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视阈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

2018-01-09陆长英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论述全民健身视阈下加强宣传和引导、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项目、加强体育教学改革、结合学生的需求点开展体育竞技活动、不断加强体育文化传输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策略,同时提出校园足球运动常态化、课外体育锻炼常抓不懈、保证经费到位、加强“大体育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体质健康测试评价等保障措施。

【关键词】全民健身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159-02

当前,国家号召加强全民健身运动,推动体育强国建设。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超过1000万,占高等教育规模的40%。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最活跃时期,他们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参与者,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做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竞技水平,对形成全民健身良好氛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全民健身活动概述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性、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它是一项面向全体人民,通过鼓励身体活动、倡导科学健身、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增强人的体质、服务人的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和諧发展、提升国家民族综合实力为准则的社会事业。它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为了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更多的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国家加强了顶层设计。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将全民健身列入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国家还规定每年的8月8日为国家的全民健身日,各地都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

二、全民健身视阈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宣传和引导,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他们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他们的成才程度、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一百年目标实现的时间进度。然而,我们的教学对象自律性相对较弱,参与意识不强,健身习惯未养成。他们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参与者,我们需要本着“一个都不能落下”的思想,通过宣传、引导,带动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健身活动中,养成良好健身习惯,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进而实现青年学生自觉参与到健身的氛围中。

(二)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项目,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除了常见的竞技性体育活动项目如篮球、气排球、乒乓球、足球等外,我们可以结合地方、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比赛过程中开设一些学生喜欢的、能调动团体合作的项目,比如具有壮族特色的抛绣球、三人板鞋项目,技术要求难度相对较低的九人十足竞技、跳绳、踢毽子等项目。这些项目,在完成体育竞技,培养竞争意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更好地吸引学生从宿舍中走出来,走向操场,走到运动场中,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锻炼意识,为“健康生活一辈子”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三)明确体育观点,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作为体育教师,特别是高校的体育教师,我们需要明确四个观点:一是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形式。体育教学的任务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技术,而应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传授知识和掌握技能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育能力。二是“全民教育”观点,让体育走向社会,让体育教学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普及,使之成为“全民教育”。三是“终身教育”观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使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期间而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四是“主动体育”观点。体育的基本手段是运动,而运动的主体是人自身。因此,体育活动的进行是建立在学生自觉、主动的基础之上的。结合这四个观点,我们可以从体育教材、教师业务能力、体育教学管理办法上做好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他们的体质。

(四)结合学生的需求点开展体育竞技活动。以笔者所在的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每年都开展春季、秋季运动会,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参与的学生人数并不多,学生参与的比例不是很高。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外,体育项目的开设和形式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2017年,学校的秋季运动会做了一些改革,恢复到以班级为单位计算总分,增加了一些人人都能参与的运动项目。与往年相比,参与比赛的人数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更是我们下一步举办体育活动的方向。这需要我们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需求来考虑竞技活动的开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运动意识。

(五)不断加强体育文化传输,树立为体育奋斗的精神。体育文化是人类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它是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通过有形的身体形态、动作技能、运动器材、物质,以及无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志、观念、时代精神反映出来,显现了各具特色的存在方式。体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征,并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国在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以追求“统一”和“中庸”,重在修身养性的内向性、封闭性、圆满性为主要特色的体育文化。在当代,校园体育肩负着以下历史使命: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明确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文体育的素养,培养健康人格,增强健身意识和品德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同时培养终身体育教育观念。接受教育应当是每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终身教育是教育定向上的整合,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培育校园体育文化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三、全民健身视阈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校园足球运动常态化。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党中央、国务院是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战略高度来定位足球的改革发展工作,是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来确定足球发展的核心思路和改革发展原则,是从中国社会、竞技、文化发展的整体需求来宏观引领足球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说,足球的深化改革是体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国家从足球场地、激励机制、竞赛机制、师资培养等各方面完善了各项制度,构建了校园足球长效管理机制,对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和深化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高职院校里,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安排足够课时、合理的师资力量和经费投入,保障场地的使用,开展常态化的竞赛,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二)课外体育锻炼常抓不懈。2017年,为了提高学生体质,清华大学再出“狠招”,规定“大一新生15:55~19:20不排课,比过去每天下午‘四点半强制锻炼,提前了35分钟,过去是四点半以后‘不排课或少排课,现在的新规是‘不排课”。清华大学的系列措施,对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了我们启示,课外体育锻炼突破时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参与到锻炼中来,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的效果更好。

(三)保证经费到位。《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对活动开展、师资保障、场地建设和供给、竞赛组织等内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要求的具体落实都需要有足够的经费做保障。在高职院校里,除财政的正常拨款外,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吸引体彩公益金、社会力量投资等方式,发挥多元力量,形成服务大局、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

(四)加强“大体育文化”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提及的体育文化教育更多的是狭义体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如体育观念、言论等)、行为文化(如体育管理、宣传、规则等)、呈现文化(如体育形象标识、场地设施等),而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所提及的体育文化是指“大体育文化”,它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健康的观念和意识;中外体育发展史上优秀的文化现象和成果,其中突出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等。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引导全民健身向內涵式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大体育文化”的意识,并积极进行实践。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更侧重于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比较少讲授健身知识。对此,高职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更多的健身知识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技能,这样才能在全民健身的时代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各高职院校可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转变教师们的体育发展理念,促使他们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为全民健身服务。

(六)落实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根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的数据,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依然严峻,部分大学生身体指标不如中学生。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采取措施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已迫在眉睫。为此,高职院校要逐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和评价体系,依据学生的体质差异,指导他们制订体育锻炼计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逐步改善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陈莉,周伟,蒲庭燕.全民健身计划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实施路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1)

[2]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一百问[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

[3]马良科,白革利,杨进峰.全民健身活动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3)

[4]衣刚,蔡佳松,张雨,等.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的高校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师,2018(4)

【作者简介】陆长英(1976— ),女,广西扶绥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教师,国家二级篮球裁判,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竞技体育娱乐节目对全民健身的影响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