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源记》的另类解读

2018-01-09

初中生·作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桃花源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公元五世纪,一个叫陶渊明的诗人写下一篇300多字的《桃花源记》,让国人梦想了1000多年。由此,衍生了一个成语典故:世外桃源,成为美好世界、理想社会的象征。

直到今天,国人还沉浸在这个故事里。君不见,桃花源的原型常德桃源,总是游人如织,吸引着无数的尘世男女去追寻他们心中的梦想。近年来,重庆、江苏、河南、安徽、江西、湖北等多个省市都纷纷打造自己的“桃花源”,长篇大论论证他们当地才是桃花源的真正归属地。重庆还打出了一条广告:“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的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

桃花源的原型究竟是在湖南常德,还是在重庆酉阳,这个恐怕难有定论。但桃花源在人们的心中,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美丽新世界?让我们回到那篇仅仅只有320个字的原文。这篇文章实在是太短了,放到今天,还比不上一篇小学生作文的长度。陶老先生可真是惜墨如金呀。他像是留下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粗略几笔,勾勒出一个世外桃源,让我们雾里看花。我们得有一点福尔摩斯探案的功夫,才能从陶渊明笔下的蛛丝马迹里,去探寻那个世界的真相。

陶渊明写的其实就是一个大山里的村子。这里与世隔绝,渔人因迷路才误入其中。后来太守“遣人随其往”,也是“遂迷,不复得路”。这里风景优美,生态良好,“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我们再睁大眼睛仔细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个无政府的社会。桃花源先民来此绝境,就是为了躲避国家和政府的管理。在他们看来,没有官府,就不会有战争、徭役,没有衙门,就不会有剥削和压迫。果真是这样吗?有人群便有社会,有社会必有管理,有管理即形成政府。国家的本质就是社会的契约。当桃花源先民躲到这个世外之境后,尽管他们人口不多,但同样面临着一个需要建立“新政府”进行管理的问题。管理者必须拥有权力,这样又势必可能带来新的剥削与压迫,甚至内部出现纷争与动乱。桃花源能否一派和平、宁静、幸福,真未可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什么叫“鸡犬相闻”呢?它源于老子的《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原来,这里其实只是一个“小国寡民”式的私有制社会。这和儒家理想的“大同世界”相去甚远。大同社会是一个建立在财产公有基础上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礼记·礼运篇》)。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里描写的是桃花源村民劳动和生活的场景。村民们男耕女织,面朝黄土背朝天,衣着还是几百年前的样子,简单朴素。看得出,这里的生产力非常落后,没有商业、没有手工业(酿酒除外),更谈不上科学技术。

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在现实中真有一个桃花源,会是什么样子。

桃花源的另一个特点是环境闭塞、交通不便。在兵荒马乱、苛政猛于虎的时代,倒是可以躲避战乱和苛捐杂税。但在和平时期,这就成为幸福生活的最大障碍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不能与外界交流信息、互通资源、买卖产品、交换服务,无论村民如何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都会活得无比艰难。

在茫茫的南洞庭湖中,有一座自然孤岛叫青山岛,面积有11.2平方公里。那里资源丰富,景色迷人。极目远眺,白鹭翻翔,锦鳞游泳,堪称世外桃源。那里原来生活着3000多居民,却因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如今注册人口不到2000人,而且他们大多常年在外生活,岛内常住人口只有500多人。

桃花源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陶渊明没有写那个村子里究竟有多少人。我们就算它有500人吧。500人的村子已经不小了。一个500人的族群,完全与世隔绝,不与外界通婚,只能近亲繁殖,那这个族群会代代遗传很多疾病,日渐退化,甚至面临灭绝。地中海里有一个撒丁岛,有100多万人,就因为长期与世隔绝,岛上居民普遍患有多种遗传疾病,其中一种叫做地中海型贫血病,该岛居民患此病的概率竟达八分之一!有科学家计算出,一个孤立的族群,至少需要上千人口的基数,才能世世代代繁衍下去。

其实,在我们湖南,倒真有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它就是湘西大山深处的十八洞村。几年前,那里几乎就是一座与世隔绝的村落,不通公路,车子进不去。那里没有任何现代化气息,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苗寨风情,进行着最古老的耕作方式,流传着祖祖辈辈的故事。但那里看不到桃花源式的美好,上演的只有贫困。因为封闭落后而贫困,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国家领导人来了,那里成为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如今,那里已旧貌换新颜,今非昔比了。

可见,如果真有一个现实中的桃花源,那它必定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村。《桃花源记》这种文学化诉说的理想,终究不过是南柯一梦,不堪深究。

课间10分钟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桃花源陶渊明
菊与星
陶渊明失败了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上)——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08-1921)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中)——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22-1937)
《桃花源记》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你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解读
不为五斗米折腰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