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OC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09张洁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9期

张洁

【摘 要】本文论述SPOC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中应用,提出创新设计SPOC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时间—空间—活动”三维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双主体并进,在空间维度上,学生、教师均需要在“线上”“线下”环境中切换;在时间维度上,分前期准备、中期研讨、后期反馈三个阶段进行教与学。

【关键词】SPOC 混合學习模式 仓储与配送管理 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070-03

一、SPOC混合学习模式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混合学习模式秉承MOOC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以小范围化、限制准入为特征,采用“线上+线下”的O2O教学模式,在众多知名高校得到应用并受到好评。SPOC混合学习模式是以学习效果最优化为目标、以课程学习目标为依据、以课程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为基础、以恰当的教育技术为工具,将教学资源、教学技术、教学环境、教学组织混合,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混合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SPOC混合学习模式倡导“双主体”教育思想,构建师生“线上+线下”O2O模式的交流通道,其主要优势体现于:一是课程针对小规模特定学习者,便于课程个性化设计和指导;二是教师由原本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真正实现了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学习指导;三是完善互动的平台设计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较好的辅助;四是无论是实践类课程还是理论性课程均适用,尤其是对实践类课程教学相对MOOC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和促进作用。

二、仓储与配送管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含“操作技能”和“作业管理”两个层面的知识技能,学生不仅需掌握不同操作岗位的操作技能,还需通过实践深化认识,提高对作业要素、作业流程统筹管理的能力。在传统课堂上,对实践技能要领的掌握主要通过“教师理论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学生模拟操作”的方式展开;管理理论知识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输入,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第一,理论知识教学难免步入“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第二,课堂示范的实践技能涉及多个岗位,教师示范难以体现岗位合作完成任务的效果,且示范时间较长,课堂容量较小,教学效率较低。第三,课程涉及多个不同岗位的同时作业,教师现场难以兼顾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导致课程评价具体化难度较高。第四,团队作业受到实训场地的限制,需要依次进行,实训效率低。第五,受到授课时间限制,实践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SPOC混合学习模式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三维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SPOC混合学习模式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以恰当的学习资源开发和合理的学习流程设计为前提。当前,SPOC资源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引进、自建、改造,即引进优质 MOOC 课程资源,建设自有 SPOC课程,或把校内已有精品开放课程进行转型升级,改造成SPOC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采取的是第三种模式,即将原有校内的仓储与配送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进行改造,作为SPOC混合学习模式线上部分学习活动的依托平台。

同时,课程依托平台资源构建SPOC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时间—空间—活动”三维教学设计模型(见图1),以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和质量。该模型“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双主体并进。在空间维度上,学生、教师均需要不断在“线上”“线下”环境中切换,往往从“线上”的认知到“线下”的深入研讨与碰撞或实践操作,再到“线上”的分享、反思以及创新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时间维度上,教与学的进行与互动包含“前期准备”“中期研讨”“后期反馈”三个阶段,在对应时间、空间维度下,进行了师生活动设计。

(一)前期准备阶段。教师是本阶段活动主体,学生可以是参与者,也可以不参与。教师在本阶段主要完成两部分内容:学前分析和资源准备。

学前分析包括学习任务目标、学习任务内容、学习者特征以及当前学习环境分析。其中,学习任务内容分析需对学习任务的特征进行判断。一般而言,在仓储与配送管理中根据学习内容特征分类,可以分为“实践操作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作业,是实践作业的先知条件,因涉及安全性因素或环境不可模拟因素,往往较难通过实践尝试获得)、“实践操作技能”(具体作业技能,可通过观看示范、体验、实践探索等方法获得经验)以及“作业管理理论”(理论性较强,涉及不同行业储配作业效率及成本管理知识,较抽象,重思维、理念的建立,往往通过案例获得启示)。不同学习任务内容的特征,对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具有决定性作用,并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方法及手段的运用。对学习者特征及学习环境的分析,是对教学客观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分析扬长避短,实现对客观条件的充分利用,以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实现。资源准备包括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资源设计是资源开发的灵魂,资源开发是资源设计价值体现的手段。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须以最大限度地辅助学习任务目标的实现为目的、以吻合学习任务内容特征为前提、以实用性和适用性为基本原则。

(二)中期研讨阶段。本阶段分为三个环节:课前探索、课中研学及课后深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主要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课程资源平台是教师与学生线上沟通的媒介,教学场所则为教师与学生线下交流提供机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在三个环节的资源应用形式及教学方法、手段实行差异化教与学的设计(见表1)。

1.课前探索: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其前期准备的课程资源形式和侧重点也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应不同。“实践操作理论”是对实践作业的指导,出于本课程实践作业的安全性因素考虑,学生需在理解并掌握作业规范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实践探索。针对这一类型任务内容,课前主要通过案例创造作业环境、线上观摩真实环境下的操作视频(配备音频讲解)、PPT课件以及文档(供个性化阅读)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要点,并根据资源提出记忆练习问题(Memory Practice Questions),旨在帮助学习者与其他需要长时记忆的概念之间生成有意义的线索和联系。如请通过观看入库作业视频,分析并总结出入库作业的岗位分配、作业环节和信息单证类型等。“实践操作技能”型的任务内容,则可以通过音视频或图片、文档等在课前提供实践作业背景资料、模拟环境或真实环境信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作业之前做好充足的实践准备。此时的问题,主要是提出计划性问题(Planning Questions),如请通过分析××储配中心入库作业任务及其背景资料,制订入库作业计划。对于“作业管理理论”内容,则主要提出框架性问题(Framing Questions),旨在帮助学生将先前知识与视频内容或练习内容联系起来(将新信息纳入原有认知结构),让学习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较高动机水平),并理解如何把这些内容应用到未来将要面对的问题中去(学会应用迁移)。

2.课中研学。SPOC混合学习模式下,学习分析可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的大数据,教师可通过学生线上的反馈观察到学生理解具体概念或材料的顺序(学习路径)、参加学习活动的种类及所花时间、观看讲座的频率、回答问题的错误模式等,以对线下课堂做出有效的个性化指导提供帮助。对“实践操作理论”,学生在课中主要就课前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对重难点进行解析,但不再一次深入、详细陈述全部细节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为组织讨论、引导对重难点知识的探究、对疑难点进行解答、管理并监控课堂等。

学生主要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式。对“实践操作技能”学习内容,学生在课中主要通过分享、交流、讨论改进实践计划,并通过实践作业对作业计划进行验证,从而积累作业经验和教训。教师主要组织分享和交流,促进计划的改进和实践作业的完成,为学生的实践作业提供环境和资源的保障。同时,教师通过对多小组不同岗位作业进行跟拍,将视频发布在资源平台,供学生自我审查和相互交流。学生主要学习方式为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对“作业管理理论”学习内容,课中主要创设应用性案例,以检验学生在课前对方法理论掌握的情况,验证理论知识是否得以成功地迁移。学生通过检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索、交流,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及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个性化问题。

3.课后深化。“实践操作理论知识”的课后深化,主要通过课后练习、阶段性测评、模拟环境应用等方式对知识技能要点加以巩固,以促进在实践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技能”的课后深化,通过教师发布学生实践作业的跟拍视频,以及课中对视频中多小组多岗位的分析与总结,将线下实践课堂进行线上的再现,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反思和创新。“作业管理理论”的课后深化,则通过要求学习者将管理理论应用于前期实践作业以及真实企业项目中,以引导学生获得管理理论知识的价值感和认同感,并鼓励学生在应用中进行创新。

(三)后期反馈阶段。学习任务后期,主要针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体现学生学习效果。在SPOC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学习评价,结合了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目前SPOC模式下的课程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评价模式,一种是自动评分器评价模式。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评价模式通过教师综合学生在SPOC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各项记录、测评成绩、作业提交情况以及线下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并结合学生他评和自评的成绩,依据考核量规,采用加权平均算法获得最终的总成绩。自动评分器则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路径的自动测评为依据进行评价。仓储与配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的是前一种评价模式。

四、应用效果

SPOC混合学习模式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主要带给教师及学生以下新的体验:一是信息化资源传递信息效率高、信息量大,同时可以随时调看和应用,方便个性化学习。二是学生对新型的学习模式有较高的兴趣,对符合时代发展的信息传递方式感到认可,并愿意积极尝试和适应。三是教师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过程和效果有了直观而清晰的监督,并能够轻松地获取到学生的疑难点,对提供个性化教学起到了较大帮助,并使得线下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四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浑水摸鱼、难以偷工减料,学习压力有所增加,学习态度变得端正。五是促进了课堂的互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习效果通过实践作业验证及测评验证,平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总之,SPOC混合学习模式是MOOC的延伸和发展方向,其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需以课程学习目标为依据、以课程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为基础、以恰当的教育技术为工具,将教学资源、教学技术、教学环境、教学组织混合,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混合应用。其“双主体”教育思想和O2O模式在仓储与配送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为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小娟,梁中锋.基于 SPOC 的混合教学实证研究[J].高教数字校园,2016(7)

[2]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

[3]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

[4]Karpicke,J D,Blunt,J R.Retrieval practice produces more learning than elaborative studying with concept mapping[EB/OL].(2014-09-01)[2018-06-11].http://www.physics.emory.edu/faculty/weeks//journal/karpicke-sci11a.pdf

[5]常耀輝.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教改课题“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珍曲公司为例”(一般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GXGZJG2015B269)

【作者简介】张 洁(1985— ),女,湖北黄冈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助教,物流师。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