头位于水陆要冲,铁路、水路和公路三者之间各有利弊,对推动泊头经济发展的起着不同的作用。铁路运输车辆较少,运费较高,且经常受到战争的破坏。泊头的地区抗日武装为阻碍日军的进攻,多次连续发动交通破坏战,包括公路与铁路两方面,仅1950年,就在南运河水里捞出铁路钢轨122根。*泊头市交通局编史组:《交河县公路交通史》,1985年版,第26页。水路经常受到淤浅的困扰,或者因冬季河水结冰不能航行。公路多为土路,并且“卫以民众基于自私之观念,缺乏公益思想;而为政者,罔计大众福利,对路政上鲜少保护和整顿的功令,以故沿途掘坑挤道,所在多有;车马行处弥感颠簸,影响于民生利益,行旅安全” 。*同上。

它们所运的货物种类也不同,铁路运输货物以梨为大宗,花生、米、棉花次之,输入货物以面粉、柿饼、红果等为大宗。梨是泊头农民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梨属于鲜果类,需要更加快捷的交通方式运输,每年收获后,“平均每日可由火车运出三四千吨,大半至天津及上海一带”。*王干:《泊头镇一瞥》,《工商学志》,1935年第1期。南运河航运成为区域间运输航道后,北达天津,南至临清、河南道口等地,成为运河沿岸各城镇之间重要的货物通道,“船运由天津所去之各种杂货,及由本镇运天津或临清杂粮均利赖之”。*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泊镇业务调查报告书》,1937年6月15日,天津市档案馆藏:401206800—J0161—1—002399。公路方面,1922年沧石公路修通,1936年建成(北)平大(名)公路,均途经泊头。公路上多为大车,汽车极少。大车多用于周边各县运至泊头的杂粮、花生、米及棉花等,多属于短距离运输,其输运路线东至柴火店、乐陵、张官、南皮,西南至衡水小范、武邑,南至东光县属,北至辛庄、捷地,此外,尚有公共汽车可通天津,小火轮通至沧县,均为载客之用。*同上。三种交通方式利弊参半,恰好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了泊头经济的兴盛。当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与铁路相比,民船多为船户私有,由商人雇佣,在运价、货物种类、发货时间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商家的要求随时调整。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船户可以通过降低运价维持生计。商家独自雇佣一船,因货物数量不足装满民船,为降低运费,往往通过承揽其他商家货源,分摊部分运资。1914年3月,泊镇商号荣德泰在天津购买“烟煤六十五吨,铁货数十种,又与聚泰成代买杂货数十种,蚕豆二十包,又与永昌泰代买秈米四十包,由船户高文庆承揽,由御河运至泊头镇” 。*《交河县泊头镇荣德泰铺掌左抡元请议书》,1914年,天津档案馆藏:401206800—JD128—3—003678—029。

因为史料所限,不能明确三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运输货物种类及数量,但航运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南运河航运对泊头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粮食贸易。泊头的粮食贸易十分发达,粮业分为粮店和粮栈两种,粮店主要帮助外路客商收购粮食,河西粮店有庆立栈、庆立成、同泰、福顺店、永昌店、荣和泰、恒源等七家,河东有同兴和、东聚、祥泰成三家。粮栈专门出售外来粮食,顺河街有义盛、大有、春泰、德恒等四家。粮店与粮栈营业消长以本地粮食丰歉为转移,如果本年粮食获得丰收,则以粮店运出贸易为主,否则以粮栈进口粮食为主。小麦多运往天津,玉米粟豆高粱等多运往山东泰安等处。泊头每年运出的粮食,“亦视本地方岁收如何多寡不一,平常年成可出五十万石上下”。*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泊头镇之近况》,《经济半月刊》,1928年第2卷第10期。虽然泊头有铁路和公路的便利,“但以运费上之关系,装船者较多,泊头至天津,水程三百九十六里,民船三日可到”。*同上。此外,小麦上市期为旧历六月,杂粮为九、十两月,此段时间,南运河水量充足,亦适宜船只的航行。

不仅在粮业方面,南运河航运对泊头商业、铸造业及转运业方面的发展也影响较大。如全泰兴、泰顺隆两家所售的熟铁锅来自运河上游的河南清华镇,泊镇锅店的“销路为运河沿岸及交河、南皮、盐山、庆云、无棣等地”。竹货店有恒复泰等7家,位于南运河旁的顺河街,店址选在此处,主要目的是便于运输货物,因为“竹木来自清华镇,由卫河民船运来”。布店方面,据王干向一家布店调查,所售的货物“由津济及高阳贩运而来,平常都由船运,除非缺货的时候,才用火车。船固然走得慢些,可是能省九分之八的运费”。虽然一个布店不能代表整个泊镇的布业情况,至少反映了南运河航运在布业运输方面的优势。1937年,据支研《经济旬刊》的记载推算,每年天津通过民船运至泊头的糖为9 000袋。*李洛之、聂汤谷编著:《天津的经济地位》,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页。铸造业方面,南运河航运的便利不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也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泊头本地不产煤铁,铸造所需的煤铁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南运河从天津等地水运而来。同时,泊头优越的水陆交通优势也促进了货栈转运业的发展,有公顺和、德华栈、同泰和、汇通四家。南运河航运在泊头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处于屹立不倒的地位,主要是由于其灵活性、低廉运价及较大的运量。*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泊头镇之近况》,《经济半月刊》,1928年第2卷第10期。

三、新中国成立后新旧交通的更替与泊头社会经济的繁荣

1946年5月,泊头解放。因津浦铁路中断,南运河航运成为泊头的主要运输方式,为发展民船航运业,泊头解放区政府对船户实行优惠待遇,吸引天津船户来到泊头,在泊头建立航运公司,航运业逐渐恢复。1948年3月至5月,由天津到泊头登记户口的民船46艘,随河船51艘,7月,泊头就增加民船195艘,总运力11 975吨,占当时泊头船舶总运力的88%。到1948年7月,泊头已拥有木船231艘(见表2),13 205吨的载重能力,超过滹沱河、子牙河、滏阳河航线的船舶总运力,成为晋冀鲁豫、晋察冀解放区的一支重要运输力量,主要运输物资有食盐、粮食和煤炭等。运输站首先将黄骅、盐山所产食盐用马车运到泊头和沧州,再安排民船沿南运河而上,运至德州、临清、馆陶及河南省道口等地,供应晋冀鲁豫解放区。同时,运输站派人到德州等地组织货源,使南去船舶返回时装载煤炭、棉花、羊毛等运回泊头或沧州等地。*《沧州市志》编纂委员会:《沧州市志》(一),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第566页。

表2 1948年泊头市船舶数量及载重吨位统计表

资料来源:王树才:《河北省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234页。

泊头解放后,城镇工商业开始恢复。在津浦铁路尚未恢复通车之前,工业原料和产品销售仍然依靠南运河航运。1947年,永华火柴公司开始增建厂房及装置大机器,三家铁厂亦积极筹备开工,还有五家肥皂厂,三十余家竹货店,以纺织为主的合作社亦有十余家。*《解放区内繁荣安定哈市翻身工人劳动热情更高》,《人民日报》1947年4月15日(第3版)。他们所需的燃料、原料及建材等主要通过南运河航运。1949年,泊头市境内工业企业8家,从业人员6 000余人,全年工业总产值202万元。*河北省泊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泊头市志》,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171页。泊头的货物运输以食盐为主,年转运量达2 500万斤,其次是杂粮、苇席、山货、干鲜果品、药材、日用工业品等。每年在泊头转运的物资总量达两万吨以上,这里的货物运输70%集中在9至12月份的运输旺季,转运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向北方运输主要是羊毛、棉花、山货、鸡蛋等,主要装船运往天津;向南方运输的是食盐,由沧县、泊镇装船运德州、临清、南馆陶等地;西运的食盐由埕子口、利津等地运来,大都由渤海各县的马车运输;东运的货物是由石家庄运来的铁器、煤,白洋淀的苇席、大米以及其他各县的小麦。*沧州地区公路运输史编纂委员会:《沧州地区公路运输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从以上四路贸易情况得知,在南、北两个方向,南运河航运依然是主要的交通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津浦铁路设施不断恢复与完善,铁路客货运输方面逐渐超越南运河航运。据《交河县志料》记载:“泊头镇车站每日旅客之上下,颇为拥挤,闻一日间收入千元左右云。”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客运更加繁忙,1954年,客运量达50万人次,1981年旅客发送量78万人次。*河北省泊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泊头市志》,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353页。货运方面,泊头火车站货运装卸设施不断完善。1978年以后,铁路运输有了明显好转,货物装卸机械化程度达80%以上,铁路货运量与周转量极大提升。*同上。

与铁路客货运输的快速发展相比,泊头航运业却发展缓慢。1956年,南运河航运业实行公私合营,沧州、临清成立航运合作社归天津航运社管辖,50吨以上的船只多转入天津航运社,30吨左右的船只多停沧州、临清,泊头只停泊小型船只。1960年航运业务繁忙,由于船只所限,远远不能满足当时的运量要求,但确实起到了辅助作用。当时的收费标准是,“逆航每吨公里二分八厘,顺航每吨公里二分二厘,只相当于汽车运输每吨公里收费一角八分的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若和马车运输收费相比,节约运费就更多了”。*泊头市交通局编史组:《交河县公路交通史》,1985年版,第68页。随着南运河水量的减少,1965年4月,航运队将轮机和船只交由县财政处理给泊镇街道办事处(即现在的泊镇第一铸造厂),航运队宣告结束。*同上。

现在泊头还保留着一些街名,仍然彰显着运河的商业印痕。如盐店街位于泊头市中心位置,东西走向,过去不少著名的商号都坐落在此街。茶店街紧邻运河两岸,位于泊镇南钟楼鼓楼一带,因过去此处开茶庄、茶馆多而得名,街内以回民居住为主。此外,还有粮食市街、米市街、枣市街,均以所交易商品而得名。*曹厚亭:《运河名城——泊头》,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诚然,泊头的兴衰不能完全归于交通地位的变革,其他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民国时期,历次战争对泊头经济的破坏,例如1924年军兴以来,陕军驻守泊头,一切军需均由泊商承担,“数年之久,竟垫至二十数万元”。*《交河县商会公函》,1927年8月,天津档案馆藏:401206800—J0128—2—002589—046。1926年,国民军与奉军在此战斗几十天,对人畜、房屋及商业损失巨大。“所有一切的供应,大都皆出之于此,再加上不明不白的损失,无怪到现在人民提起那次战争就切齿痛恨了。”*王干:《泊头镇一瞥》,《工商学志》,1935年第1期。

TheSouthCanalShippingandtheSocialandEconomicChangesinBotou

HOU Lin,LIU N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uai’an,Jiangsu 223003,China)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n Botou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shipping of the South Canal.Before the Republic of China.Botou,relying on the convenient traffic conditions of the South Canal,rapidly became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town along the coast of the Grand Canal.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with the rise of the sea transport and the stopping of inland water shipping,Botou social economy suffered greatly.But the South Canal shipping was still one of the main means of Botou foreign goods transportation.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iberation of Botou,the South Canal shipping was still the main transportation mode of Botou’s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But with the restoration of Jinpu Railway and the no-flow of the South Canal,railway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a new engin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otou.

the South Canal; shipping; Botou; social economy

2017-09-16

江苏省哲社基金项目重点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的淮安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5ZDIXM033)

侯林(1983-),男,河南焦作人,历史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近现代区域史研究。

K258

A

1008-469X(2017)06-0005-05

猜你喜欢

航运天津交通
如果天津有“画”说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繁忙的交通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小小交通劝导员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