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研究

2018-01-09刘泉生卢志翔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刘泉生 卢志翔

【摘 要】本文论述当前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校企合作层次不够深入、优质企业资源少、校企合作保障制度不健全、校企导师缺乏沟通等问题,提出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校企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教学内容;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实行“一课双师”教学方式;实施“五位一体”项目化教学流程;采用“三位一体”课程评价机制。

【关键词】校企会 协同育人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091-02

我国经历了三十年的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成效较好的合作模式主要有“教学工厂”模式、“订单”模式、“学工交替”模式、“技术服务”模式等。然而南宁学院处于应用型高校建设初期,自身基础薄弱以及受地方经济环境局限,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适合本校发展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合作如何有效地融入课程成为当前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改革为例,探讨“校企会”三方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

一、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南宁学院已有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但从实际效果看,大多合作层面较浅,没有落实到专业课程上。

(一)校企合作层次不够深入,流于形式

为建设应用型高校,各学院一般都会与企业签订多份校企合作协议,但是多数校企合作层次低,合作的基本状态停留在共建实训基地上,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实训这一环节要求。而在实习期间,企业没有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多数企业的性质与专业课程联系不够紧密,甚至签订协议只为了提高双方的影响力。真正能够有效服务于应用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合作不多,大部分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没有企业参与。

(二)优质企业资源少

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西本地企业技术力量不够雄厚,无兴趣也无能力参与专业课程建设。与专业相关的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城市一带,这就造成了选择优质企业开展合作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三)校企合作保障制度不健全

部分校企合作双方都没有对合作高度重视,也没有成立正式的合作部门及建立相应管理制度,造成合作有了开头没实质进展,较多的合作都是一次性的。每年各专业都将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作为工作重点以解决学生实习问题,没有相对稳定的合作企业。企业一般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人员变动大,教育责任成为企业的负担。校企双方在人才培训、教学过程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未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

(四)校企导师缺乏沟通,教学目标不一致

目前校企课程合作的形式也较多,基本上是课程基础部分由本校负责教育,课程实训部分由企业负责。校企双方导师缺乏沟通甚至不认识对方,双方对课程目标理解不一致,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造成双方传授知识重复、零碎、不衔接、不系统化等,教学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校企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在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南宁学院采用了“校企会”三方合作的模式。“会”指行业学会,网络互联技术课程选择的合作行业学会是广西信息安全学会。广西信息安全学会受自治区政府监督,是由广西地区信息安全领域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学会组织信息安全方面的学术交流、调研、培训等活动,主办各类信息安全技术认证,承办信息安全竞赛。学校与信息安全学会合作,可以通过学会的帮助获得广西信息安全领域的各类优质资源,课程建设需要的企业、专家全部由学会推荐,解决了选择合作企业难的问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教学内容

1.确定职业岗位。由学会组织自治区内信息安全专家组成较为稳定的企业导师团队,校企双方教师加强沟通,共同参与课程建设。“校企会”三方通过职业分析,共同确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最后生成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方向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对应表。

2.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共分为以下3个步骤。第一,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校企会”三方探讨,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最后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和所有典型工作任务下的子任务汇总表。第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难度。根据第一个步骤,依照职业成长模式理论,继续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一般情况下,将其分为4个等级。第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后,“校企会”三方共同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进行描述,最后生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

3.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根据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分析,确定课程的核心能力,进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4.学习模块课程设计。从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导出对应的核心学习模块。根据课程的核心能力,设计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前期必要知识模块,即课程基础模块。将课程基础模块和核心学习模块结合,构成系统化课程内容。

5.教学计划设计。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结合本课程内容设置,给出初步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分配、开设学期等安排。

(二)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实行“一课双师”教学方式

由信息安全学会组织广西区内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作为信息安全方向课程的企业导师团队,补强本校信息安全方面课程的教师队伍。根据课程内容重构形成的课程基础模块和核心学习模块以及授课安排表,合理安排高校教师、行业专家进行模块化授课。

(三)实施“五位一体”项目化教学流程

确定教师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依据“行动导向”原则,通过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形成按“工作场景展示→工作过程演示→ 学生项目实践→项目测试、验收→总结评价”的基于行动导向的“五位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以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带动课堂教学环境的建立,让学生在真实项目情景中,通过完成相关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采用“三位一体”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考核采取课内基础考核、工程认证、项目评价的“三位一体”评价机制。课内基础考核由校内导师负责,工程认证由学会负责,项目评价由企业导师负责,从基础知识到行业认可、实际操作能力全面考核。

三、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南宁学院在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校企会”三方合作的模式,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如下:

其一,学生获得行业认证。通过“校企会”联合培训学生,31人获由广西信息安全学会颁发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结业证书。

其二,学生经过广西信息安全学会成功推荐到本地对口企业就业12人,占专业学生人数三分之一,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出贡献。

其三,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课程内容重构、“一课双师”教学方式,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度沟通,双方在教学与工程实践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

实践证明,“校企会”合作模式在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制度还没有健全,需要进一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深入研究,实现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泉生.南宁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析[J].广西教育,2014(7)

[2]刘泉生.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网络互连技术》课程为例[J].高教论坛,2013(11)

[3]黎洪坤.基于工作过程的自动化仪表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广西教育,2011(18)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