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2018-01-09张凯

经营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建设促进作用文化建设

张凯

摘 要 事业单位是集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于一身的单位,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事业单位文化建设需要更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到关注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思想建设上。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的特殊时期,干部职工统一的思想是事业单位对社会服务职能不发生偏转的最大保障,更是事业单位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 促进作用

事业单位是我国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种特殊单位。从公益属性程度来看:一类为纯公益性质,由政府财政保障,不可产业化市场化的;一类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但不以营利为目的。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其目的就是让事业单位回归公益、服务属性。

以知识密集型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属性为基点,本文专注于探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对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贡献,事业单位内部的文化建设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促进。

一、事业单位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知识密集型的公益类服务供应方,是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事业单位大多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因其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服务成为社会对事业单位最为核心的诉求自然也是顺理成章。以教育单位为例,其存在的意义就是服务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通过这种动态的人才供给达到推动社会全方位、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

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定位是公益。根据2012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过去5年内,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事业单位绝大多数都是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其与生俱来的义务是追求社会效益。虽然公益类事业单位存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情况,但均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从事的多为专业技术类工作,在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上有较高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单位人员知识密集型架构的现状。以我国的各类科研机构为例,其中聚集了各相关行业的顶尖人才,只要这些人员有机地联合起来,借助社会主义提供的创造平台将其深度激活,就能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事业单位集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于一身,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事业单位所提供的知识密集型的公益类服务对于保障人民的美好生活、对于护航国家经济建设充分、健康、平衡、稳定发展的作用无可替代。

(一)事业单位的服务性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育是事业单位服务性代表之一。我国的教育体系从类别上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师范教育及党政干部教育6个体系,通过全方位覆盖的教育体系,为我国政治、经济建设不同层面保质保量地供给了各类人才。这些人才或成为基石或引领行业发展或为社会的整体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直接、间接地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切实成为社会发展推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二)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提供的是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仅以笔者所在的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为例,2008年9月,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发,该院在得知相关情况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快速检测预案,投入最强的技术力量,保证24小时样品随到随检,共完成监督部门及企业、消费者委托检测任务1.5万多批次,占全国检验检测总量的1/3。这为政府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恢复市场秩序,提高消费者信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5月,“塑化剂”事件刚被媒体曝光,该院即接到政府委托的起云剂用油、液体色素、香精香油、奶茶粉等样品,并在第一时间调配相关仪器、人手进行安排,启动“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机制,保障了相关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天赋属性决定了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它永恒的首选项。

(三)知识密集型的事业单位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前景是无可限量的

知识密集型的事业单位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技术家底厚,人才储备丰。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激活这些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其对于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有着无法以量计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激活自身的技术人才储备,给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帮助、指导,更有机会挖掘自身科技潜力,激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对企业科研工作以及新产品、新配方和新检测方法开发等方面提供服务,用技术支撑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事業单位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是我国十分重要又十分特殊的部门,它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时刻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物质财富追求意识形态的蔓延,有些事业单位从业人员逐渐在营利性和公益服务性中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而事业单位非营利性也决定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物质上与纯市场化的营利性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由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让员工有更多获得感与被认同感,获得物质、精神的双丰收,可以更有效地统一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思想,唤醒他们的使命感,担起积极服务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大旗。

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富强都是以健康的经济建设为支撑的,富于使命感的从业人员则是事业单位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强基石。由他们输出的优质公益性服务可以极大地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我国政治、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结语

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统一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思想。在这个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只有人员的思想统一了,才能保证大家事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最大的合力,保障事业单位对于社会的公益性服务职能不发生偏转,让事业单位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努力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为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李大剑,沈静蓉.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关于长沙市群众文艺百团的调查[J].艺海,2009(7):139-142.

[2] 涂德祥.关注群众需要与繁荣文艺创作——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启迪[J].时代文学,2011(23):227-228.

[3] 白亭,项亮.关于甘肃省兰州市黄河沿岸群众文艺活动的调研报告——以甘肃省黄河中老年秦剧团为例[J].金田,2012 (6):302.

[4] 钱勇.群众文化活动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影响——记“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对贵州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2009(5):331-33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建设促进作用文化建设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的促进作用探究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在经济建设中运用的设想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解析