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讨

2018-01-09马静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研培训能力

马静

【摘 要】本文论述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通过构建自主学习环境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制定支持与激励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等促进临床教师创新性发展;通过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确保校内培训常态化、基于“真问题”开展校内培训、借助教师培训项目做好校外培训等开展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重视教研并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 临床教师 教学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105-0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按照改革总体部署,地方高校应积极向应用型转型,对接地方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为地方医学院校,为基层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就更加凸显。至目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取得积极进展,有效地推进了新时代卓越医师的教育培养,顺应了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生命和健康关注的需求。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拟探讨如何提升临床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医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终身发展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一、促进临床教师创新性发展

当前,创新助力社会进步,作为教师,要具备创新性思维和创新理念,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医学教育新形态,开展教育创新,推动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

(一)构建自主学习环境,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布局的实施,我国已形成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基于此,人人都有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作为负有传承与创新使命的教师,更有义务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做好表率,教育好学生,引领好社会风尚。作为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培育教师信息素养,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自主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工作时间,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优势,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开展协同学习,推动教育信息化由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实施大教育资源共享计划。开发和引进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主题学习网站、手机学习APP等软件。同时利用微信、QQ等网络互动平台,为教师交流、沟通信息提供方便。

(二)制定支持与激励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院校应更新观念,根据实际制定教学创新支持与激励制度,激发教师正面当前医学教育发展中的一些挑战,整合资源,开展教育创新研究,真正成为知识渊博、实践能力强的医学教育者。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2016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线教育,充分彰显在线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在此形势下,临床教师需要不断掌握并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堂内外教学优化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建全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教育资源整合机制,重塑教育模式,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当前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作为网络远程教育与视频课程不断进化的产物,更加具有课程的形态,使得课堂教学、学习进度及效果监测、师生即时互动与指导等环节都能够完整地在线实现,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重大影响,其教学优势已经显现。再者,积累教学过程的大数据,据此开展学习分析和学习评价,帮助学习者实现自适应学习,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实现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测,及时准确发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需求。通过教学行为分析、课程评价等方式实现基于证据、实时反馈、及时干预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二、开展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临床教师进行校内和校外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技巧,以达到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针对临床教师所欠缺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与技巧等,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为不同层次的教师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同时健全培训制度来确保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力促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确保校内培训常态化

第一,对新进教师制订一对一提升计划。传承教研室“老带新”的传帮带传统,为新教师配备德医教兼备的资深教师为业务导师。通过一对一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听课、试讲与点评、教学总结等指导,学习老教师的经验,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第二,对青年教师制订教学培训计划。依照学校的相关管理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史、教学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教学管理条例及过程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第三,对所有的老师,首先制订教育教学网上培训计划:借助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平台,建设以精品课程、专题网站、教改视频案例、多媒体资源库和优秀教改成果等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共享中心;教学资源向教师免费开放,满足教师学习了解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技术、改进方法的需求。其次制订教学沙龙计划:针对各学科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沙龍专题研讨,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搭建自由沟通交流平台。最后制订以赛促教计划:通过开展理论课授课比赛、教学查房比赛、教学带教比赛,提升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基于“真问题”开展校内培训

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关键是要基于“真问题”进行培训。作为培训组织部门,教师培训之前应当仔细分析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眼问题解决,确立鲜明的培训主题,设计好教师培训活动的相关细节。培训主题确定以后,做好调研,推进一线教师基于自我分析的反思,教师由被动受训转向主动参与和研究。以往“讲座式”的培训,教师主要作为受训对象参加,缺少过程参与,缺失了主体地位。真正进行教育实践的主体是教师,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技能水平直接决定问题解决的实效。以来自现实教育的“真问题”作为培训的切入点,把教师从听众、看客带回教育现场,可以引发教师内心主动寻求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期盼。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整体意识,激发每一位教师追求上进、追求卓越的杠杆,通过这种杠杆的调节,使学校现有的资源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当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借助教师培训项目做好校外培训

校外培训要借助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部属师范大学与综合性大学开展的全国挂职锻炼、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项目,分批次有针对性地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致力于骨干教师教学特色、能力提升,不断提高个人魅力及教学风格。同时,要做好校外教学研修计划: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有目的有组织地派遣青年教师到校外进行教学能力的研修,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帮助教师提升自我,对于教师教学与专业发展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相关部门的出国培训项目,可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分批次送骨干教师到国外学习,融合不同文化的教育风格,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重视教研并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教育部日前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原则之一是突出学生中心,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这就要求学校重视教育科研,精准改进教学,通过教师专业提升实现教育质量提高,让教师从单纯的教书转向真正的育人。教育科研是一个更多需要自主性的活动,院校要积极推进激励机制,营造积极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以往教研文化强调教师在经验展示和分享中的发展与成长,长期以来缺乏教育教学研究元素的介入,特别是缺乏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支持,而引导教师从教学分享走向教学研究,从关注实践走向关注理论与实践统一,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进行研究,通过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获取科学施教的新途径,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育教学态度或者教育方式,既能沉淀个人思考、吸收他人经验,也能借助工具、通过研究提炼思想、建构知识,使教师自觉成为研究者。学校要营造教育科研风气浓厚的氛围,创设条件,搭建平台,鼓励教师从事教研工作,引导教研文化发展为教师文化的主流,使教师在本职工作当中找到幸福感,促进精神世界的改变,促进自身的成长。

每一位临床教育者用科学务实的方法开展教育,怀着对医学教育的敬畏之心,本着科学精神,借助科研手段动脑子、想办法,以自己开放的现代文化视野,引导医学生广学博知,术业专攻,必将有效培养医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终身发展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董洪亮.用大数据为教育信息化铺路——访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杨宗凯[N].人民日报,2017-11-16

[2]曲铁华.中国教育史[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赵厚勰.中国教育史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4]袁贵仁.中国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史定华.网络科学中的互联网加——理念、评述和展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6(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年立项项目(2017C395)

【作者简介】马 静,桂林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教研培训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